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網球天王德約科維奇這個名字,恐怕每個體育愛好者都應該聽說過。然而,在新華社及其旗下的報紙和網站上,你是看不到這幾個字的。反倒是「焦科維奇」這個名字,讓你有幾分莫名其妙。不止塞爾維亞人,新華社旗下的媒體上,穆雷變成了「默里」,C羅變成了「克·羅納爾多」。

想弄明白其中原委,還得先來說說「新華社譯名室」這個神奇的地方。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的譯名基本處於無序狀態。同一個名字,新華社、《人民日報》、外交部、地圖出版社、中聯部、軍委機關等諸家竟然能翻譯出十多個名字,混亂波及新聞、教育、科研多個領域。 為了統一翻譯標準,考慮到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接觸各界新說法、新名詞幾率更高,周恩來總理作出明確要求:「譯名要統一,歸口於新華社。」

在高層指示下,新華社、外交部、軍委機關、教育部、中聯部等十多個部門舉行會議,最終決定,由新華社立出標準化工具書,作為統一標準,中國翻譯界由此開始了「標準化」進程。新華社同時開始成立專門機構,取名為「譯名室」,成為新華社譯名工作的核心部門。從那時起,新華社譯名室便開始管理起中國大陸對全世界的譯名。

為了能夠在翻譯人名時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譯名室專門研究出一整套規範而細緻的西文拼寫與漢字對應系統。後來,譯名室又把已有的譯名卡片、英語辭典中的外國人名以及各種工具書上的外國人名收集起來,按英文字母的排列順序打成草稿資料,經商務印書館出版,書名為《英語姓名譯名手冊》,俗稱「英語百家姓」,這是譯名走向統一的重要成果。該書於1965年5月第一次出版,後來又歷經修改、補充和多次再版,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英語姓名翻譯工具書。

作為官方指定的譯名系統,新華社譯名室有一套自己的規則。比如,「音譯為主、名從主人、約定俗成」這三大通行規則。所謂音譯為主,即翻譯外國人名基本上根據譯名表和譯音表來音譯。所謂名從主人,就是說,外文字母拼寫相同的外國人名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讀音時,會追蹤溯源到其家族根源來確定發音。所謂約定俗成則更加簡單了,當有爭議時,採用流傳最廣、被公認的那個名字。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對於塞爾維亞網球巨星,到底譯為德約科維奇還是焦科維奇呢?按照新華社的譯名體系,顯然應該是後者。此時遵循的,是「名從主人」這一原則。Djokovic,在塞爾維亞語里,Dj算一個字母,是不能拆分的。而這個Dj,中文發音更接近「焦」。

另一個例子則是本·拉登。流行的稱呼一般都是按照英文轉寫發音,但新華社一直堅持稱為拉丹,就是因為拉丹姓名來源的阿拉伯語發音。

但是,隨著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級媒體的出現,更是讓新華社譯名室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尤其是在體育界,很多外國運動員的翻譯不再以新華社為標準,而是央視自行確定了翻譯標準。儘管都是音譯,但是譯出來的結果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像默里與穆雷,焦科維奇與德約科維奇,常常搞得人一頭霧水。

對這種情況,新華社譯名室主任李學軍曾專門撰文闡述了官方的看法。李學軍認為,「在譯名問題上,譯名室多年來取得的一點共識就是:譯名的對錯有時候並不重要,譯名統一、避免引起報道混亂和讀者混淆才是最重要的。」他透露,2016年3月,「國務院新聞辦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央網信辦、中央各主要新聞單位發函,要求重要外文譯名都要以新華社譯名為準。」

至於體育明星的譯名,李主任未置可否。但個人認為,對這種影響力無遠弗屆的文體明星,約定俗成的原則應該優先於名從主人的原則。既然大家都知道德約科維奇是誰,也就沒必要非抱著「塞爾威亞語發音」不放了。


看到這個問題,確實有些話想說,由於工作原因,我們《足球俱樂部》雜誌的文章中會涉及到很多國家的球員、教練或者其他相關的人物。對於國外人名的翻譯,我一直都要求編輯要非常嚴謹。道理很簡單,如果有人叫錯、寫錯我的名字,我必然會很不舒服,對於其他任何人也都是一樣的。不要弄錯別人的名字,是對一個人起碼的尊重。

Novak Djokovic是塞爾維亞人,譯成德約科維奇顯然是錯誤的,在權威工具書《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中,Djokovic翻譯為喬科維奇。

不得不說,在如今這個各類媒體形式眾多的時代,從業人員的水平和能力良莠不齊,但更重要的是,許多人責任心不強,越來越缺少專業精神,在國外人名翻譯和使用上就體現出了這一點。尤其是那些影響力大、傳播面廣的媒體,如果有的從業人員不嚴謹、不專業,就會誤導讀者和觀眾。我個人非常不能理解,那些如此不尊重別人的錯誤譯名竟然可以被廣泛使用,某些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精神和專業態度真是讓人懷疑。

類似把Djokovic譯成德約科維奇的這種錯誤,在對足球運動員的翻譯上沒有出現過,比如上賽季意甲最佳射手、波黑前鋒Dzeko,從他的名字在國內媒體上出現時,就都翻譯成哲科,而不是德哲科。曾為拉科魯尼亞、巴倫西亞隊效力的著名後衛Miroslav Djukic,都翻譯為久基奇,而不是德久基奇。再比如南斯拉夫足球史上的著名球星Dragan Dzajic,國內媒體也都能使用正確的翻譯——扎伊奇。

不過,在足球運動員、教練員的人名翻譯上,也出現了不少錯誤,尤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球星,錯誤的翻譯一旦傳播開來,便難以糾正。比如葡萄牙名帥Jose Mourinho,,正確的翻譯應該是若澤·莫里尼奧,可是國內很多媒體非要把人家變成西班牙人,叫他「何塞」,如果都按照西班牙人名翻譯也行啊,至少也得叫他莫里尼奧吧,可是這部分又把人家變成了法國人,叫他「穆里尼奧」。

類似的例子其實有很多,《足球俱樂部》雜誌一直堅持按照正確翻譯,反而會被一些讀者批評,說不就一個名字嗎,大家都習慣了那麼叫,你們非要顯得與眾不同啊,看著多彆扭!

我們也很無奈,無論如何,我們堅持正確的翻譯總不應該是做錯了吧?但是我們能理解讀者的想法,所以我只想說,因為某些媒體從業者不負責任、缺乏專業精神,才會誤導讀者和大眾,讓他們甚至會用錯誤的譯名來稱呼他們喜愛的球星或者教練。不知道這些不負責任的媒體人,如果他們的名字出現在自己的媒體上或者粉絲的稱呼中是錯誤的,他們自己會有何感想!


事實上,在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的報道中,德約科維奇就是被稱作「焦科維奇」,嚴格地說,新華社的人名翻譯顯然更準確、更接近發音,但這存在一個約定俗成和標準翻譯之間哪個更先被接受、哪個更被認可的問題。接下來,就說說個人在之前所了解過的一些類似的偏差。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在德約科維奇(Djokovic)之前,法國有一名足球明星在國內被翻譯為德約卡夫,但按照他的名字(Djorkaeff)的發音,他的名字同樣應該被翻譯成「焦卡耶夫」。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偏差,恐怕就和小德的情況非常類似,那就是在沒有仔細了解該名字的準確發音的前提下,就以一種簡單的字面翻譯給他們按上了這個中譯名。

類似的偏差其實還有很多,就拿如今的男子網壇為例,大家都習慣了將Andy Murray寫成「安迪·穆雷」,但在新華社卻一直用的是「安迪·默里」;還是在曾經的法國國家隊中,大家習慣了Thierry Henry念成「蒂埃里·亨利」,但這個的準確發音,其實更接近於「蒂埃里·昂利」;世界盃歷史上進球最多的Miroslav Klose,一度被念成「克洛斯」、「克勞斯」,但近年來卻又更多被念成「克洛澤」……

當然,名字不過是一個代號,而且音譯存在偏差也是沒有辦法完全避免的事情——舉一個堪稱抬杠的例子,莎拉波娃和沙拉波娃,究竟哪個更準確?因此,不管是「德約科維奇」還是「焦科維奇」,並不影響球迷對他們的認知度,如果不是一個相當嚴苛的人,對於這樣的偏差真的也只能一笑而過。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音譯名原本就註定會存在偏差,如果不是為了學術上的討論,你樂意接受哪一個譯名,真的都可謂是「無傷大雅」。

最後再列舉幾個更加「不知所云」的譯名:朗拿度、碧咸、尼瑪……


個人感覺「喬」、「焦」更符合音譯的效果。

我之前在台灣上學的時候,台灣那邊都把德約科維奇翻成喬科維奇,像其他的例如大陸叫詹姆斯,台灣叫詹姆士等等,都是音譯上的不同。那個時候,我去網球店買球,問店員:「你們家有海德的球嗎?」店員疑惑的看著我,我又問:「有沒有史萊辛格的球?」他又是滿臉黑人問號。。原來他們都沒有翻譯成中文,直接叫Head或是Slazenger。

之所以為什麼叫德約,其他人已經回答了,所以就不贅述。我個人覺得叫喬科維奇還是比較尊重原創哈哈,但是沒差啦,因為不同地方都會有自己的翻譯特點,就算是我們漢語,台灣和我們大陸用的拼音也不一樣。


Trump特朗普還是川普?說一下個人對外國人譯名的看法,既然是人名翻譯就應該忠實於讀音,顯然川普更合適!網球運動員叫Djokovic德約科維奇?人家明明叫焦科維奇好嘛,什麼小德小德,八輩子搭不上邊,你去叫叫看,人家肯定雲里霧裡,保證不會鳥你!還有個法國網球手應該念宋佳(Tsonga),怎麼就成了特松佳,T是不發音的,這翻譯的水平也是個奇葩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