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准备要领

传统政治学的考题共可分为「申论题型」、「简答题型」以及「选择题型」三种类型。其中「申论题型」为政治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常出现的考试类型;「简答题型」的出题频率通常较低,且大多是与「申论题型」搭配出题,因此在答题性质上与「申论题型」并不会具有过大差异;反观最后一种「选择题型」,相对于前两种出题方式,则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较为进阶的考试类型。

上述政治学「选择题型」的「进阶性」,主要表现在其「出题范围」以及「概念的主观性以及清晰性」之上。在国家考试当中,政治学「选择题型」的出题数通常为25-50题。而这样的出题数,搭配上每年五份以上的出题需求,再加上须符合「不可重复出题」的规范,使得政治学「选择题型」始终保有上述三种出题方式当中「最广泛出题范围」的殊荣。

除此之外,由于政治学选择题的题目设计,通常较多充斥著教授的「主观意识」,因此也较容易出现「概念抑或是答案过于主观或是模糊」的状况(更令人心寒的是,考生们事后通常也无法与出题教授沟通答案的对错,往往只能凭借著「事后诸葛」的方式来为某些答案自圆其说)。而综上所述皆为导致选择题较申论题更难准备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韦伯老师希望可以先将一些作答的技巧分享给各位同学。也希望透过这样的分享,可以协助同学们在备考的路上更加顺遂,继续往高分迈进!

一、申论题型分析

考场上的「答题策略」决定你读书的重点:

几乎所有的申论题考试皆有时间限制,而这相对的也代表考生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申论答题。因此,考生们在作答时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问题:

作答行数的分配问题:

申论题的写作时间有限,而每一个人写作的速度也都不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的考试当中,留意自己的写作行数,有时候会比时时刻刻注意时间更能够控制自己的答题节奏。平均来说,在一场以两个小时为单位的申论题考试当中,建议的写作量每一题约为28~35行,每一行约为18~28个字。而对于比较不擅长回答的题目,答题亦不可少于15行;相对的,面对自己较为擅长的题目,答题则建议最好不要超过40行。

事实上,当你已经写到第30行的时候,就应该要开始思考接下来要如何收尾的问题,以免压缩到其他题目的答题时间。

因此,在「答题篇幅」有限的前提之下,理解自己写作时「需要那些素材」,自然也会影响我们在读书时「需要记得甚么东西」(写不下去的东西或是素材已经充足,即不需要再多花时间记多种版本)。

作答的结构应如何分配:

一个好的「答题结构」,应该要包含「名词解释」、「观念连结与运用」、「举例」、「延伸论述」等四个部份。其中,「举例」及「延伸论述」往往会被考生们所忽略;至于「名词解释」部分,倘若题目未特意要求,也常常会被略而不提,而这些都是同学们须特别注意的事项。在比重的分配上,以一题作答约30行为例,建议的结构为;作答的前3~5行先进行名词解释;5~20行进行观念连结与运用;20~27行做为举例之用;27行以后则以延伸论述为主。

何谓基本题?何谓进阶题?

在四题的申论题当中,往往会有2~3题被设定成为「基本题」,该类型的题目往往重复率较高(如利益团体、选举理论、政治体制、三权关系、自由民主等概念题组),且在给分上也会较为宽松。反之,「进阶题」则为一些较少重复出现、可能与时事相结合、须综合应用的题型。遇到「进阶题」时,倘若是自己未曾看过或是不熟悉的概念,切记不可放弃,尽量以自己所学回应,如此即可获得不错的分数。

善用「答题策略」,只记重点也可以拿到「基本分」?:

政治学相关的概念既多且广,内容琐碎且大多需要记忆。乍看之下要背的东西还真不少。但其实只要掌握住答题策略,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很多看似重要的资讯,在真正考试时,往往会面临「根本考不出来」的窘境。而有些资讯,在考试的时候写出来固然有助于加分,但碍于审考官的评分标准,在加分的幅度上仍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因此,倘若准备时间真的不足,一些如地名、人名、国名、历史事件、概念发展流程等较为细琐的概念建议可以用一些「替代性」的概念取代,而不用一一牢记。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做法仅可以使考生拿到「基本分」,为考前复习时间有限下的变通做法,倘若希望每一题皆拿高分,同学们仍需要求自己进行更大范围的背诵才行。

教授是怎么出题的呢?:

教授的命题方式,可以区分成为:「教科书型命题」、 「教授研究领域型命题」以及「时事型命题」三种类型。其中最少出现的类型为「时事型命题」,最常出现的则为「教科书型命题」。善用各种不同类型命题的特点,可以协助同学们更有效率的搜集应考资讯。

勤「看」考古题

考前最后冲刺,考古题的练习势不可少。然而究竟应该要怎么样准备考古题,才能够帮助各位同学们更有效率的复习呢?同学们可以尝试采用默想的方式,仅须思考看到这一题,你是否有想出哪几个重点可以给予回应,应该要怎么布局,并使整个过程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即可。多「想」少「做」,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准备考古题真的可以变成一份轻松又有效率的工作。

二、选择题型分析

政治学的选择题型依其难易程度,共可被区分为「基础题型」、「理论题型」以及「进阶题型」三种类型。其中,所谓的「基础题型」,通常皆是由「人名」、「国家」以及「基本概念」(如政治体制)等要素构成。因此不但出题的「重复律」较高,答案内容也较不容易出现「争议」,基本上就是「有背有分」的题目类型;而所谓的「理论题型」,则是以众多政治学的理论作为考题基础,其「选项」的设计方式,也大多是以「叙述句」的方式所构成。因此,「理论题型」的答题最重视的即为「理解」而非「死背」(答案不会出现在任何的参考书籍之中),而这也是为什么老师总是会鼓励同学们在阅读政治学「理论」时,应以「理解」的方式为之的最重要理由。

而当同学们成功掌握了「基础题型」以及「理论题型」之后,原则上就等同于掌握了考试当中的「基本安全分数」。然而,倘若希望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政治学的分数,朝向高分群迈进,则「进阶题型」的掌握,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1.别轻信自己的直觉:

政治学的选择题型,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一至二题的「陷阱题型」。这些陷阱题型通常都是以「基础题型」的外表做为伪装(看起来复杂的题目同学们反而会较为留心在意),容易使同学们掉以轻心。因此,同学们在进行政治学选择题的作答时,最好的状况应是将每一题都视作为「陷阱题」,除了应认真思索题干当中是否有刻意设置的陷阱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所有的「选项」都「看完」以后再作答,才不会出现遗珠之憾。

2. 认清合理的得分组距:

在四等或是普考的考试当中,政治学「选择题型」的占分为50分。然而,究竟应该拿到多少分,才代表同学们在这次的考试当中已经获得了「高分优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先认清所谓的「基本题」以及「进阶题」的差异。要知道出题老师在设计题目时,为了让得分可以更容易达到「常态分布」的结果,往往会于选择题的配分当中,置入至少30分的「基本分数」。而这些「基本分数」的最重要特征,即在于其皆为「有背有分」的题目设计(且通常与政府制度如「内阁制、总统制」等基本概念有关),因此只要是有念书的考生,大多皆可以获得分数。然而为了拉开领先考生与一般考生的差距,出题老师亦往往会设置约10分的进阶题型。这些进阶题型的特征通常较为多元,有些较重视观念理解,有些则著重在政治学的基本常识(通常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有些在题干上即设置了多重陷阱,有些甚至还十分冷僻,不一而足(关于进阶题型的介绍将留至下方第六点「进阶题型介绍」内文中阐述)。因此一般而言,在占分50分的选择题考试当中,倘若可以得到88分至46分,即为高分族群。倘若可以更进一步获得48分以上的成绩,即可顺利取得高分优势。

3. 勿过分执著于「稀有考题」:

政治学学习的初、中期,往往是在准备上「投资报酬率」最高的阶段。然而随著所知渐丰,观念概念理解益发深入,往往就会感觉到越是接近学习的最后阶段,想要「更上一层楼」就益发困难。以政治学的「选择题型」为例,过去常有刚接触政治学未满两个月的同学,即可以在选择题型当中拿到32~34分(满分50分)以上的例子。然而随著准备的时间拉长,这些同学开始发现,要让自己的得分冲破40分以上,甚至是从46分迈入48分,却可能要花费超过以往十倍以上的努力仍未可得,因此感到非常挫折。老师想要在这边提醒各位同学的是,虽然这种现象在政治学的学习当中属于正常的现象,也是每个考生在准备考试时所必须克服的历程。然而,有时候过分追求「满分」抑或是「稀有题型」的解答,将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同学们于各科考试当中的「平衡发展」。事实上,倘若你已经迈入了高分族群,则究竟是要再花费多十倍的努力让自己的分数从46分更进一步进入到48分(而通常这时候困扰你的考题皆为十分稀有的冷僻考题),抑或是花费同样的努力让自己在其他地方加更多分回来,也考验著考生计算考试「投资报酬率」的应考策略。

4. 善用「概念点」搞定关键概念题型:

政治学的学习是由许多的「概念」所组成,而政治学的「概念」本身,亦往往具有一个以上的「概念点」,因此孰悉政治学当中的各种「概念」以及「概念点」,即为政治学学习当中最重要的基础。同学们在选择题答题时,倘若遇到的是较为进阶的观念理解题(或是主词替换题型),则此时务必记得回归到最基本的「概念点」进行分析,并找出概念及句子当中的「主词」及「受词」,交叉比对之后即可找出正确的答案。

转至:公职王

↓↓↓↓

111.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