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听风在唱歌,一步一步走入竹堑城,远远的十八尖山,深情的南寮渔港,住在这,有风在唱歌」这是台湾音乐人陈明章先生为新竹所创作的一首歌曲,名为《新竹风》,短短数句的开头歌词,却生动写实的将新竹地景与风情带入歌中,令人在造访的车程当中,已经在心中勾勒出这些景点的画面,在清治早期重南轻北的政策下,新竹可以说是台湾北部政治与文化的中心,从满满深不可测的人文内涵是如何转变成如今科技创新重镇,颇具玩味令人好奇,踏出新竹火车站的第一步,眼前是川流不息的交通枢纽,旅人开始寻找自己旅程的方向,走向那充满人文意识的竹堑情怀。

P4043434.JPG

十八尖山,望字生义,就是这座郊山有十八个出入口,可以说是新竹市民的闲散的后花园,紧连于学区的十八尖山,人文荟萃,想必是当地学子求学时期难忘地标,山径路线多元,来者可选择自己适合的路程,可以很健康的翻越山头上的每个景点,也可以很轻松的慢步欣赏沿途的花卉植栽,松鼠不断的上天下地的观望著访客,杜鹃花也绽放它最美的一面来迎宾,刺桐、凤凰木、木麻黄也不甘示弱的开花示人,此时,吹起微微的凉风,对于长者来说这是回春之风,对于青年来说是灿烂之风,对于孩童们则是希望之风,这阵风从过去吹往现在,现在这风也将新竹的未来吹的神清气爽。

P4043336.JPG

新竹市乃是取自于早期当地地名竹堑而来,早期平埔族竹堑社定居于此,新竹即代表崭新的竹堑,这个早期作为淡水厅治的所在,遗留了不同年代背景下历史产物,包含新竹三大庙,每座皆是于清乾隆年间有著数百年的历史,道尽了早期先民的移民故事;此外,新竹亦是文风鼎盛的地方,台湾本土的第一位进士郑用锡即是新竹人,走向进士第望著门外的旗竿座,这是当时考取功名至高的荣耀,也成为新竹的历久不衰的骄傲;脚步随著年代拉近,来到日治时期的新竹街厅、新竹市役所、市营有乐馆这些充满浓浓西式风情的建筑,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大肆仿傚西方文化,台湾在这个因缘下成为示范的模板,如今再走进这些岁月空间中,仍能感到尊贵风雅的感觉。环绕竹堑城内的许多古迹后回到护城河,望著那仅存的迎熙门,却是唯一见证竹堑日换月移的目击者,学生们正在城下练歌热舞,亲子则是悠闲地于河畔旁休憩,一时间,竹堑城仿佛回到百年前那繁荣的时刻。

P4043318.JPG

传闻竹堑原住民语之意为「海边」,推论早期原住民应以海岸线始发迹,从南寮渔港以降延伸的十七公里海岸线,就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的所在地,春暖花开的时节,海岸线上的自行车道,铁马一台台呼啸而过,耳边传来的是大海的呼唤,海滩上孩童嬉戏奔走振起阵阵飞沙扬尘,让平日冷清的南寮渔港刹时热闹了起来,令来者认真的观察渔港旁的每个动态,渔船一艘艘的停泊于港口旁,渔市内摊贩热情的叫卖声,草地上那已经被吹的无限远的风筝,堤岸新造的鱼鳞天梯上,多少缱绻缠绵热恋中的情侣,正依偎著共享迎风吹起的海之声,眼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将彼此更加真爱不渝。南寮渔港不再只是单纯的渔货交易市场,随著转型结合了休闲与观光场域,离去等车时,遇到一位高龄的老伯伯,老伯伯诉说自己小学四年级前都是住在渔港旁,回想起过去海岸沙滩遍布现在的路上,种植满满的木麻黄,美不胜收,如今物换星移,他每周还是都会花个几天来此处,体验那熟识的渔港风情,新竹的怀旧风将持续吹拂每个过客。

P4213767.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