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率創新低,是因爲經濟上不划算了?

↑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婚姻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有統計顯示,有伴侶的人預期壽命要比單身狗長出一大截,其年限可不止是一兩年、兩三年,而是十年八年甚至更多。正因爲這個原因,當我看到結婚率創了新低的消息,深深震撼了一下。是什麼因素居然壓過了對健康的關注,阻礙着沿海城市中的人們結婚呢?

結婚率創新低,是因爲經濟上不划算了?

圖 | 攝圖網

一個典型的段子是,溝通靠手機,無聊靠遊戲,聊騷靠app,喫飯有外賣三巨頭,電影有云盤愛騰優,荷爾蒙分泌有大把的愛豆和牆頭,母愛氾濫更有貓貓和狗狗……自已一個人,明明就能過的很好啊!

手機和外賣,提供了虛擬的人際交流和生活便利,替代了現實中的情感需求,替代了柴米油鹽和竈頭煙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簡單明瞭了,但有了婚姻的親密、有了人倫天倫之外,就不能玩app了?婚姻是個萬花筒,或許是那些光鮮之後的東西,令人望而卻步的。

革命導師恩格斯描述過理想中的婚姻形態,那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狀態,女性也擁有着和男性同樣多的,極爲豐富的物質財產,男女們不必因爲財產上的計較而結合,而是全憑感情而在一起或者分離開。這是婚姻的理想國,前提是實現了共產主義制度。

結婚率創新低,是因爲經濟上不划算了?

《浪漫是一冊副刊》劇照

如今西方國家的確是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婚姻變得更爲自由了,在美國,僅有一半的成年人結婚,與1960年72%的高峯有很大不同。與歷史上任何一代人相比,“千禧一代”在40歲之前結婚的比例將是最低的。在法國,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每年約有30萬對新人結爲夫妻,最多的年份超過40萬,現在卻只有20萬出頭。我國的結婚率也是發達地區的上海和浙江最低,只有4.4‰和5.9‰,西藏、青海、安徽、貴州等欠發達地區結婚率高,如貴州2018年結婚率達到11.1‰。

物質越富有的地方,結婚的越少,離婚的越多,這的確體現着物質文明某種程度上對婚姻自由的促進。但考慮到革命導師所描述的婚姻狀態的前提,還是不由得不使我們另闢蹊徑,尋找不婚的原因。

結婚率創新低,是因爲經濟上不划算了?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劇照

導師描述的是一種完全忽視財產的婚姻理想,可無論是美國、法國還是我們這裏,婚姻制度仍是建立在財產共享基礎上的婚姻制度,婚姻中的財產正在被嚴格界定着。借鑑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我國的新《婚姻法》還特別突出了婚前財產的歸屬問題,婚後雙方所得均屬於家庭財產,若離婚則需要進行財產分割。自由地結婚和離婚的共產主義理想狀態還遠沒有到來。

現代社會的運行以財產私有爲基礎,而個人更把自己對財產的自由支配視爲天經地義的權利,當自由主義的價值觀根深蒂固時,甚至一個家庭內部分享財產都很難了,因此出現了頗多的AA制家庭。此時如果再考慮到婚姻的團隊合作本質,雙方都要讓渡出獨立的生活空間、獨立的生活習慣以達成家庭生活的和諧,這就更使得戀愛中的男女對婚姻裹足不前。

結婚率創新低,是因爲經濟上不划算了?

但我們的上一輩乃至更向上數輩,以至於農業社會開端後的祖先,是必須秉承婚姻的傳統的。

導師恩格斯說過,婚姻是私有制的產物。“野蠻時代”的人類沒有專一的性伴侶,不是羣婚就是走婚。是生產力提升後有了多餘的糧食,財富才集中於少數人,男子尤其是部分男子地位提高了,他們纔可能佔有更多的性資源,作爲財富創造和經營的基本單元的家庭才成型。而專偶制,也就是一夫一妻是文明社會的產物,婚約具有社會的和法律上的效力,財產的共同佔有爲其基礎,這一階段,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財富是擇偶的主要標準。

結婚率創新低,是因爲經濟上不划算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家庭之於財富的生產和積累,在社會生產的某一特定階段,的確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典型的莫過於男耕女織,技能上的互補。男女團隊合作,“養兒防老”,以當前的付出獲得未來的奉養,堪稱完美的人生財務規劃。至於以血緣爲紐帶傳承財富,並投入於擴大再生產,更是摩擦力最小的財富創造和積累的制度設計。

可這樣的婚姻制度是不平等的。非典型的,如“男性婚姻溢價”,講的是在婚男性工資比非在婚男性工資顯著高出一截,可原因卻可能是他背後的“賢妻良母”。又比如,“家務使人愚蠢”,當然這不是革命導師的原話,而是他人附會的,馬克思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對有志於社會事業的人來說,最愚蠢的事一般莫過於結婚,從而使自己受家庭和個人生活瑣事的支配”。不管怎麼說,男權社會家庭結構中的“男主外女主內”,貫穿始終的是女性不獨立和不平等。如果說經營家庭就如同經營企業,以最有成效的再生產爲目標,組織架構中也就一定有折中有妥帖,而弱勢的一方總是利益的犧牲方。

結婚率創新低,是因爲經濟上不划算了?

現代社會的經濟組織形式,早超越了以家庭爲單位的農耕和小作坊狀態,股份公司、合夥人制度等把女性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機械的大規模運用更使女性擁有了和男性同樣的工作機會,很多方面,女性反而更勝任後工業化形態的組織和運營。凡此種種,經濟上獨立的女性開始對農業時代根深蒂固的家庭傳統保持警惕,也難怪有女生抱怨,“錢可以自己掙,飯可以自己做,車可以自己開,要男人做什麼,結婚後就當免費保姆的,當不好還被數落”。

現代人的不婚,正如藏區艱苦環境中的“一妻多夫”,經濟上的考慮纔是根本。

大家都在看

  • 讀書 | 春日書單:開腦洞的八本書

  • 專訪王小帥:人的情感穿越時間,纔是真正的“地久天長”

  • 我與零食的相愛相離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結婚率創新低,是因爲經濟上不划算了?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週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