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把選秀當做進入娛樂圈的墊腳石。

第一個喫螃蟹的偶和創1,喫到了紅利。同時兩個節目裏的資本都插了一腳,資本意識到自己可以爲所欲爲,可以破壞規則,於是變本加厲。

今年的青和營普遍存在“海王”,也就是水分多,人氣虛的選手,對於選秀節目來說,僞造人氣是對節目最大的不公平。

另外,中國本身沒有完整的偶像產業鏈,正統有實力的練習生已經被掏空,今年兩檔節目很多練習生缺乏星相,素人感太強,缺乏表現力。

政策方面,國家對選秀的態度並不樂觀,今年看過青春有你的應該都知道不允許染髮,不許帶耳釘,穿插各種公益廣告降低了節目的可看性

最後,選出的男團是唱跳男團對吧。但他們卻沒有空間能夠展示,沒有打歌舞臺,愛豆就成了四不像的東西。

總之,再多的選秀如果沒有從練習生培訓到舞臺展示一系列的完整土壤,也無濟於事。


娛樂公司急功近利的一波圈錢,實際上大部分都火不了。

從2017年底開始的選秀熱潮彌補了快男超女低迷後的偶像經濟市場,

限韓令持續了兩三年,韓國組合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限制了大部分年輕人追星

而product系列這種完全(表示質疑)由粉絲投票決定愛豆去留的選秀節目大大增加了粉絲的互動性,因此在韓國、中國都颳起了選秀熱潮。

但是和中國不同的是,韓國有足夠成熟的偶像市場,衆多的打歌節目、綜藝節目等讓他們出道後也在韓國觀衆面前刷足了臉,出道後保持了高曝光度,人氣得到了增長。但是國內,由於JZ等敏感問題,廣電一再限制選秀明星的活動,未成年人不得參加選秀,甚至有一段時間選秀明星不得參加上星節目,當時王子異的天天向上一度擔心無法播出。

而且國內缺乏唱跳組合的發展空間,雖然最初還有由你音樂榜和中國音樂公告牌這兩個打歌節目(當然也挺糊的),也無法解決國內沒有唱跳組合的施展空間的問題。

偶像練習生在中國選秀節目中算是最出圈的了,陳立農除了巡演,一直在劇組拍戲,範丞丞也已經進組多日了,朱正廷剛剛參與了成龍的電影據說馬上又要進組了,黃明昊往綜藝方向發展,好幾個成員也成了綜藝的常駐嘉賓,小鬼音樂節跑的多了一些,其他未出道的也大多在拍戲,畢雯珺已經在拍他的第二部作品了,傑弗瑞也參演了幾部電影等等。

選秀節目只不過是個進入娛樂圈的踏板,唱跳組合沒有發展空間,最後不過迴歸演戲和綜藝,這些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孩子們,註定不會在舞臺上多停留。


瀉藥。

選秀這玩意零幾年各大衛視層出不窮啊,廣爲人知的快男超女啊出了李宇春,華晨宇等等現在娛樂圈的當紅歌手。【不過話說回來以前選手的硬件真的很強啊雖然軟件以當年的風格差了點但現在看都是俊男靚女啊華晨宇真的越來越帥】

近兩年選秀其實可以理解爲文藝復興?不過港真,近兩年選秀我壓根兒沒看過,唯一瞭解途徑就是微博上哪個哪個選手怎麼怎麼樣。評價嘛其實就是披着文藝復興外皮的力捧之路。以前的選秀真的是實打實的素人,這兩年的選秀就連全村希望的超越妹妹之前也做過主播,更別說前段時間出道的啥男團名字記不住個個可都是有經紀公司的。【可能有人說我ky他們是男團女團和以前快男超女不一樣但是也改變不了有的人他們在沒出道之前就有粉絲的事實吧?】

現在一系列的操作是準備向隔壁韓國學習男女團文化了,不過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韓國的男女團愛豆體系有了多少年了?從初代的hot和東方神起數數,人家有一套健全的打歌打榜體系and反觀國內?hello?男女團的打歌舞臺呢???

只能說任重而道遠吧,光光是成團還沒有用,還需要競爭。不然遲早得糊


涸澤而漁,中國人做事情就喜歡這樣,把一個市場潛力徹底透支,現在在看,想通過一個選秀達到一炮而紅並在娛樂圈生存下去,談何容易,那麼多選秀節目,紅了也就蔡徐坤楊超越寥寥可數幾個人,更多人該糊的還是糊,糊的厲害最後連選秀節目都辦不下去


這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勢,帶動各種就業,各種數據經濟,噴繪寫真行業的蓬勃發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