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孩子瘋狂學英文的時候,美國孩子也在拼命地學第着二語言,從西班牙語、到法語、再到中文,這樣的雙語班在美國很多學區如雨後春筍般展開。小媛老師工作的學區,就有三所雙語小學。很多學區的雙語班更是都有着常常的waiting list,隔壁學區的“中文沉浸式”項目,隊伍已經排到了2020年。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排隊,爲的就是能擠進公立學校的“雙語項目”。

要說美國小學“雙語教學”的最大特色,就是“沉浸式教學”,即讓小朋友從小就沉浸在第二語言中來學習所有學科。在這樣的沉浸式課堂上,小朋友不僅是學語言,而是用目標語言來一起學科學,一起做實驗,一起學畫畫,一起來唱歌,語言已經不是學習的目的,而是變成了發現新知的工具。

比如,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西班牙語沉浸式課堂中,Sandra老師全程用西班牙語教孩子數學中的3D立體圖形概念:

在這所法語沉浸式的學校中,Merci老師全程用法語來教科學知識,Merci老師在教室佈置中,也是滿花心思的貼上法語海報,讓孩子沉浸在法語的環境中。

沉浸式教學:培養思維方式

美國教育學者對於“沉浸式教學”的研究已經有將近50年了。來自斯坦福大學的教授Sean Reardon曾在研究中表明:接受第二語言沉浸式教學的學生,和只接受母語教學的學生相比,從長期來看,他們在母語閱讀和數學方面,反而表現更佳。

特別地,斯坦福教授發現“沉浸式教學”的一大益處是能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也就是Think in the target language。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培養孩子的英文思維”。

接下來,我們就借鑑美國小學的“沉浸式教學”的方法,來看看有哪些方法,能幫助從小就進行第二語言啓蒙的中國小朋友們,每天沉浸在英文的語言環境中呢?

01.培養英語思維:避免直接翻譯

孩子在初學英語時,是不是常有這種情況?看到月亮的圖像,腦海裏首先浮現的是中文“月亮”,然後再聯想到英文“Moon”。

這就是採用的母語思維,然而母語思維會大大降低孩子的語言學習效率。反之,Think in English, 才能避免翻譯,跳過中文,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讓孩子的英語學習事半功倍。比如由杯子的圖片直接聯想到Cup這個英文單詞: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讀書或者學習單詞卡片時,一定避免直接的翻譯(direct translation)。舉個例子,在讀書時,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比如: hat), 不要告訴孩子hat是帽子,而是借用圖片,指一指圖片中的帽子,然後重複的說幾次"hat"。這時,孩子的小腦袋裏就形成了圖片和單詞hat的聯繫,而省去了翻譯中文的一步。

02.沉浸在聽覺、視覺的雙重刺激

看英文動畫也是個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的好方法。語言學習強調多感官的刺激,英文動畫剛好可以在視覺和聽覺上,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Ta沉浸在語言環境中。

在看動畫片時,爸爸媽媽不妨給孩子一些指導,問問孩子畫面中的是什麼。比如在影片中,小女孩說到:"Pancake is yummy", 家長就可以問問孩子"What is pancake?",引導孩子一邊觀看一邊思考,建立起聽到的句子和畫面間的聯繫。

03.加入動作和表演,調動孩子的全身參與

美國老師上課非常注重使用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就是全身反應教學法。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孩子的身體肌肉,讓孩子通過做動作,模仿動作或者一起表演,來學習第二語言。

太陽老師曾在英語思維的講座中介紹過一些TPR的語言教學方法:

  • 1Stand up:讓孩子一起站起來; Sit down:讓孩子坐下來
  • 2Sad: 和孩子一起做傷心的樣子。
  • 3A kid fell and then started crying: 和孩子表演出跌倒然後哭的樣子

在美國小學的沉浸式課堂中,老師甚至會用第二語言來上體育課。比如最簡單的跳房子游戲,我們就可以加入“語言”的元素:

這是視覺詞跳房子的遊戲,孩子丟沙包,然後讀出相應的單詞,再來跳房子。小朋友在蹦蹦跳跳的身體運動中,就把視覺詞學到了。

04.用目標語言來學不同的學科

上課時,小媛老師跟學生們說我們來一起讀書,一起來寫作,小朋友常常無精打采。可是如果說“我們一起來做個手工,一起來做個實驗吧!”小朋友好像打了雞血,個個都很興奮。

這也是沉浸式教學的魅力所在,讓小朋友用目標語言來學不同的學科。這時語言的教學不再乾巴巴,而是成爲了一種學習知識的工具。對於孩子,因爲要看懂這個科學實驗,所以要努力去理解老師上課說了什麼;因爲要和老師一起畫畫,所以要時刻跟着老師的指令,孩子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就把語言給學到了。

這似乎和這兩年很熱的“學科英語”如出一轍,我們希望讓小朋友用英文來學科學,學數學,甚至做美術。下面這個“毛毛蟲的一生”的科學實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教給孩子毛毛蟲一生各個階段變化的知識,然後讓他們做成手工,標記出各階段的名稱。

接下來,教孩子有關數學的統計知識,讓小朋友預測下蝴蝶從“蛹”到“成蟲”需要幾天的時間,並做成柱形圖:

05.固定一種語言,不要打破語言環境

美國的沉浸式課堂內通常有兩位老師,每位老師只講一種語言,這樣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保護好語言的環境。在有些中文沉浸式的課堂中,小朋友會以爲他們的中文老師根本不會說英文,所以他們只能絞盡腦汁來和老師說中文,有的單詞不會書哦,他們就會想着換一種說法,或者用身體來比劃。

所以沉浸式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保護好語言的環境,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內只說一種語言。小媛老師曾看到過一個教西班牙語的老師,她有一條神奇的紅色圍巾,每次一戴上圍巾就是“西班牙語時間”!此時老師只說西班牙文,也只聽得懂西班牙語。這條“圍巾”,就是語言切換的視覺道具。

爸爸媽媽在家裏也可以借鑑這位老師的做法,目的就是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只說一種語言。當孩子一開始不願開口的時候,可以假裝自己聽不懂,或者用英文反問一句“你是說...嗎(Did you mean...)”,給孩子一個緩衝期,讓孩子慢慢適應從母語過渡到英文,學着用英文來思考。

這裏有的爸爸媽媽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英文有口音。其實大家不必沒有自信,即使在美國,人們也操着各種不同的口音,根本沒有人去在意,只要能正常的交流溝通就好了。

我們需要給孩子創造的是一個“英文沉浸式”的語言環境,如果自己的英文不夠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學,一起看動畫,一起背單詞,一起做遊戲,當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在和他一起努力學英語時,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高漲,說不定,他們還要反過來當我們的英文小老師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