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18世紀的巴黎人擠在北京早高峰的地鐵上,那場面估計比香奈兒5號與韭菜餡兒包子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更為不堪入「鼻」。

當時的醫學常識認為,體臭越強烈說明身體越健康。

不論是巴黎上流社會的紳士、貴婦,還是下層的窮苦百姓,絕不會輕!易!洗!澡!

太陽王路易十四,也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沐浴。

在他的御用醫生留下的記錄中,路易十四從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間,只洗過一次澡。。。。

他的曾孫路易十五則相對多一點,洗過三次澡:一次是過生日、一次是結婚日、還有一次入殮時

全民不洗澡畢竟難聞,而且歐美人體味又「大」,不得不用香氛來掩蓋身上的異味。

當時最受歡迎的是動物性香料,如龍涎香、麝香、麝貓香一類。

這種氣味過於嗆人,18世紀中葉以後巴黎人就把興趣轉向低調、剋制、優雅的植物性香料,檸檬、橘子、玫瑰花一類的氣味開始流行。

格拉斯Grasse,氣候適宜種植玫瑰、茉莉等原料,是當代世界香水產業的中心。

然鵝,真正的「香水之城」並不是巴黎,而是位於法國南部的小城——格拉斯。

據說巴黎乃至世界上三個調香師中,就有一個來自格拉斯。

電影《香水》中的調香師稱:「沒有在格拉斯歷練過的人,不配自稱為香水製造者。」

1

讓·克羅德·艾列納Jean Claude Ellena,愛馬仕首位「專屬調香師」

讓·克羅德·艾列納就出生於格拉斯的調香師世家,他的父親、兄弟與女兒都是調香師。

16歲時,他以學徒身份在當地精油工廠上夜班,20歲加入了當今全球第一大香精香料公司「奇華頓」(Givaudan)所辦的調香師學校,成為第一個學生。

艾列納只上了九個月的課,最後仍成為一名舉世聞名的調香師。

艾列納

他替寶格麗(BVLGARI)、斐德瑞克馬爾(Frederic Malle)、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等奢侈品牌,創作出多款香水。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為愛馬仕創作的「花園」系列、僅在愛馬仕門店銷售的沙龍香水「聞香珍藏」系列等,皆為香水界經久不衰的「神話」。

艾列納為愛馬仕創作的幾款香水

艾列納以「極簡主義」風格而著稱,他本人只穿「燙的四平八穩的白襯衫」

他自稱是「氣味的作家」,把日常與環境中的氣味精簡成成分。大自然紛繁龐雜,一朵玫瑰的香氣有五百個分子,比巧克力的味道多,又比蒜頭的少。

藉由這個遊戲,我脫離慣常的表現法,建立起一個氣味的語意形式,以便把這些詞義集合起來,形成複雜的氣味,構成香水。

因此,你不要天真的以為,香水的味道就是從真正的水果、鮮花中萃取的。

2

誠然,當你噴上果香味的香水,可能和水果攤上散發的甜香味類似,但它們絕大部分是調香師用香料通過一定的比例調製出來的。

用調香師艾列納的話來說,就是「擰著大自然的脖子要它說出我想讓它說的話」。

《調香師日記》

而當艾列納為愛馬仕創作「地中海花園」的時候,愛馬仕的工作人員卻堅持把他送到地中海城市的一座花園裡。

樹下的我,五感受到圍攻。我迷失了。猛然間,我的想像空間慘遭偷襲,馬上就被局限在常見的刻板印象里,我必須忘掉這些才懂得凝視光和影的遊戲,體會無花果樹和海百合的芳香……

愛馬仕尼羅河花園的廣告

按部就班可能只是化學實驗,而調香師是靠「想像」操縱氣味的,抽象且不可觸摸。

比如,寶格麗的「綠茶」香水並沒有使用茶,愛馬仕的「尼羅河花園裡」沒有芒果,「大地」不見燧石。

如果你「感受」到了這些氣味,那麼恭喜你,不僅被調香師欺騙了,而且給廣告商交了不少智商稅。

3

廣告商深諳「圖像更能觸動情感」的道理,他們從未讓人聞到香水味,卻把嗅聞的慾望撩撥至最大。

比如,當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出現在香奈兒五號的廣告中,似乎就能聞到其中的香濃、性感與魅惑。

瑪麗蓮·夢露與香奈兒5號

此外,香水的名字來自文字,有時是原料名稱的排列組合。名字的發音必須能勾住所有的感官,它是人們與香水的第一道接觸。

廣告商總是用盡招數編寫故事、推廣,但只有消費者願意買單才算成功。

每年發表的上百款香水中,必須等首批銷售半年之後,亦即補貨到店家所需的時間,始知一支香水有無成功的機會。

在艾列納看來,「標準化」像薄荷味的口香糖、檸檬味的洗潔精,讓一些香氣變得平庸;而市場的選擇,讓潮流趨於一致。

時尚的成規是用來顛覆玩弄的,「我才不信香水有男女、中性或單性之別。只有擦香水的人才能替香水分門別類。」

艾列納的宏圖大志,是用尋常氣味讓人驚嘆不已,如同畫家塞尚曾說「我要用一顆蘋果驚艷巴黎」。

End

Ps:這本《調香師日記》是中信出版社出的,排版真是字大稀疏,有種大學時候交作業「充」頁數的感覺,難道良心不痛嗎?

但值得欣慰的是,翻譯的還不錯,讀起來比較有趣。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weixin.qq.com/r/9kynv2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