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被世界人民蓋過章的「啤酒王國」,一說到德國人,除了嚴謹、古板、守紀律,還有就是他們愛喝啤酒。德國人視喝啤酒為每天的必修課。在德國,可以見到各種各樣,大小不一、布局不同的酒館、小客棧、酒屋。德國人喝起啤酒來,簡直將他們骨子裡的嚴謹、刻板拋諸腦後,有統計,在德國的慕尼黑,這個人口約100萬的城市就有3000多個啤酒館,而且每天人滿為患,座無虛席。德國人點啤酒都是以升為計量單位,少一點的是點半升配德國大肘子,大多數還是一升起。可以說,啤酒融入了德國人的骨血,融入了每天的日常。

德國人熱愛啤酒,在德語里專門有個詞——BierReise,就是啤酒旅行的意思,意思就是邊走邊喝,在旅行之際,也要嘗遍各地的啤酒,可以說就是主題為啤酒的旅行。德國從大街小巷,從大城市到小鄉村,無處不飄蕩著啤酒的香氣。

德國之所以是「啤酒王國」,還得要說德國啤酒種類之繁多。德國有科隆為代表的科隆啤酒,屬於艾爾啤酒的一種,頂層發酵後再低溫熟成,淺黃色,清淡宜人;有以班伯格為代表的煙熏啤酒,是拉格啤酒的一種,是深色的底層發酵啤酒,帶著煙熏和香料的厚重氣息;有以杜塞爾多夫為代表的老啤酒,是艾爾啤酒的一種,頂層發酵,顏色呈深銅色,苦味餘韻;有以慕尼黑為代表的博客啤酒,是拉格啤酒的一種,是強勁的底層發酵啤酒,窖藏時間長,味道柔順;有以萊比錫為代表的古斯啤酒,是艾爾啤酒的一種,加有乳酸菌的酸味,味道綜合了咸、酸等味道;有以柏林為代表的柏林小麥啤酒,也是艾爾啤酒的一種,酒精含量低,有酸酒的酸爽;有以巴伐利亞為代表的酵母小麥啤酒,也是艾爾啤酒的一種,淺黃色,泡沫豐富,苦味淡,略甜;有以德國北部為代表的皮爾森啤酒,是拉格啤酒的一種,淺黃色至金色,泡沫綿密,口感清爽,帶有貴族啤酒花的花香。


德國被稱為啤酒王國。

雖然德國不是地球上最早釀造啤酒的國家,但是德國人酷愛啤酒,有發達的啤酒文化。德國是世界上人均啤酒消耗量最大的國家。而且世界上第一個啤酒釀造工廠也出現在德國。1040年,聯邦德國慕尼黑的威亨斯蒂芬啤酒廠建立,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廠。自從獲得釀造和販賣啤酒的特權以來,至今生產從未中斷。

世界上最大的啤酒館德國慕尼黑的馬爾蒂澤啤酒館。它有5500個座位,一天賣4.8萬公升啤酒。它是1829年開辦的,二次大戰時被燒毀,1955年重建。

德國的慕尼黑啤酒節是聞名全世界的啤酒盛會。從1810年舉辦第一屆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每年,啤酒節從9月中下旬開始,延續至10月初結束。所以,啤酒節又稱做十月節。

巴伐利亞州就是優質啤酒的發源地和故鄉。從數百年前的釀酒作坊到今天的現代化啤酒生產基地,歷經百年的制酒工藝和當代先進技術的結合,使這裡的啤酒質量日臻完善。「十月節」使慕尼黑和這裡的啤酒更加聞名遐邇。

啤酒節的第一天,充滿民間色彩的盛大遊行為啤酒節奏響了序曲。上午9時,市中心早已人海如潮,主要街道都被圍得水泄不通。為使遊行隊伍通行無阻,十幾公里長的街道兩側布滿了維持秩序的警察,他們在人行道前用繩子拉起隔欄,手持對講機,忙前跑後。

遊行隊伍的最前面,是以三角形的禮賓儀式開道的摩托車隊,駕車的警察威風凜凜,陣勢和規格如同歡迎到訪的國家元首。隨後是浩浩蕩蕩的由一匹匹高頭大馬拉著的啤酒桶彩車。趕車的農夫們,叼著巨大的煙斗,身著民族服裝,在空中揮舞著長長的馬鞭,他們將鞭子甩得噼啪作響,這揮灑利落,豪爽有力的甩鞭動作總能贏來陣陣喝彩聲。馬車上,一排排木質啤酒桶是啤酒故鄉的典型標誌,酒桶上綴滿鮮花,五彩繽紛。車上一對對俊男靚女,或身披婚紗,含情脈脈;或身著晚禮服,風度翩翩,如同王子和公主在檢閱夾道歡迎的人們。這只是遊行隊伍的序曲,後面的才是正式遊行隊伍。

彩車上是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和古老的勞動方式的展示,十分引人入勝。鄉間木屋旁轉動的木頭水輪車淌著清流。幾位老嫗在笑眯眯地搖動紡車,織出縷縷絲線,木板壘成的房子里,村民們把剛烤好的巴伐利亞州式的各種麵包從烤爐中取出,扔給為他們歡呼的觀眾,身系花圍裙、梳著長辮子的釀酒姑娘,則把一杯杯鄉間的葡萄酒送給人們品嘗。麻糖、香腸和乳酪作坊上的農民也從彩車上跳下來,把托盤中的美味食品分發給路邊的人們。穿著民間服裝的男人則奮力地掄著大鎚,把一塊塊通紅的鐵錠打成農具。農婦則撫摩著心愛的良種奶牛,拎著一桶桶剛擠出來的牛奶,向觀眾微笑。一隊隊鄉村的牛車上滿載著的水果、蔬菜,色澤鮮艷,馥郁芬芳。趕牛的農民並不坐在車上,而是一面喝著啤酒,一面樂呵呵地牽著牛頭行進。

還有很多遊行隊伍是以步行者為單位的方隊。遊行的老農民扛著獵槍,面色紅潤,穿著巴伐利亞的鹿皮衣褲,嘴角翹起長長的鬍鬚,挺著滾圓的肚子,胸前佩戴著一排排讓人叫不出名來的勳章,氣宇軒昂地闊步前行。遊行隊伍里還有拉著小木車的一大串山羊

遊行隊伍浩浩蕩蕩,綿延不絕,最終抵達啤酒節遊樂場。

  啤酒節最主要的內容是喝啤酒。

  在偌大的啤酒節遊樂場一側,坐落著巨型啤酒大棚。每座大棚能容納近萬人。舉辦啤酒節的近半個月里,每天午後啤酒大棚內便人海如潮。頂棚上被裝飾得花團錦簇,燈火輝煌。大棚內中央的高檯子處,身著巴伐利亞墨綠色皮短褲的鄉間管樂隊正高奏樂曲,指揮者不時轉身面向觀眾,鼓動人們共同歌唱。於是,人們站立起來,高擎酒杯,又唱又舞,隨著節奏晃動著,像海浪般起伏著。台上的指揮,揮汗如雨,滿面通紅,一曲終了時也舉杯暢飲一通。最繁忙的要算大棚內為人們端酒上菜的女服務員了,她們系著白圍裙,往返穿梭於座席間,每隻手一次能端起五隻慕尼黑特有的大啤酒杯。干這工作,既要速度快,又要有體力,遇到熱情的客人與她們碰杯,還要豪爽地喝上幾大口。啤酒節上的餐飲雖然歡騰熱鬧,可菜肴卻很簡單,僅僅是烤雞、烤肋子、烤魚、沙拉和巴伐利亞麵包圈。

  啤酒大棚的高潮在晚上9點鐘後。這時的大棚內,音樂、啤酒的芳香及煙味混雜在一起,整個大棚內的人們興奮得共同站到長椅上,舉著啤酒杯跳舞。小夥子們會把身著民族服裝的姑娘抬起來拋向空中。那些穿著新潮的青年人更是站到桌子上狂跳迪斯科,忘情地陶醉著。啤酒被喝進腹中,也灑到桌椅上,地面滿是啤酒的濕跡。人們像狂歡節一樣戴上面具,友善地與素不相識的人們笑鬧、狂歡。啤酒使人們快樂、暈眩,管樂隊奏出的樂曲更成為一種催化劑,令那裡的氛圍升騰、火爆。人們隨樂曲高唱,手拉手地在席間的過道上起舞。

  啤酒節期間,忙得不亦樂乎又不能喝啤酒的當屬值班的警察。因為在啤酒節上的歡鬧中往往容易引發事端,不法分子也會乘機作案行竊。由於人們被啤酒沖昏了頭,每天夜間在失物招領處會有堆成小山一樣的錢包和各種物品。

  喝啤酒的大玻璃酒杯是啤酒節最具特徵的紀念品,儘管有規定,不許將啤酒杯拿走,但1997年的啤酒節期間還是丟失了16萬隻啤酒杯。

  啤酒節上,你能看到人們流露在外的歡樂情感,能感覺到一種民族文化的韻律。啤酒節像一個凝聚斑斕色彩的萬花筒,給人以新鮮的充滿民間生活氣息的無盡感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