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83302_1887854901311448_175180012217958400_n.jpg

当你已经选好您的SUP板,现在是时候选择适合您的桨啰!

 

1.根据使用频率来选择您的SUP用桨

 

选择SUP用桨时,您会发现桨的材质与价格区间落差很大(从台币1000元到20000元以上的桨都有)。因此,我写这篇就是希望帮助大家能够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桨!

 

  • 对于偶尔练习

 (练习频率三周以上)

您可以选择铝制杆身、把手和塑料材质桨面(杆身可调节或固定皆可)。

这类的桨非常便宜,但它们的重量较重,划行效率相对有限。

  

  • 对于常规练习

 (练习频率两周~三周)

您可以选择带有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全碳纤维混合的杆身以及桨面的桨(杆身可调节或固定皆可),这是一个很好的折衷选择,不论是材质及价格都是比较能符合一般使用者。此类的桨比铝桨更加坚固和轻盈,击水(抓水)效率也能提高许多。

  

  • 对于强化练习

(每周)

我会建议您选择一体全碳桨,质量更坚固也更轻,此类桨在划行时,效率是最大且在能量的传递上也不会有损失但价格上就比较昂贵。

 

 

2.根据携带方便性选择您的用桨

 

按照便利性来说有两种选择:可调节桨或固定桨

 

  • 可调节桨:如果您是刚入门的朋友,我会建议您朝可调节桨先来使用。

主要目的是在划桨的过程中,随时可调整杆身长度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杆身高度,在可调节杆身中,可以选择找2节桨及3节桨,材质有铝、玻纤维、玻碳混合、碳纤维

44767740_266142104090568_1113476585089925120_n.jpg 44742646_752918895040793_1658486941152182272_n.png

优点:可依照活动类型(巡航、竞速、冲浪)调整长度,符合一般多数家庭成员一起使用,价格亲民。

缺点: 桨重量较重,桨的组件上会有间隙,划桨时接合处能量较容易损失,灵活性较低,桨的组件会有进水的可能性。 

 

  • 固定桨:如果您想进阶到一定的水平,固定桨将会是您最好的利器你可根据您的体型划桨方式来特制专属您的桨长桨在使用上会更轻盈,桨面击水(抓水)效率则更佳。

44897481_957911707751928_6793141255715946496_n.jpg44798443_330777487726878_6829822776094752768_n.jpg

 市场上,您会发现有2种制成方式:

固定桨会有三个主要组件(握把、杆身、桨面) 

44683132_324033164817115_591983919457370112_n.jpg

    1.在握把附近或桨面附近的杆身位置做调整衔接。

如qb、425PRO等

44779452_304204290411534_4924581884953886720_n.jpg 44699308_252799361968713_1122805859647225856_n.jpg

     2.杆身及桨面已经胶合(然后仅在握把下方依据长度做调整)。

如starboard、Lass 、Riviera等 

44755784_2159693687638619_4527927554790653952_n.jpg 44725796_182000426060249_6540915745025425408_n.jpg

优点:极轻盈,高效能,视觉设计佳。

缺点:尺寸确定后就不能再调整长度(除了裁切缩短以外),较不方便携带,也难以给身高不同的其他使用者使用。

 

3.如何选择您的用桨长度

 

主要是根据您的活动类型来选择桨长

44628877_319731488818655_7761849366729457664_n.jpg

  • 远程巡回:

您可选择距离您的身高+20cm+25cm的区间内。这样您就可采取最舒适的站姿划行。

 

  • 竞速:您的最佳桨长是距离您的身高+15cm+18cm。

此区间必须配合个人的桨距和桨频以及比赛水域等因素做最佳的搭配

 

  • 冲浪: 桨的长度将是您的身高到+10cm,在浪区中更具操作性及增加平衡。

  

*每个桨手都有自己的划姿和击水(抓水)的方式,对于2个身高相同的人,他们的用桨长度不一定相同。也有很多外在因素会让桨的长度作更多的调整,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测试几种尺寸,随著对划桨的流畅及熟识度,您将可以找到最适合您的尺寸。

 

以下指标可以知道您的桨长是否合适:

(如果您的划桨姿势是正确的情况下)

肩膀及手轴端不适(酸痛)桨或许太长

腰部会不适(酸痛)桨或许太短

 

4.选择您的桨面大小桨面型式杆身软硬

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及划姿来挑选适合的桨,以下几点是您可特别注意的地方!

  

桨面大小:  

  • 桨面越小,每桨所需的力度就越小。但是,您必须保持足够的速度及划桨频率,在顺风和开放水域远程比赛中,建议使用桨面较小的。
  • 桨面越大,拉动划行所需的力度就越大,此时不需增加较快桨频只需要考量适当的划距保持相当的速度即可,适合平静水域的竞速赛。
  • 很多品牌的一体碳纤桨都有标示桨面大小。多数该区域以平方/英寸(in2)或平方厘米(cm2)表示,但为方便使用者选择,目前许多制造商会以使用尺寸分类:XS、S、M、L、XL。 

162219.jpg

桨面形状:

  •  桨面的高度越高,插入水中就越深,功率相对就越大。
  • 桨面尖端越方形,击水(抓水)效率越大,这种桨面设计的优点是抽桨迅速,缺点是不会原谅入水时的角度误差,您的桨面如果是越圆(形状像水滴型),反而入水角度的误差,不会太直接影响当下的效能。

  

43636834_2376047435744100_302116890182942720_n.jpg 44783454_295533897728086_5515009956803248128_n.jpg 44805177_2196876893858679_6689005972578369536_n.jpg

 

桨面角度:

角度的大小会影响桨面在水中行进时的垂直度,从而影响每次划程击水的力量和效率。

SUP冲浪用桨:大约7度

SUP巡航及一般用桨:大约7~10度

SUP竞速:大约10~12度

43681905_253544252023617_1460911457624391680_n.jpg 44838424_2120543397965959_5220728757710487552_n.jpg

 

杆身:

除了上述材质(铝、玻璃纤维/全碳)的差别外还有杆身软硬弹性直径粗细、形状可做选择

例如:Starboard Paddle

162215.jpg

软硬弹性:

S35

弹性最小且最坚固的杆身

多数提供给可调节桨使用

S40

刚度和弹性之间的最佳性能平衡

适用于一体全碳和混合碳

S45

弹性最佳,对于上肩部份负担较小,适合长距离,70公斤以下的桨手较喜欢使用

 

杆身形状:

圆杆身

桨手最常选用杆身形状,好握且不易滑手

椭圆杆身

桨手可精确掌控桨面的方向,可减少入水角度的失误率

shaft_shapes_oval.jpg shaft_shapes_round.jpg

 

杆身直径:

sup-paddle-shaft-shape-oval.jpg sup-paddle-shaft-shape-round (2).jpg 162217.jpg sup-paddle-shaft-shape-skinny.jpg

大小就看个人的喜好程度作选择,以我为例,我的手掌偏小,我比较喜爱直径29mm以下的款式。

以上简单说明,希望能帮助大家挑选到一支好桨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