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不僅僅在於是否貪腐。貪腐之官中,也可以有好名聲。古往今來皆如是。

另外,最核心的,是繼位者效應。

嚴嵩代表皇帝利益,嚴嵩為皇帝得罪了文官集團,所謂清流。沒能全身而退,與這個極有關係,尤其是繼位者(徐階)不是自己培養的,打倒嚴嵩成為徐階晉身的一大砝碼,當世記錄和輿論自然不好。

徐階聰明在培養了張居正,作為自己的老師,自己繼位後自然會維護老師尊嚴,得以獲取一個好名聲。

看看現在的官場,無不如是。

再說說徐階:隱忍,低調,不放棄。

因嚴嵩之罷而開始執政,提出「三還」,即「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這是很有智慧的,目的在於調整君臣之間,閣臣與部院之間以及朝野輿論之間的關係,所以三句話提出之後,「朝士侃侃,得行其意」。這裡必須注意的是,徐階柄政時,嘉靖已在暮年,多疑畏死專權的情緒更加嚴重,所以徐階強調以「威福還主上」,可謂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只有這樣,才能換取一定程度內的有所作為,因為老鬼難纏。在知人用人方面,他比較注重德行,對於臣僚的一般性過錯,一般略加薄懲,以示寬容。因此深得朝野擁戴。在實政上的建樹,主要體現在請立太子,分景王所佔之田於民,力止大興土木等,總的來說是較為持正的,因此時人稱許其「立朝有相度」。他對嘉靖並無助紂為虐,這是與嚴嵩的最大不同。


作為一個熟讀明史的小生,我就簡單回答下這個問題。嚴嵩和徐階都是明朝的首輔,他們貪嗎?縱觀整個明朝的大官,沒幾個不貪的,嚴嵩的巨貪,但是徐階也不賴,當初他下臺後,高拱要整治徐階,也是徐階拿了3萬兩黃金給張居正擺平的。他兩整人嗎?整!在這個方面,兩者的能力不相上下。但是兩者有什麼不同嗎?有!嚴嵩只貪不幹活,徐階貪但是為國為民,願意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幹實事,整頓了被嚴嵩禍害多年的朝廷,撥正反亂,把國家再一次拉入正規,為後面的萬曆中興提供了前期的幫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