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在众人皆醉的情形之下,唯有独醒的人,才痛苦。
#感谢镜文学提供试读机会

必须说很久没有让我看的如此上瘾的小说了──在《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之前,已经好一阵子没有那种让我看得废寝忘食、产生想要通宵一次拼完全书念头的作品,而甚至在看完之后,我自己是需要经过沉淀才有办法来跟大家分享的。扪心自问,之所以会如此欲罢不能,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那种对于「真相」的渴求,可是也不讳言的是,我著迷于书中所描绘出来的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像个幻影,却有狠狠的把我拉了进去,无法自拔,像个危险的谜,令人目眩神迷,步步逼近,可同时却又有一点预设立场的防备心理,难免避而远之。可即使如此,却又频频被书中的某些句子打中,是那种当头棒喝的力道。

它一方面让我用一个像是娱乐新闻的「接收者」,去看待这个女记者林姵亭所发生的种种,以及一路看著刘知君追寻著同事的步伐,去寻找她试图揭开的丑陋面(而我觉得相当耐人寻味的是,究竟林姵亭死亡的真相为何?在书中还是没有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这是我觉得非常呼应也很真切的──「你好奇的是什么版本的真相?」),甚至就像书中的KELLY带有一点质问语气的问刘知君,如果不是因为林姵亭的死,是不是所有人、包括知君其实都事不关己?使命感这件事情真的存在吗?所谓的初衷,又是甚么?

而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很有趣的是,我们又彷若跟著刘知君的主观视角,坠入了那个既虚幻却又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在真实与虚假之间,在尊严与名利之间,在信念与妥协之间,彷若也同样感受到了某种迷失。你想守护的是什么?你想保护的是什么?甚至,在这些好像大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甚至形成某种公开的秘密之后,这些「潜规则」,往往也是让我觉得不寒而栗的。

书中,我还有一个格外印象深刻的一个部分是──媒体的力量。跟著刘知君去追寻真相的过程,也可以发现,对于林姵亭的死因,媒体所带的「风向」引发的舆论,往往造成了轩然大波,可能会有一些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干嘛的人,打著正义的旗帜猎巫,对理应是「受害者家属」的人穷追猛打,拼命在她伤口上洒盐;也可能因为一篇平衡报导的扭转,就形塑了另外一种形象的真相。但是最可怕的莫过于,不管是怎样的「曝光」,都会造成不可预期的后续连锁效应,媒体是力量,但往往不是某个人可以控制于掌心的力量,可它的力量又如此迷人而巨大,让人上瘾。

而作为阅听众,我们又到底该相信怎样的新闻?

最后我想要分享的──其实让我联想到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这部作品。不管是KELLY的遗书里写著「如果我不要觉得那是强暴」、又或者是薛薛淡然说著「其实,有时候我也觉得,好像真的是活该。而且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心里就不痛苦了」,坦白说这些句子真的让我有一种被拉进某个黑洞的感觉,而在隐约之间,却彷若回想起自己看著那些娱乐新闻的当下,是不是也不由自主地产生某些既定想法?而其实,那些片面的真相,对当事人而言都是伤害。我看见在故事里的每一个女性,经历了迷失、与某种程度上的麻痺,而那些真实令人作呕,败絮其中的真相,却让人不忍直视。而到头来,活在虚华表象当中的人,或许是因为明白,在众人皆醉的情形之下,唯有独醒的人,才痛苦。

我很难去形容看完《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我内心的复杂──我本身并不是记者出身,但作为一个每天都会接受到新闻轰炸的阅听者,的确有因为这部作品而被震撼(坦白说就像故事里所说的,反而这部作品中林姵亭所追查的「案件本身」,我倒是觉得见怪不怪,撼动我的确实是其他部分),甚至我觉得,这本作品也让读者产生一种对于媒体产出新闻的某种警惕,媒体识读的必须,以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新闻」?

很推荐大家看这本作品,我觉得它真的是以一个类型小说包装,悬疑性十足,但其实包裹著很多想要探讨的议题在其中,故事好入口,但是可以有非常多的延伸思考!

图片来源:网路
✩ Follow Me on 粉丝专页 │ Instagra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