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是金代女真“白號之姓”中皆封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個姓氏之一,滿洲葉赫地區的納蘭氏,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後來,滅了女真的納蘭部,佔其領地,遂以納蘭爲姓。

  納蘭性德就是這個龐大的納蘭家族的一員,更是納蘭明珠的公子,字容若,常稱納蘭容若。那麼,被後世極爲稱讚的納蘭容若,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爲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究其上半生,都是在不斷的學習進步中逐漸成長的。

  納蘭性德一生除了喜好詩詞,就是愛書法,再有就是一生愛藏書,所以後人對納蘭性德的評價是文學家兼書法家兼藏書家。

  納蘭性德一生的詞作現存348首,也有說是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多。因納蘭性德是極爲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廣爲後世流傳。

  此外,納蘭性德還是一位書法家,手簡真跡,被中國納蘭性德研究界奉爲“國寶”,今藏上海圖書館。手簡共三十六通。可以說,這是迄今爲止發現的唯一被證實的納蘭性德手稿遺墨,價值極高。

  納蘭性德一生更是愛書藏書,從師顧貞觀、陳維菘、徐乾學,研討經學。曾耗資40萬金,編輯宋以來諸儒學經之書,刻爲《通志堂經解》1860卷(後世學者何焯編撰有《通志堂經解目錄》)。

  後人對納蘭性德的評價多數較爲一致,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衆,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

  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的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不過確是他一生的輝煌,生來富貴榮華,卻從不驕縱。作爲詩詞文學方面的藝術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內心深處厭惡官場的庸俗虛僞,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讀者們,關於納蘭性德,你怎麼評價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記得轉發收藏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