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紐西蘭基督城恐襲致50人死亡。這起由極端右翼恐怖分子施行的針對穆斯林的殘忍殺戮,標記了按紐西蘭總理話說「紐西蘭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許多微信網文省去了「之一」,編者覺得是不負責任、缺乏媒介素養的行為,故特意在此強調,根據紐西蘭總理新聞發布會視頻及英國衛報、美國CNN等世界各大媒體的報道:Jacinda Ardern said the incident was 「one of New Zealand』s darkest days」 )。

在進入正文之前,先提幾個需要澄清的問題。恐襲發生後,朋友圈內很多穆斯林朋友轉發新聞時義憤填膺地發表類似於「為什麼非穆斯林做出這類行為就不被稱作恐怖分子,就不被叫做恐怖襲擊?」的評論。而實際上,在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最早的新聞發布會之一就明確提到「It is clear that this can now only be described as a terrorist attack.」(顯然這隻能被稱作是一起恐怖襲擊。)世界各大主流媒體也都用「恐怖襲擊」來描述這起事件,也把施害者稱為「恐怖分子」。我們不應該在沒有調查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輕易下結論、表達情緒。如果要說有雙重標準的存在,那麼也的確有體現,就是各家媒體並不關注這位恐怖分子的宗教信仰是什麼,只是探索他的政見與其施害動機的聯繫。而此前(也許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仍會如此)當自稱為或被認定為「穆斯林」的恐怖分子施害後,他的宗教信仰立馬就被投入大量的關注,各家媒體反而不太去探索他的地緣政治、社會政治因素與其行為的聯繫。慢說我們至今也不了解這位恐怖分子的宗教信仰,即便我們得知了他是一個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或摩門等等,各大媒體也不會拿此大做文章,這只是一個沒有新聞價值的附加信息,他的宗教信仰不會與這起恐襲形成直接的聯繫。這是我們需要通過指出來幫助人們直面的一種雙重標準的存在。

還有一個就是,兇手直播了施害過程,這個視頻之後在Facebook, whatsapp等社交媒體廣為流傳,很快在微信群組等也有出現。Facebook很快撤銷了施害者的賬號,並在全網刪除了超過100萬這段視頻的發布、轉發。紐西蘭警方也提醒人們不要傳播這段「extremely distressing」(令人極度難過)的視頻。編者在此亦提醒讀者,轉發這段視頻及其能使觀者產生的憤恨、傷痛等負面情緒,正是施害者想要的。請各位細想,觀看此視頻,觀看無辜的崇拜者被殘忍得一個個槍殺,對於我們的利益何在?所以請各位也能夠以理性戰勝好奇心,不要轉發、不要觀看這一視頻。

在恐襲後48小時,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這就是我們深愛著的紐西蘭!這篇文章中,紐西蘭各地民眾向清真寺獻花、寫卡片、哀悼、聚集以表支持與團結的許多圖片,令人感動。而實際上,向穆斯林社區表達了問候和聲援的,遠不僅僅是紐西蘭民眾。世界各地的清真寺、穆斯林社區,都接受到了類似的善意:

澳大利亞坎貝拉:

澳大利亞悉尼:

加拿大溫哥華:

英國曼徹斯特一間清真寺門口,這位先生舉著牌子說:「你們是我的朋友。你們崇拜的時候我會在這守著。」

英國卡迪夫Al-Manar Centre

甚至在編者所在的香港,也有鮮花出現在各間清真寺門口:

世界各地民眾對穆斯林表示的善意和問候,讓人心暖。然而我們都知道,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明辨是非善惡的。在英國,有4人因為種族歧視行為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種族主義言論而被英國警方逮捕(Four people have been arrested in the UK over racist abuse or comments about the attacks, CNN消息)。編者也聽說,在微博、知乎及一些論壇網站,令人目瞪口呆的歧視性、攻擊性言論也有出現。編者本人雖沒有時間看微博、知乎、論壇,更沒有時間去回復、舌戰這些言論,也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有任何意義,但鼓勵各位讀者如偶然在網路見到類似言論,果斷行使公民的監督權,舉報和投訴這些內容,打擊危害社會的不正之風,維護「文明、「和諧」及「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兇手試圖通過暴力的途徑來製造恐懼、隔閡、仇恨、分裂。他也許沒有想到,他在一間清真寺的暴行,讓全世界的非穆斯林與穆斯林更加親近地站在了一起。

(圖片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