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将手上的canon S50换成了G11,画质表现虽已经提升许多,但似乎仍未达期望

直到2010.3月从碰碰手中借来了Sony A350试用,才顿时发现,原来单眼与类单眼的差异竟然还是那样大(后来才又发现,根本是自己技术差搞不清楚状况)

所以2010.4月550D一出,当下就决定买了......上一代的500D.....(因为便宜嘛~~~~)一直用到现在...

单眼果然是座坑,相机不贵...反而是镜头,相机包,防潮箱,闪光灯,脚架,快门线,偏光镜,减光镜等林林总总的周边加一加也是十几万...

不过短短一年半,缺乏美术细胞的我,能够说有甚么心得或成绩...实在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

只是现在的我看以前的我,已经发现许多不足之处

所以将现在的心得记录起来,等三年五年之后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心境又有甚么进步...

如果没有进步..换机的欲望还是压在心底吧....(5D3阿~~~~~~~~~~~~)

 

需要用甚么相机,跟想拍甚么内容息息相关

大部分人拍照的主题(号称参加比赛要得奖的主题)

人像得要历经风霜的老人、古迹内清凉的美女、天真活泼的小孩

风景拍日出日落出大景的晨昏

还有拍宠物,美食,飞羽(鸟类),微距,民俗,建筑古迹,又有街拍、商摄

如果纯记录用,方便的随身机就够了;比赛用,最低程度是单眼;卖钱用,最低程度要全片幅入门;有些大师讲求细节的可能得要出动120, 135传统相机..

先了解自己想要拍的..再来选择需要用到甚么样的相机

 

泰国民俗-鬼节

吴哥古迹

DSC_8363.JPG  

追焦(感谢赵同学提供) 

开箱照--还没到商摄的程度... 

 

而拍照又有分纪实与抽象,也就是真实记录或是意识形态的创作

摄影究竟该是纪美或是纪实,这议题争论不休,人本来就追求美,记美本就是人性(记美=记录真实的美,纪美相较于纪实,意思比较偏向唯美主义),只是这个美是原景或是经过美化?(是素颜还是化妆?@@)

景物前有株小草该不该拔掉它?或是特地安排一位穿著传统服饰的小孩在风景前?

(右边的小树挡住了整个画面,比重占太大,我该为了画面去将他砍掉?)

PUCHIFA33.JPG  

(小女孩是当地居民,但是是为了付费的游客才穿著传统服饰上山,这算设计过的画面吗?)

 

而后制也引起同样的争议,PS高手似乎无所不能,但也考验著自己的创作概念,究竟是要完成怎样的作品

IMG_1147_8_9_tonemapped.JPG  

(使用Photomatix的HDR作品,小弟后制技巧差,没有像样的作品可以提供, 泰国surin岛)

 

又有拍照是减法的说法(极简),画面要求越简单越好,张张特写到看不出拍甚么是减法吗?

画作可以照作者喜爱设计划中出现甚么(但有次拍照时遇到一位油画老师同样拿相机做纪录,他说颜色构图其实也都是要根据实物来作画,想像也都想像不出来,更不能无中生有)

摄影师则是受限于场地(在艺术内算是最纪实了),只能安排尽量让画面出现的每个物体彼此间都有关连,也让观看的人一眼就知摄影师所想表达的意涵

小弟认为拍照还是先从记实开始,有办法"所见即所得"之后,再开始追求记美,当两者都熟悉了之后,既是纪实又可拍的很唯美的战地记者就是你理想的职业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1/03/12/world/asia/20110312_japan.html#151

(NY Times 日本 地震之纪录照片)

另Mobil01: 分享@台湾的讨论串前几页(1~4)关于画面的内容的讨论非常精彩,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1017026&r=3&p=1

有名的照片之所以美..不在于构图,不在于准焦...在于是否触动人心,反映年代....

 

而意识形态的摄影则借由线条、色块、抽象含意成为有"Fu"的相片

老天爷从来没给过小弟这部分的美术天份...因此从缺...但这也是摄影的重要主题之一

 

另外人性除了求美外,还有激起欲望的摄影,诸如美女人像、晨昏山川、珍馔美食等都是勾动人心,让人同样忍不住想品尝

 

(被美食诱惑的美女..泰国东方文华)

 

而拍摄人眼看不见的摄影,同样是个让人吸睛的技巧

诸如曝星轨,车轨,白绢般瀑布,星芒,缩时,红外线,微距,瞬间等等皆是

 

(长曝船轨, 泰国曼谷)

 

而在拍摄时的技巧部分,最基本的就是光圈、快门、焦段三者的关系(在此不讨论ISO)

拍照时,究竟先考虑快门或光圈?

个人认为,先改变焦段来构图,变焦镜并非只是懒的多走一步时来调整,焦段除了会影响视角外,更会改变前景、主题、背景彼此大小与互动(请参考压缩感例子)

所以使用适当的焦段与离拍照物的距离最为优先,

当然有时候会退无可退(后有悬崖),不得不进(杂物太多,不得不前进避开)的情形,就不在此限。

接下来才是看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景深,就以光圈先决,要速度感,就快门优先。

焦段会影响安全快门,焦段也会改变景深,非恒定光圈镜头的光圈也会受到焦段影响,一般而言,拍风景用F8以上就可基本达成泛焦效果。

 

压缩感(长焦):借由长焦段可放大远端物体,有拉近画面内远端的物体与前端的物体的感觉,

例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3dd87d0100o478.html

 

透视感(广角):较压缩感难解释,每个人有自己的意见,以画面来说有近大远小,可呈现出画面中物体与物体间的距离,而且近物可以拉出超乎实际的

广角的运用(或称张力): http://www.kenrockwell.com/tech/how-to-use-ultra-wide-lenses.htm

 

构图:除类似三分法之画面构图外,深层构图包括色块,物与物的对比与冲突,

mobile 01 的讨论串分享构图感的照片--兼谈构图(有许多分享很精彩..但不是全部,要懂得分辨)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1187429&p=1

 

白平衡: 在不懂得白平衡时,傻瓜相机拍出来是怎样,就是怎样,于是乎似乎每个画面里的人都得了黄疸

刚知道白平衡是甚么了之后,张张照片追求白平衡正确,每张都要调整到最精细,还自夸这才是真实的颜色

但随著照片慢慢累积,终于搞懂了白平衡跟EV有甚么不一样之后,突然发现怎么调整过后,在烛光餐厅拍出来的跟大太阳下拍的没两样

一点浪漫的气氛都没有,这才了解,没有所谓的正确的白平衡,而是甚么样的环境,就该调整为怎样的色调

 

这一两年共用了S50, G11, W60(Pentex防水机), A350, 500D..别人的还有 WX5,

其实光以现在相机的技术而言,光线充足,顺光环境,景色美....随身机就可拍出很棒的照片了

很多时候,所谓的夜拍随身机(HDR+高iso技术),缩图下来,还真的不错

越高阶的相机只是提供在越极端的环境下,让摄影人对需求的画面做更深入的调整

反之,就算用高阶相机,如果不懂得设定..效果可能还不如随身机

现在的我,在泰国讨生活,想记录下在泰国四处跑的旅游纪录..所以就著重风景纪录..

也不要每张都要追求美,有时也须要有纪录照,以免以后记忆力衰退,搞到连在哪拍的都忘了

所以没甚么特殊的拍照需求,相片没创意卖不了钱,APSC对我就而言绰绰有余(再喊一次...5D3阿~~~~~~~)

就用这个理由来让自己少花点钱好了 ><

 

旅游纪录在Picasa: https://picasaweb.google.com/bigborsen

精选相片在Flicke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orse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