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我師範畢業後到一所偏遠的鄉村學校教書。原來以爲,自己考上師範,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在城裏工作,享受都市生活。沒想到造化弄人,轉了一個圈,我還是回到了鄉村,而且是全縣一個經濟欠發達的鄉鎮。看來我這輩子都得與鄉村打交道了,農村、農民、農家娃,將成爲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學校見我年輕氣盛,就安排我當班主任。當班主任別的不說,光是催收學生學雜費就是一個大難題,因爲農家娃的家庭都不太好。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山村學校

每學期每生學雜費三百元左右,開學初就能交齊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學生都要拖到半期以後,有少部分甚至要拖到期末時才繳清。校長下了死命令,如果學生學雜費沒有收夠,就要從班主任工資裏面宰。可憐我每個月才四百塊錢,怎麼禁得住學校扣呢。我只能想方設法地動員學生交學費:一是進行預繳,每學期期中考試後,就動員家境稍好的學生預繳一部分。二是進行獎勵,凡是繳費快的學生,就獎勵他們作業本;三是讓繳費慢的學生請家長到校面談,說明原因,訂出時間表。

有一次,有個叫王亮的男生快期末考試了,還欠一百元沒繳清。我做了王亮很多工作,他都說家裏沒錢,因爲他孃老子掙不到錢。我就給王亮的家長寫了一個通知,讓他務必到學校裏來談一談欠費的原因。第二天上午,我正在辦公室備課,王亮的父親來了。他騎着一輛加重自行車,給我馱來了兩麻袋稻穀,擱在我的辦公桌邊。我一時非常尷尬,我也沒想到,自己催收學費,居然會催來兩麻袋穀子。王大哥衝着我大聲地嚷道:“老師,我家沒有錢,現在家裏只有兩麻袋稻穀了。要麼你收下,要麼我就馱走,讓王亮不再讀書了!”老王說完,就鐵青着臉,坐在我對面,開始一口接一口地抽葉子菸。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收稻穀

辦公室的氣氛頓時非常尷尬,其餘的教師都是本地人,就過來幫我打圓場。其實,他們也收過學生稻穀等糧食。我無奈地說:“王大哥,要得公道打過顛倒,我也是逼不得已啊。學校財務室要結帳了,如果不結賬我要麼自己墊錢,要麼領導就得扣我工資。你家有什麼困難,你早點說嘛,我可以跟校長通融一下,看能不能減免一些。”老王是個實在人,他把家裏的情況給我介紹了一下,情況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老王家三口人,妻子是個殘疾人,裏裏外外的活路都是老王一個人在操持。

老王不敢到外地去打工,因爲老婆和兒子都需要他照顧,家裏就靠種田那點收入,過得實在艱難。老王說農民種田要虧本,大春可以收點口糧,小春只能收點麥草,農業稅、教育附加費、水利費、公田款、農藥費、種子費、犁田費和村提留,各種開支名目繁多。如果不交農業稅,村幹部就要到家裏來撮穀子、拉豬,反正什麼值錢就拿走什麼……老王的說法我信,因爲我也是農民的孩子,從小就在地裏勞動,除了沒有吆牛犁田,其他的農活都幹過。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打工者

老王說着說着,居然不由自主地抽泣起來:“我家裏只有這兩麻袋稻穀了,你看夠不夠學雜費?今後我們只有跟別人借糧食吃了。”我一邊安慰老王,一邊讓學生趕緊去請校長來解決。校長來了,聽了老王的訴說,考慮了半晌,終於同意把王亮的這一百元減免了,而且今後王亮的學雜費都減半收取。王大哥感動得幾次要給校長跪下,最後千恩萬謝地走了。催學費卻催來兩麻袋稻穀,而且是全家的口糧,這件事對我觸動太大了。農村負擔太重了,像老王家這種純粹的種糧戶,如果家裏沒有其他務工的收入,可以說連油鹽錢都成問題。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進城務工

2000年10月12日,《南方週末》刊載了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時任黨委書記李昌平的《要給農民“國民待遇”》。在這篇文章中,李昌平第一次提出了農民國民待遇的問題,他列舉了國家對農村政策不合理的部分和農民權益完全被忽略的普遍現象:“一是農業投入嚴重不足,農民手裏沒錢,村級集體負債累累。城市居民買車買房及其他耐用消費品,很容易申請到長期貸款且利率極低,農民進行生產卻很難申請到銀行和信用社貸款,即使申請到貸款,週期短,利息也比城市高出好幾倍。二是農民因爲種地虧本拋荒,還要交人頭費,土地資源閒置費,城市居民失業,國家還發給失業保障金;三是農業稅的合理性問題,國家要農民種糧,保證按0.56元/斤收購,結果地方只按0.35/斤收購,農民卻無權找政府賠償損失,相反,還得一畝地繳納500斤稻穀以上的負擔;四是大量的社會財富集中於城市建設、國企解困,農民爲此提供廉價的物資保證、勞力保證。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則遠不像這樣受重視”。其實對這些問題,社會上下都心理有數,但惟有《南方週末》這樣的良心媒體能夠提醒整體社會它們存在的不合理性,提醒人們改革這些不合理制度的必要性。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豐收

2000年3月,李昌平含淚給朱鎔基總理上書《一個鄉黨委書記的心裏話》,文中談到, “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李昌平這封公開信可謂振聾發聵,很快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中央接連出臺了幾個“1號文件”,指導農村工作,要求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不過李昌平直言“三農”問題也付出了慘痛代價,他在監利縣當地的仕途一敗塗地,被逼自願辭職,遠走南方打工。不過對李昌平來說,這也許是好事,中國官場少了一個混日子的鄉幹部,學界多了個 “三農”代言人。

2005年,我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說,四川省今年開始免除農業稅,農民種田還有糧食直補政策。2006年1月1日,中國正式廢除《農業稅條例》,我的眼睛一下子溼潤了,農村延續了幾千年的皇糧國稅就這樣取消了,中國農民,第一次享受國家的恩惠和反哺,這需要多麼大的魄力呀!皇糧國稅,古已有之。農業稅俗稱公糧,古稱田賦,在中國延續了2600多年,在2006年正式取消了,農民拍手稱快。在封建社會,農業稅是國家最主要的稅收,也給農民造成了不少的負擔。特別是每到封建王朝的末期,由於土地兼併異常厲害,農民往往失去土地,只得從地主那裏租地過活。除了地租、田賦及其他雜稅外,農民辛苦一年,所得也僅僅勉強溫飽而已,有時甚至連吃口飽飯也是奢望。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春耕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爲了爭取活路求生存,農民起義往往此起彼伏,大家只有一個想法,打土豪分田地,哪怕自己犧牲了,也能夠改善子孫後代的生存境遇。而那些農民起義軍,也往往會提出契合農民心願的口號,譬如李自成起義軍轉戰的地區,老百姓之中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只是這樣的口號具有較大的欺騙性,如果老百姓都不交公糧,政府機構怎麼運轉。因此,還不如說“少納糧”更加合適些。

在民國時期,四川一度施行防區制,大小軍閥都在自己的防區內肆意徵派公糧,巧立名目徵稅,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曾佔有防地南充、嶽池、西充等七縣的軍閥陳光藻說:“軍費一般是靠徵收田賦,正稅不足,便行預徵,有一年預徵五六年糧賦的。到1935年時,有些地方預徵田賦已到民國一百多年的。除了預徵田賦就是普種鴉片,徵收煙款,便設煙館,抽收紅燈捐。各軍防區還設立水陸關卡,徵收過道捐稅。”事實上,爲增加收入,各國政府都曾在歷史上徵收過多少有點荒唐的稅。以歐洲人爲例,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裏,歐洲出現了爐竈稅、煙囪稅、窗戶稅、門窗稅、壁紙稅、牆磚稅、玻璃稅……基本上一棟房子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被收稅。那幾百年間,歐洲人看着自己溫馨可愛的小家,心情應該很複雜。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歐洲城堡

爐竈稅,就是根據你家裏燒火做飯的爐竈數目來徵收稅款,你多開一眼竈,你就要多交稅。17世紀末,英國政府以窗戶稅替代了爐竈稅,窗多稅多,窗少稅少。所以如果你看到許多英國老建築上窗洞被磚封了起來,請不要大驚小怪,這都是爲了逃稅。你沒有錢,就只能用油漆在磚牆上畫個假窗戶以求自我安慰,窮門小戶的女兒再也不能倚着窗戶看着白雲想着心事。而對於豪門貴族來說,他們又多了一件奢侈品可買,那便是明亮通透的窗戶,家裏擁有許多窗戶成爲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現在的人已難以想象,在喬治時期的英國,窗戶是如同路易威登和愛馬仕一般的存在。後來這項稅收遭到了取消,因爲它相當於“向空氣和陽光徵稅”,荒唐太過分。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教堂

中國取消農業稅,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用血和汗,用性命和苦難支撐着共和國的農民,應該得到國家發展所給予他們的回報了。後來的利好消息不斷傳來,國家在農村實行合作醫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免除學雜費,家境困難的學生還可以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再也不會有學生因爲在義務教育階段因爲交不起學雜費而輟學了。另外,從2011年開始,年滿60歲的農民每個月可以領到55元的基礎養老金。雖然這點錢微不足道,但總算讓辛苦一輩子的農民有了一些盼頭。

兩麻袋“學雜費”與李昌平公開信,讓人感慨中國取消農業稅的魄力

中國年畫村

如今,我國已經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完全有能力把中國的“三農”問題解決好。2020年,我國就要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所有的國人包括農村弱勢羣體都將享受到國家發展的成果。當年的王亮,也已經爲人父母,我想他的生活肯定會比其父親好得多。只要我們肯動腦筋想辦法,過上小康日子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到2050年,我國還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這些願景看似遙不可攀,其實都在一步步地實現中,而農民從中必將得到更大的實惠。(彭忠富/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