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年我們放棄了銷售規模老大的位置,進入了70-80個城市,換來了今天的戰略主動。”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說。

每年的1、2月是房地產的銷售淡季,今年似乎格外慘淡。

克而瑞研究中心1-2月房企銷售TOP10中,有1/2的房企銷售額不敵去年同期,去年的“四巨頭”房企碧桂園、萬科、恆大、融創均在其列。

從下滑的幅度來看,受三四線城市和返鄉置業退潮影響,碧桂園、恆大下降更爲明顯;前100名房企同比降幅爲22.9%。

總體而言,2015-2018年貨幣寬鬆推動下的樓市高增長結束了,新房銷售在2018年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峯後,將首次出現拐點

多位業內人士預計,2019年是房地產銷售的“小年”,相對2018年近15萬億的銷售金額將出現下跌;衆多房企在2019年的銷售增幅也將顯著下降,從以往40%、50%的增長下降到10%、15%不等,甚至不排除有房企出現負增長。

時間拉回到四五年前,那時大批的房企都在向三四線進軍,而現在,三四線樓市正在退潮;在這樣一個調整的週期,房企競爭格局將被重塑,戰略明晰、穩健的房企將迎來逆勢翻盤的機會,比如萬科、中海、保利、華潤等房企;他們的競爭,將不限於銷售,而是更多運營賽道的爭奪。

樓市未回暖

今年春節期間,很多房企期待的返鄉置業,忽然減退了;反映到業績上,便是同比明顯下滑。

碧桂園

深度佈局三四線的龍頭房企率先放緩。3月5日,碧桂園公告,2月實現權益銷售額約人民幣418.1億元。加上1月的330.7億元,1-2月權益銷售額共748.8億元,較去年略有下滑。

另根據克而瑞數據,碧桂園1-2月的全口徑銷售額合計105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5.2%。

恆大

龍頭房企中降幅最大的是恆大。1-2月,中國恆大累計合約銷售金額約647.0億元,同比下降42.50%。

萬科

而駐守一二線城市的萬科下滑幅度相對較小。1-2月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920.7億元,同比下降11.1%,在咬緊碧桂園的同時,遠遠把恆大甩在身後。

華潤置地、中海地產、保利發展

第二、三梯隊的房企則逆勢增長。如華潤置地實現了逾36%的同比增速,中海地產逆勢增23%,保利發展增約6%。

按照可比口徑統計,2月百強銷售額同比下滑11%左右。

環比來看,受春節和返鄉置業退潮影響,房企2月的銷售大部分出現下降。據克而瑞數據,2月TOP3房企銷售額環比下降10.9%,TOP4-10環比下降25%,TOP11-30環比下降25.4%。TOP100房企則環比下降22.9%。

其中,恆大環比下滑51%、中海地產環比下滑23.4%、融創中國環比下滑15.1%。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爲,當前企業的銷售策略和銷售市場效果都在分化。深耕一二線的房企表現稍好,而部分民企過去高歌猛進深入了很多三四線城市,如今面臨很多壓力,比如碧桂園、恆大等。

1、2月的銷售對今年的樓市有多大的參照?克而瑞指出,雖然最近兩週樓市出現了一定的回暖勢頭,調控放鬆的預期讓部分觀望已久的客戶入市,但目前的“回暖”僅限於核心城市及熱點項目市場,整體成交規模也未出現明顯增長,此尚不能解讀爲市場全面轉暖的信號。

克而瑞認爲,2019年將是房地產市場銷售“小年”,各線城市仍將延續持續分化的市場格局。

房企重洗牌

過去這三四年,中國樓市全線爆發,一二線、三四線,甚至五線城市,都掀起了一輪輪買房潮。一些房企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一些房企則是失落更多。

曾經的老牌央企保利、中海、華潤,長年高踞排行榜前三、前十,但過去三年被恆大、碧桂園、融創、龍湖、華夏幸福等甩在了身後;十多年位列老大的萬科,已連續三年失去了冠軍之位。

然而短暫的週期過後,拐點出現。

保利發展戰略研究院指出,2018年四季度,全國性的市場運行週期拐點已確立;2019年,中央將通過授予地方靈活空間,用政策面(如放寬落戶條件、取消限售)、資金面(如購房利率上浮區間下調)等工具釋放利好。隨着資金從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迴流,預計全年市場將延續調整,先行一二線城市將有望率先築底。

一二線、三四線城市成爲房企業績的分野。“三四線城市很難持續增長。”廣州一家大型房企人士說,該公司5年前在吉林的一個小城市,第一年賣20個億,到第2年斷崖式下跌,只賣了5個億;此後公司對於進入三四線非常謹慎。

翻開主流房企的財務報表,過去三五年依然堅持佈局一二線、選擇性進入三四線的房企,包括萬科、中海、華潤等,他們在今年前兩個月依然保持了相對的業績穩定,甚至增長。

“過去3年我們放棄了銷售規模老大的位置,進入了70-80個城市,換來了今天的戰略主動。”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說,萬科希望進去之後,能夠融入這個城市,長期發展。

因此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房企銷售排行重新洗牌趨勢出現,前兩月融創跌出了前四,保利發展超過融創升至第四,逼近恆大;中海重回前五。

具有央企、國企背景且爲老牌房企的,表現出“長跑選手”的特徵,逆勢增長,如保利、中海、綠地、華潤置地;萬科前兩月銷售逼近碧桂園,有望重回第一。

“正由於行業高位即時調整,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市場出現1991年日本、1998年香港和2008年美國的危機情況,從而行業發展更具韌性,增量市場規模未來5-10年有望仍將維持十萬億+。”

保利發展戰略研究院認爲。

鬱亮也認同,房地產銷售市場依然有廣闊的空間,龍頭房企的佔有率還有可能擴大。這也是萬科爲何提出收斂聚焦,鞏固提升基本盤(即開發銷售業務)的邏輯,“在市場依然存在的時候,爲什麼要放棄自己的優勢業務,”萬科執行副總裁孫嘉說。

而今鬱亮更有繼續做老大的底氣。“我們整個團隊是一定要爭冠軍的。”鬱亮稱,雖然這個冠軍已經不是指銷售之王了。但不排除,在今年碧桂園持續降速之下,萬科重回老大之位的可能。

此外,保利發展在去年也提出了“重回行業前三”的口號。

萬科的投資正在加速。據中指研究院數據,萬科在1-2月合計拿地274億,超過碧桂園、恆大、融創拿地之和,成爲拿地最高的房企,與第二名的差距高達80億。

不過,萬科、碧桂園、恆大等多位人士指出,未來十年,房企轉型加速,銷售之王已經不是所有開發商最看重的東西了,未來的競爭賽道將轉移到城市空間的運營,以租金收入爲特徵的商業模式變革,在這裏,將產生新的王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