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太陽不斷給我們帶來能量和陽光,所以地球數十億年來才生機勃勃,陽光對於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在尾聲,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會耗盡燃料,膨脹成紅巨星,最終崩潰成小而強大的天體白矮星。那麼,當太陽消亡時,我們和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會發生什麼呢?

天文學家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碎片,哪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科技 第1張

現在,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的核心殘骸。它的編號是SDSSJ 122859.93+104032.9,位於410光年以外的地方。科學家已經確定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其中許多恆星與我們的太陽非常相似。近期科學家團隊還發現了白矮星周圍的氣團和碎片,這些殘餘物之所以如此難以發現,是因為它們太小了。

本次科學家的觀測活動想出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來探測白矮星周圍的氣體或者碎片,這種技術其實是光譜學的分支,這種技術其實就是將我們從望遠鏡上看到的光分裂成不同的顏色,以類似於稜鏡的方式解析成光譜。

這一發現令人驚訝,因為我們認為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在離白矮星這麼近的地方留下來。白矮星的體積只有地球的大小,但它包含了太陽質量的60-70%左右,這使得它密度極其高。

這些碎片的起源其實還不太確定,一種可能,這是一個小行星的核心,它被一顆更大的行星推到離白矮星近的地方,當小行星靠近白矮星時,它的地殼和地幔層就會被慢慢撕開。這樣的行星系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我們自己的行星系統的未來。大約50億年後,太陽最終將開始膨脹為紅巨星。在這一點上,它將吞沒水星、金星和地球,除非我們設法將我們的行星移動到一個更遠的軌道上,理論上應該是可能的。火星、小行星帶和太陽系的其他部分將在太陽塌陷為白矮星時倖存下來,並繼續繞其運行。

標準白矮星的構成非常純凈,由氫或氦構成。但是,當它接觸行星物質時,它的結構就會受到污染,這樣的話科學家就能夠計算出每種元素有多少了。這也可以告訴我們這顆崩解的行星是由什麼組成的,如果它有水,也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描繪出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是最有可能承載生命的行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