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界妹的推送?

  輔助用藥嚴控大網已經開始全面收緊。

  作者 | 崔佳慧

  來源 | 醫學界智庫

  4月9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佈《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和臨牀綜合評價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所有公立醫院都要收集並提交藥品採購使用信息,其中1500家將作爲試點,對藥品使用與疾病防治、跟蹤隨訪相關聯的具體數據進行重點監測。

  這意味着,從大三甲到基層醫療機構,高價無效藥處方都將被全面監控。

  對醫生而言,處方監管將進一步趨嚴,合理用藥未來不再是高配,而將成爲標配;

  對醫院而言,要對全院用藥開展臨牀評價,評估監測數據,並將其作爲採購、控費等重要依據;

  對藥企,尤其是輔助用藥的企業而言,一旦觸及監控體系紅線,失去的不再是一家醫院,而可能是整個公立醫院市場。

  1

  藥品監測+臨牀評估,打通全國合理用藥體系

  此次《通知》,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全面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和“推進藥品臨牀綜合評價”:

  前者重點在於獲取公立醫院用藥現狀真實數據,落實4+7等集中採購結果,配合三醫聯動;

  後者側重於建立臨牀藥效評估,無論是現有藥物還是新中標藥物都將會成爲評估對象,臨牀價值幾何會成爲下一輪集採的重要依據。

  藥品監測體系建設分兩步走

  《通知》指出,統籌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工作將分兩步走:

  2019年,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試點省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城市、各省(區、市)重點監測醫療衛生機構,要以國家基本藥物、抗癌藥降價專項工作藥品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品種爲重點,按照要求開展藥品使用監測。

  2020年,監測範圍基本覆蓋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並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逐步實現對所有配備使用藥品進行監測。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自主自願參與藥品使用監測工作。

  藥品臨牀綜合評價三級推進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藥品臨牀綜合評價時,要充分利用藥品使用監測數據,並將評價結果作爲本單位藥品採購目錄制定、藥品臨牀合理使用、提供藥學服務、控制不合理藥品費用支出等的重要依據。

  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每年對轄區開展臨牀綜合評價情況進行一次彙總分析,及時掌握轄區內醫療機構和相關技術機構綜合評價工作推進和落實情況。

  國家組織制訂管理指南,委託相關技術機構或行業學協會制訂評價方法和標準等技術規範,建立臨牀綜合評價專家委員會,圍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鼓勵仿製藥品目錄、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等遴選,組織開展綜合評價。

  2

  合理用藥對醫生、醫院意味着什麼?

  合理用藥作爲醫生工作的一項基本要求,一直受到衛健委等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合理用藥或將成爲醫生標配

  爲了促進臨牀合理用藥,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如《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等,要求組建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委員會,設立臨牀藥師並明確其崗位職責,使用抗菌藥物之前必須進行藥敏試驗等,開展一輪又一輪的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治理專項行動。

  隨着臨牀用藥監管體系的建立,未來醫生處方將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督,合理用藥也將成爲一項基本要求。

  陝西省山陽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徐毓才告訴“醫學界”:“合理用藥本來就是醫療服務的基本要求,也是做醫生的職責,國家大力推行的政策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相信,在持續、強力作用下,醫生用藥行爲會不斷規範,不合理用藥行爲會逐步得到自覺改進。”

  但他同時也指出,我國臨牀藥師人手不足,水平不高,一些醫療機構對合理用藥工作重視不夠,醫生的不良用藥行爲一時難以糾正,所以合理用藥任重道遠。

  “主動限制輔助用藥”或將蔓延至基層

  高價無效藥將成爲此次《通知》重點打擊對象,而所有藥物類別中,輔助用藥無疑首當其衝。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少大醫院紛紛出臺了目錄:

  2015年11月,華西醫院發佈新藥申報通知,明確不接受中成藥和部分輔助用藥;

  2018年7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發佈《備案採購藥品資料遞交通知》,明確中藥製劑、輔助用藥品不予接受;

  2018年9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下發《新藥登記須知》,規定輔助性、營養性等高價藥品、中藥注射劑等列入南京市醫療機構重點監管清單品種以及臨牀不合理用藥較爲嚴重的藥品,均不予新藥登記。

  出於醫保控費以及DRGs壓力,三級醫療機構出臺目錄限制輔助用藥已經成爲主流,而《通知》要求建立三級監控體系,無疑將這些壓力進一步下沉,二級及基層醫療機構或將成爲下一批主動限制輔助用藥的對象。

  徐毓才指出,基層出現輔助用藥,也是最近幾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之後纔有的,可以說輔助用藥進基層與醫藥購銷領域的腐敗蔓延是相伴隨的。“限制輔助用藥表面上看對醫院沒有什麼影響,要真說有,那就是總收入減少了。但由於影響了醫生的收入,可能會影響醫生的積極性,對醫院還是會有間接影響的。”

  結語

  隨着藥品監測體系的建立以及藥品臨牀綜合評價三級的推進,以“藥品臨牀價值”爲導向的醫保動態調整有望建立起來,而這個體系不再是自上而下飄蕩的空中樓閣,而是以所有公立醫院數據爲根系的參天大樹,深深紮根在中國醫療土壤之中。

  “在國家層面建立評價結果應用關聯機制,實施的結果無疑會對藥品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徐毓才總結道,“這會逐步形成良藥一統天下,劣藥寸步難行的生動局面。同時,也會迫使企業更加註重藥品研發、更加註重藥品質量,積極主動精選優質原材料,不斷改進工藝流程,造好藥爲生存和發展。”

  覺得好看?點我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