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报》独家报道

在《球报》新春答谢酒会上,记者第一次和赵树元指导有了面对面的接触,之前只是通过各种信息知道赵指导是辽沈足坛的名宿,酒会上细聊之后才发现赵指导的经历相当丰富。可以说从赵树元指导的身影下映衬的是新中国足球70年来的历程。

《球报》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上)

校园足球走出的专业运动员

如今校园足球再次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蓬勃发展,赵树元指导与足球结缘也得益于当年“校园足球”的枝繁叶茂。由于与共和国同龄,赵指导的幼年就可以享受到和平年代稳定的社会环境带来的便利。作为辽沈地区第二拨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运动员,赵树元指导同时享受到了体校培训和校园足球双重的优势。

“我是在1962年进入了少年体校,由杨年洪老师带领训练。接受体校训练的同时,我代表29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回民中学可以参加非常高质量的比赛。当时29中学校园体育发展的非常突出,学生真正做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午两点之后操场上都是参加运动的同学。那时候我接受了体校的培训,但比赛的机会不是太多,每天训练是很枯燥的。当时学校的老师并不是足球专业出身,但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校之间的比赛非常多,这样一来我的锻炼机会就多了很多。”

回忆起少年时期,微笑的表情一直挂在赵树元指导的脸上,仿佛他又回到了那青葱岁月的年代。“当时学校的比赛都有很多同学在现场观战,加油呐喊连连,踢球的人特别容易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优异的发挥。我也是在这一系列的比赛中夯实了个人技术,并且得到了代表省中学生队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

这次比赛中,作为中场队员的赵树元指导有着出色的发挥,比赛结束之后原国家队队长陈家亮就在《大连日报》撰文称赞这名场上身穿9号的中场新星,称其为第一届全国中学生比赛中涌现出来的新秀。同时他也得到了原八一足球队刘国江指导的青睐,希望将赵树元带到八一少年队,这对于一名年轻足球运动员来说是业内最好的肯定。但当时沈阳青年队为了保留住这名优秀的年轻队员,抢在刘国江指导之前先一步办好了他的调动手续。

坎坷曲折的足球生涯

经过重重选拔之后,1965年赵树元进入了专业足球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席卷全国的“十年动乱”。各项体育活动在“运动”开始之后就全面停止正常训练,赵树元和队友不得不暂时告别了绿茵场。

“那时候真的非常可惜,以倪继德指导为代表的球员们正是最好的年龄,可以说辽宁足球队和辽宁青年队集中了当时省内最顶级的球员,正是出成绩的好时光。正常训练停止后,我们都被送到了‘五七干校’去农村进行劳动锻炼。一年多之后,沈阳修建了市内游泳馆,年轻的我又被分配到负责烧锅炉。半年之后,又调到宣传队去工作。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可以说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的锻炼,重要的是这时候也算参加工作了。”

已到古稀之年的赵指导显然已经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这只是漫长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并且并没有完全断送他的足球生涯。“等到1970年恢复正常训练之后,我还是处于最好的阶段,所以还是可以继续踢球。但是由于运动的冲击,当时省内的球队也不太多了,我就进入了辽宁足球队,位置也中场改为了后卫。”

《球报》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上)

“我在辽宁队效力时,可以说是赶上了辽宁足球的又一个高峰。1970年到1971年期间,辽宁足球队多次战胜了中国国家队。所以1972年,中国足球代表团访问中东三国叙利亚、巴基斯坦和南也门的时候,辽宁足球队就挂名为中国足球代表团进行了出访。这也应该算是代表了国家荣誉,在访问期间我们球队是11战10胜1平,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后来到了1973年我又去到了广州军区足球队,也算完成了之前没能完成的参军梦想。到了1976年的时候,因为我是家中的独生子,家中老父亲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而且他还是一个人生活,这种两地生活使我不方便对老人进行照顾,所以就打报告申请了退役。回来之后我被安排到了体委机关工作,1978年沈阳再次恢复了青年足球队,由王政文老师主要负责带队伍,还有张仁洲和田凤生两位教练作为副手。1979年王政文老师调到辽宁队当主教练,教练班子就人手出现了短缺,领导就把我补充到到了教练的岗位上。”

带队赴日本赢得尊敬

在正式接触教练岗位之前,赵树元指导已经开始为转型做着准备。1979年他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足球教练员培训班,这期培训班的主讲者就是后来带领德国队夺得1996年欧洲杯冠军的福格茨。教练员培训班结束后,赵树元指导开始了教练生涯,但最初的一两年他还是在跟随老教练进行学习。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与近邻日本的关系火热升温,文化体育上的交流开始增多。1982年,日本足协邀请中国球队到日本进行友谊赛,原本计划中是由辽宁队将赴日参加三场比赛,但由于一些原因,最后由辽宁青年队和沈阳青年队组成混编队,由赵树元担任球队的主教练。

当时日本安排了三支球队来进行比赛,分别是读卖新闻队、钢管NKK队和东芝队,这三个球队分别是顶级联赛冠军、顶级联赛中游球队和二级联赛的冠军。其中读卖新闻队有着多名日本国脚,还有着入籍的拉莫斯等三名巴西外援。而到访的青年队中以辽宁青年队为主,选入了唐尧东、李争、李毅、孙宪义、潘庭贵,石磊、高兴武、王学龙等队员,而沈阳青年队则有段鑫、谭明、高继文、常松宽等四名优秀年轻队员是场上的主力球员。

《球报》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上)

那次日本方面对这个邀请赛相当重视,对球队的接待做的非常到位。比赛的开球仪式也是相当特别,“比赛用球是由直升飞机带到场地的,飞机到场地后首先面向全场观众进行了三鞠躬,然后打开舱门将比赛用球投到了中圈。然后还是由日本当地的市长进行了开球。”

“当时读卖新闻队是日本联赛连续几年的冠军,我们青年队还是和他们有差距的,特别是他们的巴西外援实力很突出,所以第一场比赛就0比2输了。第二场比赛对手是钢管NKK队,那时实力上应该是比我们稍微高一些,但我们有不错的发挥,这场打成了平局。第三场东芝队水平和我们差不多,经过教练和队员的努力,我们赢了一球。”

“当时比赛之后日本都承认我们球队水平很高,但是后来我们才发现通过这次比赛就能看出日本足球为什么能够崛起了。1988年,高丰文带领国家队与日本争夺奥运会的出线名额。唐尧东作为队员,高兴武作为随队记者。等到日本之后,对方记者采访时就指出了几年前高兴武是作为球员来日本踢过比赛,和唐尧东是场上队员。”

“由此可见,对方在足球资料以及情报的整理和保存上是非常细致和严谨的。包括他们足球腾飞也是借鉴了当时中国的校园足球模式,然后和职业联赛进行了很好的结合。等到1992年日本国家队就得到了亚洲冠军。”

发掘庄毅 指导高峰

1982年底,沈阳青年队再次被解散,赵树元指导随即去到了沈阳市担任教练。这期间他发掘出了庄毅等队员,为沈阳足球和辽宁足球培养了很多年轻队员;还带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比赛,另一位后来中国足球的风云人物高峰当时就在队中。

“当时发掘庄毅时,他还在和平区体校接受训练,不过那时和平区体校没有他那个年龄段的队伍,他和比他大的队员一起训练不是特别合适。我第一次见到他时才11岁的样子,身材不高因为是冬天穿的还很多,看起来不是特别显眼。那时他在沙山小学以及和平体校有了一些基础训练,所以我就让他和另一个同龄的队员进行了展示身体基础的跑跳和带球能力。”

虽然当时庄毅个头不是很高,但等到展示能力的时候,赵树元指导的眼中一亮,感觉这是一块难得的璞玉。“他带球的频率和动作非常协调,庄毅最特别的一点在于他难得的左脚球员,这让他在与别人对抗时,别人会非常别扭。当时我就决定要把他带到市体校来进行更好的训练。”

针对庄毅的技术特点,赵树元指导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一般来说,教练会要求左脚的球员要练一下右脚,希望能够有比较均衡的踢球模式。但是庄毅的左脚感觉特别好,我就要求他把左脚结合球的技术要练到最好,形成‘一招鲜吃遍天’的状态。他也是非常听话,对教练的安排都能非常好的完成。”

“他在我这里训练了大概三年时间,从11岁到14岁这样子。这一般是一名球员是否可以进行专业道路的一个挺关键的时期,庄毅后来有很大的发展一定是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和很好的机遇,我只能说是在他成为职业球员的道路上助力了一下。”

1986年底,赵树元接受调动准备上调到沈阳队去带队。这时庄毅的母亲也为孩子未来的足球道路而感到一些忧虑,毕竟少了熟悉的教练,庄毅的前途也有了一些不确定性。“由于经常陪庄毅来训练,我和她比较熟悉,她就和我说了自己的担心。当时我因为肯定是要进入成年队了,所以我考虑了一下,就给当时辽宁少年队的谷明昌教练写了一封信。信里面把庄毅的情况都说了很明白,然后让他们母子去找谷明昌指导,谷指导看到信和孩子后很快就决定留下他。然后庄毅就进入了辽宁少年队,后来甚至成为了一段时期辽足的旗帜性队员。”

在体校工作的期间,由于有比较好的口碑和能力,赵树元指导也接受了带领辽宁中学生队参加全国选拔赛的任务。“那次比赛一开始并不是我带队,后来球队的教练有了其他事情,我临时带队去延边参加了比赛。那时高峰就在辽宁少年队中,可以说是天赋异禀的孩子,场上能力是非常突出的球员。在我看来,高峰在小范围内结合球来摆脱防守的能力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甚至郝海东在这方面都比不上他。”

中国足球的两匹“快马”都曾在赵树元指导的手下接受训练,这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执教经历。“两个人都有很好的能力,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性格方面了。这也是目前两人境遇不同的主要原因吧。庄毅家教非常好,他的母亲绝对称得上是贤妻良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品格方面也没得说。少年时期孩子都爱玩,这是天性,但庄毅从来不‘出圈’、不挑事。相对来说,高峰就有一些不好毛病,还不太接受管理。后来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也没能做好自我的成长和管理,以至于今天的处境比较令人可惜。”

带队保住甲级资格

1982年底,沈阳青年队解散后,另一支青年队升级成为沈阳队参加乙级联赛,而赵树元指导还在体校和青年队进行执教,参加的是全国青年联赛。1985和1986年,由于沈阳队要参加乙级联赛和省运会比赛,教练组人员再次有些紧张,赵树元指导又开始接触到了成年队。

1986年,赵树元指导的父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作为孝子的赵指导不得不选择陪伴父亲走完最后的旅程。“我父亲年末去世后,领导找我谈话,意思让我继续回到沈阳成年队。那时我年龄是三十六七岁,自己认为带年轻一些的二队比较合适。因为当时沈阳队整体上队员实力不是特别强,队员配置方面也有一些瘸腿,体育局的领导也清楚这一点,带这样的队伍很难能出成绩。领导就和我说这毕竟是沈阳的职业队的代表,下一年比赛成绩不会太看重,等到二队部分队员成熟后继续由我来执教完成沈阳队的人员交替。”

“既然领导把话都说的很明白了,那么我就担任了沈阳足球队的主教练。1987年,我开始带队参加乙级联赛。可以这么说,沈阳队之前几年在乙级联赛中的预赛阶段都没能出线过,球队的实力就可想而知了。那年我们是分在了南昌赛区,所以一冬天都是在南昌进行训练。我那是年龄还不算大,冬训时还能跟着队员一起跑,所以把球队拧成了一股绳,这年的预赛成绩就有了很大的提升,有机会小组出线。”

《球报》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上)

当时的赛制是乙级联赛先进行预赛的小组赛,成绩优异的球队出现后再与其他小组出线的球队争夺甲级联赛的资格。“最后一场球就是对江西队。我们只要赢球或者平了都能压着对方出线,我们俩队实力上应该是差不多。但是对方是主场作战啊,球队的求胜欲望更为强烈,所以拼到了最后30秒的时候,他们进球了。对方孤注一掷地进攻,得到了一次底线传中的机会,半高球过来后我们后卫如果和对方对脚解围可能就没事了,对方是用脚去蹬,但我们后卫用头去顶动作就没跟上。最后30秒遭遇了绝杀被淘汰。”

虽然联赛中被淘汰出局,但在1987年赵树元指导带领的沈阳队还是有了多次出彩的机会。“乙级联赛预赛结束后,我们马上就坐飞机回到了沈阳,因为当时中国足球办公室安排了沈阳足球队与意大利业余国家队的比赛。”

“这个队说是业余队,但实际上应该是一些职业球员临时组队来参加比赛的。第一场在天津赢了天津队。这时候我就开始为球队进行一些人员的调整,把在辽足的隋岩借调来了。也是比赛最后一分钟,我们得到角球,对方都去盯防沈阳的高个球员了,隋岩不是很高,对方就没注意。他先是埋伏在禁区弧,等球开出来后就跑到了几个大个子队员身后的空档,然后打进了一个漂亮的头球。”

这场比赛获胜后,意大利业余国家队在欢送晚宴上还邀请沈阳足球队进行回访,希望能够再次较量一次。而沈阳体育领导、球迷和媒体也都对球队表现出来的竞技状态表示非常满意。

“1987年,我们又参加了三次国内的邀请赛。这三次邀请赛都是国内甲级球队和乙级球队中比较有水平的球队,包括已经升甲的大连队、辽宁派丽队(辽宁青年队)以及沈阳部队、江苏队等等。这三次比赛,我们拿了两个冠军一个亚军,比赛场面上也甲级球队不相上下。由于辽宁派丽升甲后和辽足有关联,省里的足球管理者感觉不太合适,就把这个甲级联赛名额分给了沈阳足球队。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成绩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所以也没得到什么反对意见。”

“得到甲级联赛的帽子后,我就开始针对球队的弱点进行人员调整,王广宁、朴俊杰、韩振元等队员就进入一队了。还从其他队伍弄来了一些有水平的队员,像隋岩和高兴武就成为沈阳队的球员了。”

“1988年沈阳足球队第一年参加甲级联赛,第一阶段在大连比赛,和大连、山东、八一以及另一个队,我们是连平四场。四场没输球,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因为这几个队都是常年的甲级球队,我们这属于借光上来的球队能不输球说明我们实力是真上来了。第二阶段在延边比赛,我们也是连赢带平保住了甲级联赛的资格。其中我们还1比0赢了上海队,给当时的国内球队非常大的震撼。包括1989年和1990年,沈阳足球队就可以说很轻松地就能打好甲级联赛了,成绩是稳居中游,甚至还能决定山东队和佛山队谁能留在甲级联赛的行列。”

1989年,中国足球召开了重要的“西山会议”,决定要将甲级联赛进行AB组分组,也就形成了后来中国职业联赛的甲A和甲B联赛。沈阳队成为了12支甲B球队之一。

“这时候沈阳体育的领导就希望我们能够打出更好的成绩,争取进入甲A联赛的资格。因为甲级联赛的资格是别人送的,虽然可以保住资格,但自己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啊。所以球队那时就决定要在1991年和1992年争取到甲A联赛的资格。”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沈阳足球队在赵树元指导的带领下继续打磨和提升着球队的硬实力。1991年联赛才有了“大闹升级赛、力挫火车头”的精彩好戏。

下一期,《球报》将继续为大家报道沈阳队如何凭借硬实力打破足坛潜规则得到1992年甲A联赛资格,以及赵树元指导为探索中国足球的发展之路所尝遍的辛酸苦辣。本报记者跃盟采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