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ABOUTODIE.JPG    

外国人常说当人要挂掉之前,眼前会闪过一辈子的快速回顾画面,先看影片吧。

当动画主角从死前的倒叙回顾中发现自己人生已落得如此无趣,生何可恋?死又何惧?不如再抽根烟吧。

更有甚者,倪匡笔下的康纳士博士,被安排看过自己人生的快速回顾影片后,痛苦地自己寻死。

你是你自己人生的主角,但身在庐山中,当局者瞎,常看不见自己的真实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期盼落差极大。

所以才有这样的影片,这类小说跳出来提醒,你是不是一直勉强自己过著一些根本不值的生活?

是不是一直麻痺自己,以为这样折磨一阵子也无妨?或许哪天会不一样,哪天可以过得稍稍符合自己期待?

除了吃饭工作睡觉,除了上网看电视,是不是该想想在这短短的人生里还要做些什么?

可怕的事情有很多,上述的动画、自杀的康纳士博士,是其中一种。

更可怕的是,就算醒悟想认真做些什么,别让自己白走这一遭时,

是不是隐约感觉到,做什么又有么不同?

 

我们一直在朝著毁灭迈进,运气好的离毁灭还有几十年,运气差的,甚至你还没读完这篇他就走了。

环游世界?与亲友相爱珍惜?做任何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

这些事情都像是动画主角在著地前的那一口香烟,反正都要死了,只是聊胜于无。

 

一个死刑犯在行刑前夕吃大餐,尝不出美味,

若在他行刑前两天给他大餐呢?好像也没什么帮助,后天就要死了谁有心情吃这顿?

说也奇怪,

若把大餐提早一个月,他的味蕾可能就会活过来一些。

若你让他免刑出狱,保证他吃得开心极了。

很奇怪,还仿佛真的不用死了一般,仿佛看不见死亡只是稍稍被拉开一些罢了。

只是多个几千天。

这种反应人之常情,但没人愿意看见这其中的短视与荒谬。

 

关于这辈子──

你想做些什么?

做了吗?

做了就觉得值得了吗?

ws_Cross_and_grave_1024x768.jpg  

 

 

延伸资料:

剑桥大学教授奥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十八分钟快速演讲

奥布里德格雷为「延长生命相关科技发展」提出辩护,并谈论这种科技如何可行。(来源请点我)

 


讲稿


18分钟的时间限制真是苛刻, 那么我将直切入核心主题, 等我把这机器弄好。 好了。我会分别谈到五个话题。 我会讲为什么战胜衰老是可取的。 我会讲为什么我们得"痛改前非" 在这方面得要比现在讨论更多一点。 当然,我也会讲可行性。 我会谈谈为何我们会认为对于衰老 做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宿命论。接下来我会用演讲后半段 来谈谈如何证明这宿命主义是错误的, 即,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变它。


我会分两步来谈。 第一部份要讲的是, 如何从一个较保守的寿命延长年数 --- 我定义为30年,并针对于已步入中年才开始抗老化的人 ---- 让他们达到一个真正可称为战胜衰老的境界。 本质上来说,即是彻底地消除 你的年龄与接下来一年内死亡机率 -- 或在那之前得病的机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然,最后我会讲的题目 是如何达到这个中间阶段, 即延长寿命大约三十年。


那么,我从为什么应该抗衰老开始。 现在,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 请举手: 现场观众谁赞同疟疾? 这个简单。好。 好。请举手,现场观众 谁不确定疟疾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 好。那么我们都认为疟疾是件坏事。 那太好了,因为我也想这应该是你们会回答的答案。 现在我想向你们提出 使我们认定疟疾是件坏事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疟疾和衰老共有的一个特征。那就是… (问:为何我们要治愈衰老?答:因为衰老是杀人狂!) 唯一真正不同的地方是衰老所弑杀人数远超于疟疾。


那么,我想向观众,尤其是英国观众, 讲下衰老与猎杀狐狸的对比, 猎狐在英国是经过了长期斗争 才终于在近几个月前被政府正式禁止的。 虽然我知道这里的观众是有同情心的, 但,大家都知道,有许多人对此逻辑不尽认同。 而就这点让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比喻。 有许多人表示, "那些 城里人凭什么对我们郊区乡民指点怎么用我们的时间? 这是生活传统的一部份, 我们不该被禁止继续做这件事 (对比表:猎狐vs.人类老化) 这对自然生态有益;这是在防止狐狸繁殖泛滥。” 但最终政府还是占了上风, 因为大多数的英国民众 尤其是大多数的国会议员, 达到的共识是,这真的 不该为一个文明社会所容许。


而我认为人类的衰老与猎狐 在所有这些共同特质上都极为契合。 哪方面是令人无法理解的呢? 当然,不仅是为了生命---- (笑声) (为什么不确定? 左:有趣 右:不好玩) 这更是为了健康的生命 ---- 我们都知道变得悴弱,愁苦,依赖,都不好玩, 无论死亡是否好玩。 讲真的,这就是我想表达的。 对衰老的看法是一种全球性麻木 (会很无聊;我们没法付养老金;) 这些就是各种滑稽的借口 (非洲饥荒怎办;独裁暴君会活太久) 人们用这些借口给衰老做办解。 我的意思是,好吧,我并不是说 这些借口是完全没有价值的。这里的确是有几点不错。 譬如一些我们本该思量和预备的事, 以免… 我是说,当我们解决了抗衰老问题之后, 可以让我们把因此而造成的动荡最小化。


但这些真的很瞎掰 --- 一旦你 记起尺长寸短的话。 你知道的,这些是议论辩词,这些是 理应关心的事情。但问题是,这些真有那么危险吗? --- 这些对抗老化的风险 --- 会比不对抗老化——即对老化不闻不问带来的 缺点更严重吗? 这些风险比 每天对十万人判决无谓的早死更严重吗? 要知道,若是没比这更有力的理由, 那么就别浪费我的时间了。 (笑声)


好,那么现在是有这么一个观点 有些人的确觉得它非常有理,那就是 "我们担心人口泛滥," 他们说。 "我们治好衰老的话,就没有人会死了, 死亡人数至少会大幅减少, 除了那些过马路不小心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多生小孩, 而小孩对大部分人来说又很重要。” 说的对。 要知道,很多人都想把这个问题蒙混过去, 给些这样的答复。 我不同意这些说法。我觉得这些说法基本上是不通的。 我想,我们是得面对这方面的两难问题。 我们将必须决定,是要选择生育率低, 还是死亡率高。 死亡率高,可以简单地由拒绝接受这些治疗来达成, 要偏好继续多生小孩的话。


我说那也可以 ---- 未来的人类是有权做这个选择的。但,不应该的是由我们来代替未来人作此决定。 我们要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然后不好好著手研发这些治疗技术的话, 那我们即是判了一大帮人的死刑 --他们原可在够年轻够健康的时候 得益于接受治疗,但没机会了, 就因我们没尽责尽速研究开发这些治疗技术 --- 我们等于是剥夺了那些人的无限寿命, 我认为那是不道德的。 这就是我对于人口泛滥这个问题的答案。


好,那下一个题目是, 我们为什么得在这方面更积极呢? 而我的主要答案是 麻木接受衰老并非如其表面看来那么傻。 这其实是一种合理方法,用来应付衰老的必然性。 衰老是恐怖的,但又是必然的,那,只好得找个方法来让我们别去想它, 而且不论用什么方式来不想它都合理。 就像,举例,编出这么些无稽的理由, 要辩解说衰老退化最终还是件好事。 不过,那也当然是只有在这两项因素都成立的前提下才行得通。 一旦必然性方面不再那么清楚,变得有点模糊,那我们也许就在对衰老问题能有所行动了, 这又成为问题的一部份。 接受衰老为宿命的麻木认同正是阻止我们对此些事著急的原因。 而那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多提此事 --- 像传福音一样,我会甚至这样比喻 ---为了让人关注,让人醒悟 原来在这方面他们一直逃避于麻木中。 那么这些就是我对这方面所有要讲的内容了。


现在我要讲可行性。 我想基本上,我们为何感到老化是无法避免的 可以综述于我下面要解说的,对老化的定义。 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 老化,是从生命一开始就有的副作用。 也就是说,新陈代谢。 这不是全然同义重复的说词; 而是合理的说法。 老化基本上是一个发生在没有生命的物件如汽车上的过程, 也在我们身上发生, 虽然我们有很多精巧的自我修复机制, 但还是因为那些自我修复机制不完美。


所以简单讲,新陈代谢,即定义为 基本上所有维持我们日复一日活命的每件事, 都有副作用。 那些副作用经年累月累积成病变。 那是个不错的定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串互连的作用。在延缓老化这个领域, 大多数人所知,有两种方式。在这里我分别称他们为:老年学方式和老人医学方式。 老人医学家在时日为晚之际才做干涉介入性治疗, 在病变情况趋于明显时, 老人医学家会试图阻挠病魔拖延时间漏沙, 并致力阻止副作用的持续累积来阻止过早引发病变。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短期主义的策略,在打败仗, 因为那些致病因素 会不断的随时间泛滥为患。


老年学方式表面上看来前景似乎乐观许多, 因为,大家都知道预防胜于治疗。 但很遗憾的我们对新陈代谢了解不多。 甚至可以说,我们对生物体如何工作所知少得可怜 --- 我们连细胞都还没能算是真正的弄懂。我们所发现的东西,例如, RNA核糖核酸干扰现象,仅仅是近几年来的事, 而且这是一个细胞如何运行的非常基础的部分。 本质上,老年学方式还算是个不错的途径, 不过它不适用于那些时日已至的人,若我们讲的是介入性的医疗手法。 那么,我们对这个要怎么办? 我是说,这逻辑不错,听起来是足以令人信服地, 稳扎铁定,是不是?


但并非也。 我在告诉你为什么它不是之前,要首先进入 我称之为第二步骤的话题。 假设,如我所说过的,我们真能得到 --- 今天这么做就算是为了方便讨论吧 ---- 有能力将额外三十年的健康生命附加予 已入中年的人,我们说55岁好了。 我将称之为人类健康回春 。好的。 这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呢 对于现今各种不同岁数的人们来说 --- 或相当于,在这些疗法来临之际的各个年龄层的人们--- 真正可以活多久? 为了要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你觉得这很简单, 但其实它不简单。 我们不能就说: “那么,若他们在足够年轻的时候从这些疗法中受益, 那他们就会再活多个三十年。” 这是错的答案。 答错的原因呢,是因为技术的进步。


科技进展可以分为两种 以此话题来讲。 有基础级的重要突破, 另有在那些突破基础上逐步的精修改良。那么,在对时间框架的预估上, 这两种科技进步区别很大。 基础性突破: 非常难预测需要多久时间 才能达成一个基础性突破 我们从很久以前,就已经认定飞翔会很有趣, 然后我们拖到1903年才发明出实践方法。 但在那之后,一切就满稳定满按部就班的了。我想在动力飞行技术发展过程中, 这个是合理的事件发生顺序。 我们可以把这想成是,每一步都似乎是超越前项发明者的想像力 这渐阶式进步是在 某样非渐阶式即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那是在基础性大突破之后才会看见的发展。 而且你会在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里发现这样的情况。 电脑发展的时间线和飞机差不多, 当然发生时间是稍晚些。你可以看医疗保健,如个人卫生,疫苗,抗生素 -- 你看,其发展过程是同类型的时间结构。 所以我想事实上第二步骤,我刚刚称之为步骤的 根本不是个步骤。这些人,若他够年轻还来得及 从第一代治疗技术中获益, 得到这适量的延寿年数, 即使那些人在治疗技术来临时已届中年 他们会处于某种先锋期优势。 他们大多会活得足够久以接受更进步的治疗 而可额外延续30或也许50年的寿命。 也就是说,他们会一直保持领先。 那些治疗技术的进步会快于 治疗技术残留缺点追赶上我们寿命的速度。


这是我要特别强调的重点。 因为,大部分人一听到我预估说有很多今天活著的人将活到一千岁以上 他们就以为我讲的是,我们会在几十年内发明 能彻底消除老化现象的治疗技术, 以使我们活到一千岁以上。我根本不是这么说。 我说的是速率,光靠这些技术进步的速度 就够了。 它们永远不会完美,但我们能在还没有人活到两百岁之前, 先解决那些导致两百岁人的死亡原因。 依此类推,到三百,四百... 等等。 我给这起了个小名 叫做 "延寿用逃逸速度" (笑声) 反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几曲线基本代表我们期望人们活多久, 以剩余寿命期望值而计, 照他们健康状况来衡量, 以这些技术问世时他们当时的年龄为准。 若你已经一百岁了,或甚至你是八十岁 ---- 那么,一个平常的八十岁的人 用这些治疗技术大概帮不了你什么 因为你已经离死亡的大门太近了 这种刚萌芽的实验期疗法对你而言效果会不够好。 你会无法承受它们。 但若你只有五十岁,那就有一线希望 你也许能从生命的俯冲线抽脱,然后 --- (笑声) 终究熬过这关。 然后开始在生理上真正地变得更加年轻, 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变得更加年轻, 还有因年老相关的死亡风险也会降低。若你比这还年轻一点, 那你甚至永远不会 衰弱到会死于老年相关的死因。


所以,我得出的这个结论是真实可靠的:第一位150岁的人 ---- 我们不知道那个人现今是几岁, 因为我们不知道要多久 才会有这些第一代治疗技术。 但无关于他是几岁 我断言第一位活到一千岁的人 --- 当然这会受像世界大浩劫等影响 --- 是极有可能只比第一位150岁的人年轻个十岁左右。 这是值得好好思索的。


好,那我接下来终于要用 我最后的这七分半钟,讲第一步骤: 就是,我们要怎么来适度增长寿命 使我们可抵达逃逸速度? 为此我必须讲一点点白鼠。 我对人类强健回春设立了相应的里程碑。 我叫它老鼠强健回春,没什么想像力。 那就是这样。 我说,我们用一只长寿品种的老鼠, 通常平均寿命是大约三年。 我们完全不碰牠们,直到他们已两岁后。 届时我们就对牠们做许多实验, 且经由这些治疗技术让牠们活到平均来说,第五岁生日时。 也就是说,我们加了两年 --- 将牠们余寿增至三倍 从我们开始治疗的时间点算起。


问题是,这对我之前谈到关于人类的里程碑而言, 在我们到达它之前,意味著什么? 如我已经解释过的,现在我们可同样称其为 人类强健回春或延寿用逃逸速度。 第二,这会如何影响大众观念,就是 由测试白鼠时开始算起, 我们还要多久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第三,问题是,这能够怎样影响 人们对此渴求的程度? 在我看来第一个问题 纯粹是生物学上的问题,而且极难回答。 要做许多不切实的理论性猜测, 那我很多同事会警告我们别做这种推论, 要我们最好是别出声,知道得多点再说。


我说那是无稽之谈。 我认为对此避口不提才绝对是不负责任。 我们应尽所能做最佳猜测,提出一个理论性的时间范围, 让人们至少能对此大体衡量下, 好让他们可以自己做评估。 我说,我们有50:50的机率 从达到老鼠强健回春算起 在十五年以内, 达到这个RHR (人类强健回春) 的里程碑。 在那只健全不朽老鼠成功后十五年即可。 大众观点可能比这还要乐观一些。 民众通常倾向于低估科学研究的艰难程度。 所以他们可能会想成是五年后。 虽然他们会错,但是那其实不太重要。 当然,最后我想可以这么说, 导致目前民众们对于衰老意见矛盾的一大原因 是我先前提到的对衰老的全球性麻木状态,那种应付策略。 届时将成为历史, 因为人们不再可能继续相信人类的老化是必然的, 因为届时在白鼠上会已取得非常有效地延迟作用。 这样一来民众的观点应该会有极大的转变,这当然有极重要的含意。


为了说明我们要如何在这些白鼠上实验, 我对衰退老化现象加了一个形容用词。 我要使用 "损害" 这个词来代表新陈代谢所引起的这些过渡性的东西, 其最终引起病变。 因为这个关键的地方是 就算这些损害只是最终才造成病变, 这个损害本身是持续性地发生,在我们出生前就已开始。 但它并不是新陈代谢过程的一部份。 那么,这点变得很有用。 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原来的机理重新设计。 可以说,基本上,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差别 是老年学试图抑制 新陈代谢造成损害的速度。 我稍后会清楚说明 "损害" 在具体生物学来讲到底是什么。 那么,老人医学家试图通过阻止损害转成病变 来抵抗时间的漏沙。 这将会失败的原因 是因为损害持续累积增加。


那还另有第三种途径,我们来这样看。 我们可以称之为工程途径, 我先声明这工程途径是在可实现范围之内的。 工程途径不介入任何过程中。 它不介入这个过程,或这个 而那也不错,因为这样就表示没在打败仗, 且它是在我们所能做到的范围之内, 因为它不牵涉对生物进化过程作出改进。 工程途径就是很简单地说, “我们来定期的修补这些不同类型的损害 --- 并不一定全要修到好,但修补了算满多, 让我们将损害的程度维持在临界值以下, 这个临界值是必然存在的,即能刚好引起病变的损害。“ 我们知道这个临界值是存在的, 因为我们在未到中年以前,不会得与年老相关的疾病, 就算是这些损害从我们在胎中就已经开始累积。


我为什么说我们在可实现范围之内呢? 这个…基本上就是这样。 这张幻灯片的要点其实是下面这个。 我们若试图分辨新陈代谢的哪些是对老化有影响的, 那会要花整个晚上,因为基本上整个新陈代谢 都对衰老现象起这样或那样的作用。 这个列单仅是用来做个展示,它还不完整。 右边的这列单也还不完整。 这个列单列出几种与年老相关的疾病, 而且它不是完整的。 但我要指出,这个中间的列单确是完整的, 它列出那些可以算作是损害的种类的东西, 即新陈代谢的副作用,其最终将导致病变, 或可能导致病变。一共只有七个。 当然,它们是按类别分的,但是仅有七个而已。 细胞损失、染色体突变、线粒体内突变等等。


首先呢,我要告诉你们为何这列清单是完整的理由。当然我们可以从生物学角度来讨论。 我们可以问,好,那我们是什么组成的? 我们是细胞和细胞之间的东西组成的。 损害可以在什么地方累积? 答案是,寿命久的分子, 因为若要是一个短寿的分子受到损害,但随后这个分子很快就消亡了 --- 就像一个蛋白质受到水解作用而分解 --- 那么这个损害也没了。 这么来就一定是长寿分子。 其实,这七项很久前都曾在老年学中讨论过,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表示, 你想,我们这二十年来在生物学上进步了很多, 而我们并未在这清单增加项目, 这一事实是个很好的迹象,意味著没有需要增加的项目了。 不过,更好的消息是,我们甚至知道,理论上,在白鼠身上怎么修复 所有这些项目 --- 而我所说的理论上的意思是, 我们可能在十年内能够实践这些补修措施。 这其中有些已经部分实施了,上面这些


我不够时间每项讲完,但 我的结论是,如果我们真的可以为此得著适当的资金, 那我们很可能在仅仅十年内就研发出全民大众强健回春, 但我们是需要对此事认真了。 我们是需要真的开始著手尝试。 当然,观众之间有一些生物学家 让我要回答一些你们可能会有的问题。 你也许对这演说不满意, 但基本上这些是需要你去研读的。 我在这方面有发表很多的文刊;我举引出那些实验研究为我乐观的依据基础, 那里面有满多细节的。 这些细节正是让我有信心做出 我这些算是满激进的时间范围预言。 所以要是你认为我错了, 你最好好好找出为什么你认为我是错的。


当然主要是你不应相信那些 称自己作老年学家的人因为 犹如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彻底地脱离旧有思想的情况一样, 你自然预期主流学派的那些人会有点排斥,而并不把它当回事。 那么,其实,你是必须得做该做的功课, 才能了解这个是不是真的。


再下来我们即将以几点做完结。 其中一点是,你下场会听的是,一个之前曾声称 自己可以排列出人类基因组合的家伙, 那时每个人都说,“那很明显的是不可能的呀。” 你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所以这是会发生的。 我们有不同的策略 --- 有玛士撒拉鼠标奖 就是基本上一个给创新发展的奖励, 做你认为可行的项目, 若成功的话,你就会得奖金。 还有个提案是要正式的成立一间研究所。 这才是要花不少钱的地方。但说真的 --- 同样的钱花在伊拉克战争上够用几天?没几天。好。 (笑声) 那这必须是慈善性地,因为追求利润会干扰生物科技的发展, 但我想,在这方面成功的机率,大致上有90%。 还有,我认为我们知道如何做到。那么,我就在这里结束。 谢谢你们。 (鼓掌)


克立斯‧安德生:好,我不晓得会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我想应该给大家一个机会发问 观众:既然你谈到衰老还有尝试击败它 为什么你把自己弄成老头子的模样?(笑声)


AG:因为我是个老头。我实际上已经158岁了 (笑声)(掌声)


观众:这颗行星上的生物的免疫系统,在他们进化过程中, 帮助他们抵抗所有疾病,使个体能活得足够久,以便繁衍后代。 不过,据我所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以死亡为目地衍变进化, 当细胞分裂时,端粒酶会缩短,最终生物灭亡。 那么,为何自然进化看来是选择反对永生不朽呢? 既然那么有利的话。还是自然进化还未完善?


AG: 太棒了。谢谢你提问的这个问题, 我可以用一个无争议性的答案来回复。 我对你的问题有个正统的主流答案, 恰是与我意见相同的。 那就是,不,老化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进化简单说是一个进化时疏忽的产物。 也就是说,我们会有老化是因为不老是件困难的事; 你需要更多遗传途径,更精密的基因, 才能老化得慢些, 而你想活得越久,上述的条件要求就越高。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进化不介意, 也不管基因通过什么方式被个体传递下去, 不管是通过长寿的方式还是生殖的方式, 进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此有所调节, 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生物种类有不同的寿命, 但上述这些就是没有长生不死的生物种类的缘故。


CA:基因不管,但我们管?


AG: 是的。


观众:你好,我在某处读到在过去20年 在地球上基本上任何人的平均寿命都已经增加10年 若我以这个做比例,那我会想说 如果我骑车摩托车不撞车的话,则我可以活到120岁。 那是不是意味著我成为你千岁人的研究对象之一喽?


AG:要是你减一点体重的话。 (笑声) 你的数字有点过时了。 标准数据是,每十年 人的寿命延长一到两年。 所以,没有你想得那么好,也许你会这么期望。但我的意愿是,要尽快将这个数据每年增加一年。


观众:有人告诉我说,我们成年人的许多脑细胞 早在胚胎期就存在了, 而这些脑细胞能维持80年左右。若这是真的话,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会否对新生抗老领域造成影响? 是否在我身体内也有细胞会活整整80年, 而非通常情况下,只活几个月?


AG: 那是确实有技术上的影响。 基本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大脑的少数部位 将一些消亡速度较快的细胞换成新的, 尤其是神经元细胞,但我们不想让更换速度超过消亡速度--- 或至少不能超过太快, 因为换新的速度太快会降低认知功能。 我之前说到有关没有不老化的生物种类, 这个说法有点太简单化了。 其实是有生物是不会老化的 --- 例如水螅 但它们做到这点是因为它们没有神经系统, 并且没有任何需要仰赖 长寿细胞才能够运作的生物组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