▲▼   北市雙語課本  。(圖/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自編8本CLIL雙語教材。(圖/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首創自編低年級健體、生活領域CLIL雙語教材。教育局今(23日)指出,4本教材參照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一方面鼓勵教師從較彈性的課程著手進行全美語授課,一方面減輕學生及教師的負擔,確保學生領域學習及學習動機不會受到影響,而新課本已上路,老師開學就可使用。

北市教育局雙語課程實驗學校教師之教學,主要採用「語言與學科內容統整教學」(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簡稱CLIL)的模式。教育局進一步指出,教材從主題式的語言教學單元,跨越到以全美語授課的跨領域教學方法,而能有這樣的彈性,是基於融合學科內涵(content)、溝通(communication)、認知(cognition)和文化(culture)的引導原則,因此編擬具學科及文化內涵的教材,也成為雙語課程實施及發展歷程極重要的一環。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北市雙語課本  。(圖/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8本雙語新課本已上路,老師開學就可使用。(圖/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編寫團隊之一的TutorABC總經理黃嘉琦說,雙語課綱集結各界人士專業建議,以12年國教新課綱素養為核心,經過教學目標、人物場景設定、語言設定和核心素養匹配稽查等五輪編審檢驗後,通過線上模擬測試所完成。

黃嘉琦指出,課綱核心在於素養教育,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給孩子知識,用於生活,未來求生存,從生活運用中培養能力,這套雙語教材不但能讓孩子輕鬆將語言融入生活,還有著讓非英語老師也能教英語的魔力。

▲▼    臺北市雙語課本  。(圖/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臺北市教育局自編雙語課本 。(圖/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    臺北市雙語課本  。(圖/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身為兩個孩子的黃嘉琦進一步說明,自己對孩子未來教育有著使命,力行科技+語言+素養,她以麻婆豆腐這道菜舉例,我們知道要準備絞肉蔥薑蒜等材料,這是知識;炒的時候要用多少火侯和醬料這是能力,享受備料炒菜過程則是態度。最後上菜享用時的情緒表情,味蕾知覺用的文字,展現出來的就是素養就是知識能力與態度的結合,有了素養才能跟隨現在的生活快速變遷和調整,以及因應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

教育局表示,北市雙語教材研編將加速研發並分階段持續推動,同時與臺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合作,透過跨系所、跨處室之整合方式,與校內各專業團隊合作,包含該校國際處、教育學院及所屬系所、英語教學系、體育學院及所屬系所、理學院及其所屬系所、地球生物學系等,盼能提升臺北市雙語教學的質與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