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整車產銷兩旺,拉動上游“三電”產業協同發展。其中電機行業爲整車廠、專業企業、傳統企業三者所分割,本文擬就三股力量中的主要企業進行盤點,探討電機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向。


文/郝晨曼 億歐專欄作者


【編者按】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燃油車企借增值稅下調實行降價。在燃油車統治市場百餘年後,新能源汽車產業厚積薄發的時刻何時到來?


6月14日,在億歐公司於上海虹橋世貿展館舉辦“2019全球新經濟年會”上,億歐汽車將承辦作爲本屆年會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峯會。在本屆峯會上,我們將與來自主流整車廠、核心三電系統供應商、頭部充換電服務企業等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的頂級大咖共討“後補貼時代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與創新機遇”。(詳情查看“閱讀原文”)


近年來,新能源整車市場頗爲繁榮,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爲127萬輛和125.6萬輛。上游“三電”產業受到帶動,同樣表現出明顯增長的態勢。就電機行業來講,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出貨量爲141.78萬臺,同比增長達50.8%。


據億歐汽車查詢瞭解,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主要有永磁同步電機、交流異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三類。其中永磁同步電機體積小,質量輕,峯值效率更優越。交流異步電機結構簡單,運行可靠,維護成本低,目前多用於電動客車、物流車、商用車等車型。開關磁阻電機與交流異步電機的優點相近,但其運轉噪聲大、轉矩脈動(轉矩時大時小)嚴重,因此應用相對較少。


對比三種電機類型表現,永磁同步電機當之無愧地成爲當前電機市場的主流,現階段,大多數車企採用了永磁同步電機。因爲在同等功率下,永磁同步電機能夠更好滿足車企關於能效的需求。雖然永磁同步電機在高溫下有退磁的風險,但目前一些車企已經克服了這個問題。


不過永磁同步電機所需要的釹鐵硼永磁材料需要使用稀土資源,對於稀土資源缺少或稀土工業不發達的國家而言遭到了一定掣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此前,特斯拉ModelS/X一直堅持使用交流異步電機,但在Model3上特斯拉已經改用了永磁同步電機,其能效得到有效改善,百公里加速爲3.5秒(性能版),最高車速超過200km/h。



公開數據表明,2018年比亞迪新能源電機出貨量國內行業佔比爲22.69%,2018上半年電機裝機量近10萬輛,幾乎是第十名方正電機的10倍。排名第二位的北汽新能源,電機裝機量是比亞迪的53%。由此可見,在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上,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體量較大,其它跟跑企業彼此差距不是特別明顯。



億歐汽車通過盤點發現,從市場佔有情況的角度來看,當下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由三大勢力佔據,它們分別是:佈局上游產業鏈的整車廠、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供應的專業企業,以及涉及其它領域電機生產的傳統企業。




整車廠經驗老道

以自給自足方式延伸全局


佈局產業鏈上游的整車廠大多具備豐富的整車或零部件研發製造經驗,電機與整車的設計生產能夠達成較好的同步性和匹配性。此類企業的電機產品大多用在自有品牌整車上,有利於對整體成本的控制。代表企業包括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江鈴新能源等。


1.比亞迪


成立時間:1995年


主營業務:包含新能源汽車及傳統燃油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並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


2018年1-6月電機裝機量:94533臺


下游裝機企業:自有品牌比亞迪爲主,少量電機安裝在廣汽比亞迪、北京華林的整車上。


談到新能源整車廠,就不得不談比亞迪。2018全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售出24.78萬輛,同比漲幅超過100%,銷量表現略勝特斯拉,居於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車銷量摘冠,離不開企業在上游“三電”的佈局。比亞迪當前在國內電池、電機、電控市場,均佔有20%以上的份額,相關產品幾乎全部自供。


據瞭解,比亞迪旗下涵蓋多種類型不同功率的產品。截至2018年,比亞迪乘用車驅動電機擁有最大輸出功率70kw、110kw、120kw、150kw、160kw和180kw級別六款。其研發和生產的電機爲永磁直流電機,該種電機線圈採用永磁體激磁,這樣能夠省去激磁線圈工作時消耗的電能,提升電機機電轉換效率,對車載有限能源的電動車來講,可以降低行駛電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續續航里程。從機器本身角度來講,比亞迪採用的永磁同步電機結構相對簡單,設備維護較容易。


但其在技術儲備、應用領域尚未完全成熟;此外,其也受制於永磁體所包含的稀土材料造價高,因此在電機方面的投入也會相應提高;另外,比亞迪“自產自銷”的模式有利於整車成本控制,然而相對單一的流通方式,也增加了應對產業發展不確定性的難度和風險。


2.北汽新能源


成立時間:2009年


主營業務:新能源純電動汽車與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2018年1-6月電機裝機量:50045臺


下游裝機企業:北汽新能源自供爲主,少量供應北京汽車、昌河鈴木。


2018年北汽新能源整車銷量爲15.80萬輛,其中EC系列車型9.06萬輛,佔到總銷量的57%,該系列車型價位大體居於5-15萬之間,其EC系列車型主要採用了臥龍電氣的電機。而北汽EU5和EC3車型搭載了北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機驅動系統。這臺電機由北汽新能源自主研發設計的永磁同步電機,電機額定功率爲160kW。北汽新能源標榜該電機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扭矩大、損耗低的特點。能夠實現起步加速快、持續輸出動力。


3.江鈴新能源


成立時間:2015年


主營業務: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2018年1-6月電機裝機量:17125臺


下游裝機企業:幾乎全部供應江鈴新能源自有品牌,少部分供應長安汽車。


2018年江鈴新能源整車售出近5萬輛,同比增長約65%。雖然上一年的銷量表現績優,但面對當前補貼退坡、跨國品牌進入等因素造成的複雜市場態勢,公司同樣亟待進行產品升級,提高競爭實力。而且江鈴新能源起步較晚,行業積累相對薄弱,其面臨的潛在挑戰不可小視。


在電機方面,江鈴新能源新一代產品搭載的是永磁同步電機,平均能量轉化率達到90%以上。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今後將在三電核心技術方面,加快產品推陳出新,提升品牌和營銷能力。



專業企業成技術研發主力

推動行業迭代升級


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供應的專業企業,多由海外歸國人才或科研機構學術帶頭人創建,因此具有較強的研發和創新實力。這不僅使專業企業生產出高端化的電機產品,也推動了全行業的技術進步。代表企業包括聯合汽車電子、安徽巨一、精進電動等。


1.聯合汽車電子


成立時間:1995年


主營業務:生產用於車輛應用的電子控制系統及其零部件、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及其零部件。


2018年1-6月電機裝機量:33008臺


下游裝機企業:產品大部分用在上汽乘用車上,少量用於陝西通家、寶沃汽車等品牌。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由中聯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與德國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中聯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主要股東有:無錫威孚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一汽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等。這些股東企業涉及科技、汽車、投資等領域,多方位本土優勢由此延及聯合汽車電子。


另一方面,博世的資金、技術支持,以及品牌影響力,也爲聯合汽車電子拓寬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瞭解,聯合汽車電子自2009年成立新能源業務部門以來,從博世引進並自主開發了兩款針對新能源車的永磁同步電機類型,一種是類似於Toyota Prius驅動電機分離式電機,主要面向純電動和混合動力驅動系統;另一種類似於Honda IMA的扁平式結構的同軸式電機,主要用在與發動機、變速箱集成的環境,構成P1或P2形式的同軸並聯驅動系統。


2.安徽巨一


成立時間:2005年


主營業務: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汽車動力總成裝測系統、汽車白車身焊裝系統及通用工業裝配和測試系統的研發、生產與服務等。


2018年1-6月電機裝機量:23159臺


下游裝機企業:主要爲江淮汽車和奇瑞汽車提供配套,廣汽本田、雲度新能源、昆明客車等品牌也有應用。


安徽巨一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公司法人林巨廣,同時也是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汽車裝備研究所所長,因此公司與高校間有着教學-研發的雙向互動。在高校研發力量支持和當地政府推動下,安徽巨一與江淮汽車集團、中國汽車工程協會、天津大學、中科院智能所等機構達成“平臺戰略”合作,多方配合促進企業科研優勢的形成。


2015年11月,安徽巨一與江淮汽車簽訂合作框架擬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根據協議,雙方擬在合肥市投資設立一家開發生產電機及電控系統技術的合資公司。結合雙方優勢,共同開發生產銷售電機及電控系統產品,合資公司產品供給江淮汽車配套使用,爲江淮汽車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提供電機及電控系統產品。


3.精進電動


成立時間:2008年


主營業務:新能源汽車電機和動力系統及其核心零部件生產製造。


2018年1-6月電機裝機量:21959臺


下游裝機企業:廣汽、吉利是其主要客戶,此外還有三菱汽車、長安汽車、中通客車、東風汽車等企業。


創始人兼CEO餘平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曾於通用公司任混合動力汽車高級工程師、全球混合動力戰略與規劃經理等職位。基於創始人在電機設計製造方面的經驗和造詣,精進電動選擇了看齊國際質量水平的發展道路,並且在2010年獲得ISO9001和TS16949認證,在產品高端化路線上錨定了自己的方向。


精進電動旗下主要包括140kw驅動電機和100kw高性能發電機。其中140kw驅動電機適用於小型、緊湊轎車純電動動力系統,電機最高效率達到96%;100kw高性能發電機適用於小型轎車/MPV/SUV插電混合動力系統,峯值功率驅動140kW。


4.英搏爾、華域電動、上海電驅動


這三家企業具有如下共同特點:成立時間較短,創始人具備專業背景,與高校、整車廠、當地政府等機構達成戰略合作意向。2018上半年各自電機裝機量分別爲15125臺、14520臺和10636臺。英搏爾產品主要供應江淮汽車、北汽新能源兩家,華域電動的前兩大客戶爲上海汽車和長沙衆泰,上海電驅動多爲奇瑞、知豆兩企業提供配套。


目前上海電驅動已形成了適用於混合動力與插電式客車、燃料電池與純電動轎車、混合動力與插電式轎車、小型純電動轎車等產品研發平臺,形成了系列化產品,產品覆蓋了3kW-200kW功率範圍。



傳統企業技術儲備雄厚

轉型面臨挑戰


擁有其它領域電機生產經驗的傳統企業,通常成立時間較長,在資金、技術等方面有深厚儲備,擅長電機本體的批量化生產。近些年新能源汽車電機走俏,很多傳統電機企業紛紛新增或着手強化相關產品佈局,但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傳導性風險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1.方正電機


成立時間:1995年


主營業務:家用縫紉機電機、汽車電機(含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8年1-6月新能源汽車電機裝機量:9478臺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下游裝機企業:上汽通用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東風汽車、鄭州日產、昌河汽車等品牌整車,也有應用方正電機產品。


2015年底,方正電機收購杭州德沃仕後,其驅動電機業務開始快速增長,2016年電機驅動系統產出21742臺,國內市場份額達4%。但在2018下半年,由於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增速放緩,純電動物流車驅動電機銷售受到波及,德沃仕業績不及預期,這成爲導致方正電機企業整體虧損超過三億元的原因之一。


反觀新能源整車市場,北汽新能源、江鈴新能源這樣的企業,有着產品升級的需求,方正電機具備充足的電機研發生產經驗,二者或可通過合作謀求雙贏。


相關投行研究報告說明,方正電機2017年擬定增4.1億用於擴大產能和技術研發,預計2019年正式投產。其中重點研發的扁線電機與圓線電機相比,功率密度更高,散熱性更好,並且具有噪音小、材料成本低的優點。開發扁線電機的技術路線,有望將現有主流電機產品峯值功率提升30%左右。電驅動集成系統是方正電機發力的另一節點,電機與減速箱一體化項目實施後,公司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2.臥龍電氣


成立時間:1998年


主營業務:各類電機及其控制、電氣化鐵路牽引變壓器、城市軌道交通成套牽引整流機組、電力變壓器、UPS電源、工程機械等。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下游裝機企業:EB/ED系列新能源汽車電機,主要配套銀隆、福田、萬象等整車廠;EA主要配套北汽、廣汽、銀隆、衆泰等企業。


臥龍電氣同爲電機行業的老牌企業,雖然未能成爲2018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裝機量前十名之一,但其與上海大郡綁定供應驅動電機,2016年也曾佔據近6%的國內市場份額。臥龍電氣曾在2018年中旬表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產能利用率處於比較飽和的狀態。2019年政策變化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影響勢必波及上游電機企業,當前對擴大產能的策略持謹慎態度可能更爲穩妥,擴展海外市場或是減少損失的可選方案之一。


在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領域,臥龍電氣的產品覆蓋了轎車、MPV、SUV、客車等多種車型,驅動電機、純電驅動牽引系統、混合動力牽引系統等產品構成相對完整的產品鏈。爲增強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電機方向的實力,臥龍電氣搭建了EV事業部,主要生產三相交流永磁同步電動機。其中TZ185永磁同步電機多應用於物流車,TZ300永磁同步電機多應用於商用車。


3.江特電機


成立時間:1995年


主營業務:鋰產業(鋰礦採選、鋰雲母製備碳酸鋰、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銷售)、汽車產業(電動商務車、新能源客車、電動物流車和特種電動車生產銷售)、智能機電產業(起重冶金電機、電梯扶梯電機、高壓電機、風電配套電機、新能源汽車電機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江特電機旗下智能電機、新能源汽車、鋰產品三大業務板塊中,新能源汽車的業績貢獻最大,其2017年度營收佔比超過50%。而新能源汽車電機也是電機板塊的主打產品,新建產品線可使未來產能出現大幅釋放,同樣應當警惕政策變化帶來不利影響的可能。


智能電機是江特電機的傳統主導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機不僅是對傳統優勢的發揮,也是對政策的主動響應。2018年江特電機發布的年報中,明確將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機列爲重點項目。


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政策落地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10年間,隨着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政策支持有序退出。這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同時,也成爲對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參與企業的一場考驗。除此之外,今年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給傳統車企帶來重大利好,特斯拉、豐田等跨國品牌也在積極佈局國內市場,二者對新能源車企的衝擊,將不可避免地向產業鏈上游延續。


在當前較爲嚴峻的產業環境下,具備電機生產條件的整車廠肩負產品升級的使命。但部分企業提高自身研發能力存在一定困難,可以考慮加強對外合作,一方面引進高質量電機產品提升整車性能,另一方面將自身產出的電機銷售給適當客戶創造收入。專業企業創新研發優勢明顯,能夠同科技、資本領域公司及政府機構建立起合作平臺,促進整體行業質量提升。傳統企業發力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業務時,不應忽略市場環境波動盲目擴大產能,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處於增長狀態,海外市場值得關注。


儘管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在變動中,對上游電機產業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歷史已經證明,市場化的長期結果是向好的。不同類型電機企業優勢各異,這不但豐富了產品種類,而且構建起多樣化的產業生態,未來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會由此得以加強。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COMMEN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