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中,很多「穿衣戴帽」的美麗鄉村,因為產業空殼、缺乏內在造血能力的原因備受批評。

於是很多人追問:美麗鄉村如何才能「青春永駐」? 今天我們介紹這個案例,可謂傳統美麗鄉村轉型的一個典型樣板。

毛橋村,是上海嘉定區華亭鎮的一個小村落。在這僅僅1.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散住著251戶人家。

這個村子看起來不起眼,卻有著「中國美麗鄉村」、「全國35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等等諸多頭銜「加持」。

走在村裡,青瓦白牆、清新質樸的農宅比肩而立,潺潺河流穿村而過,呈現出一派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

不過景象雖美,卻也面臨著其他「美麗鄉村」的通病——產業空心、內在發展乏力。因此,如何讓「美麗」變成「繁榮」,就成為鎮村兩級政府的頭等大事。

由於華亭鎮是嘉定區唯一一個以農業為支撐建制鎮,發展工業等產業被限制,因此生態農業、休閑旅遊項目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經過認真調研,他們決定打造一個集「健康、生態、小喫」三大特色為一體,擁有「五大集市、三大配套」的「上海鄉村旅遊綜合體」——毛橋集市。

同時,為了這個項目的市場化操作,鎮政府和村兩委成立了文化旅遊發展公司,並從社會招募專業人才來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

經過一年的籌備,毛橋集市於今年6月開始內測營業,7月底試營業。出乎意料的是,在沒有主動找媒體宣傳的情況下,試營業的四個月,就接待了超過20萬遊客。

毛橋集市標誌性的進出口——毛橋新街,全長約340米,由村內一條單車道擴建成為月季景觀雙車道。

導覽圖,包括導視牌以及村內很多區域,都有這隻「貓」的形象。這樣一隻「貓」,其實也是毛橋集市努力打造的形象符號。

為什麼要用一隻「貓」?這倒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毛橋的「毛」,當地人讀起來的諧音。這種文化挖掘的做法,在當下也是一種流行趨勢。

經過面向全社會徵集並認真篩選,最終確定了現在看到的這個「貓」的形象。

在入口的一側,就是「五大集市」中的第一個——民俗集市。民俗集市共有米坊、麵坊、油坊、酒坊、醬坊、布坊、蒜坊、豆腐坊、豆芽坊、酒釀坊等十大工坊。這些工坊都是由之前新農村建設時期的老工坊改建,並由運營公司對外招商。

在這些工坊裏,不僅能看到傳統器具以及學習傳統製作工藝,購買20元的產品後,還能夠親手體驗。

稻穀和碾米機擺放在一起,遊客購買稻穀後,直接加工成米帶走。這種看起來「繁瑣」的流程,恰恰極大地提升了轉化。

毛橋當地被稱為「大蒜之鄉」,項目就順勢挖掘傳統大蒜文化。遊客可以在蒜坊裏親手製作傳統美食——糖蒜。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工坊並非全部挖掘當地文化,而是從全國徵集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比如這個酒坊,用的就不是當地白酒,而是白酒鼻祖——洛陽杜康。

這種做法,不僅使得工坊歷史更加醇厚,還更容易形成一堂生動的自然教育課程。

鮮花集市,位於毛橋集市一期的中心位置,也是毛橋集市最開闊的地帶。從航拍圖上看,整塊區域的形狀儼然就像毛橋吉祥物——毛橋貓的一顆小腦袋。

大片軟軟的草地,現在已成鄉村休閑項目的標配。遊客可以散步嬉戲、野餐宿營、放飛風箏等等。

這個鮮花集市,可不是簡單的花海,而是一個集鮮花種植銷售、園藝培訓、鮮花體驗科普等為一體的項目。在未來的計劃中,這裡還將形成花卉市場線上線下推廣平臺。

毛橋貓巴士,可以上去喝杯咖啡。

鮮花集市西側的毛橋大舞臺,是戲迷們展現才藝的擂臺。每週末的晚上,這裡放映的4D燈光秀也能讓人眼花繚亂。

隱藏在鮮花集市之中的「毛橋貓的家」主題咖啡館。裡面還有一個貓主題的房間,有各種親子主題的互動活動。

小喫集市雖然面積不算大,但裡面彙集了全國上百種精品小喫。不僅有草頭餅、甜鹹塌餅、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等十數種本地特色小喫,還精選了西安肉夾饃、biangbiang面、溫州肉燕、海南陵水酸粉烙面等幾十個全國各地的精品小喫。

小喫街、小喫集市的確不算新鮮,但至少從環境上而言,毛橋集市給人的印象耳目一新。對於80後90後為主的休閑羣體而言,這種自然時尚的風格,無疑更有吸引力。

同樣是自然時尚風格的啤酒吧,茅草房頂與大面積落地玻璃窗的視覺融合,給人一種野奢的享受。

文化集市,通過對農家書屋、知青小屋、毛橋大食堂、毛家橋、毛橋畫院等設施的提升改造,更多地給60後、70後羣體帶來精神慰藉。

在講究消費細分化的今天,對大眾化的休閑項目而言,兼顧不同年齡段羣體,依然有著重要價值。

水果集市,佔地300畝,這是和嘉定區最大的水果連鎖品牌進行的合作。這裡通過親子農場採摘、親子農嘗大舞臺、小小馬場、嘉定錫劇博物館等內容的融合,為遊客提供了一種全產業鏈的體驗。

水果集市,也是毛橋集市運營的一個縮影。即項目公司搭建平臺,通過吸引社會資本進行優勢互補合作,達到一種共贏。

同樣,這間茶舍也是平臺化運營的一個典型。原本這是村裡一間廢棄的鴨舍,運營公司租過來後,和市區一家茶館進行合作,打造了這間社交茶舍。

鎮政府和村集體成立的運營公司從村民手裡進行物業租賃,然後再和社會企業進行合作,這樣就最大化避免了一些潛在的矛盾。

項目運營後,吸引了大量遊客,村民自然也會從中收益。不少村民發展起農家餐飲,生意頗為可觀,也為遊客提供了一種鄉村體驗。

作為江南水鄉,船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元素。橫塘河中,一艘艘帶棚木船在當地船老大們嫻熟的操作下,可以貫穿整個項目。

不過,這裡的遊船可不僅僅是讓遊客乘坐。船老大還會教孩子們進行如何搖船。

從乘船體驗到學習搖船,不僅經營上有了提升,更重要的是,遊客停留時間和粘性也會增加。很多小朋友覺得一次不過癮,下次還要爸爸媽媽帶著前來。

在重要的日子裡,項目還會舉行各種主題文化活動,尤其是夜間活動,吸引了大批上海市民前來體驗,並帶動了民宿的發展。

極強辨識度的IP、豐富的體驗活動、自然時尚的場景、原生態的鄉村氛圍……,讓這個傳統的美麗鄉村立刻成為上海休閑市場的新寵,短短三四個月,就有超過20萬的遊客慕名而來。

其實也不只是內容打造上的亮點,毛橋集市項目中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平臺化的打造、專業團隊的招募介入管理等等環節,都堪稱傳統美麗鄉村轉型升級中,極為值得學習的榜樣。

作者:?頭張

原創來源:參見莊主(id:cjzz360)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