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劉宏宇

  (一)或許被誤以爲是“貴族”的“斥候”

  “君侯”、“軍侯”、“萬戶侯”、“關內侯”、“斥候”……

  一說起這個“侯”字,就像是在說“爵位”,都跟貴族、功臣沾邊兒。可獨獨,“侯”字“家族”中有一號,跟貴族、功臣一毛錢關係沒有,甚至連“官”都說不上,那就是“斥候”。

  看古裝戲比較多,特別是看那種反應魏晉三國以前年代背景的、比較靠譜的戰爭古裝戲比較多的話,可能會想起在戲裏聽到過的“斥候”二字,但十之八九應該是沒看見那個被叫做“斥候”的露面。

  沒看見就對了——不管在戲裏,還是在古老的“現實”裏,“斥候”都通常不露面。爲什麼呢?因爲他們的“工作”甚至是“保密”的!

  一定要對比今天的概念的話,跟“斥候”最接近的,應該是“偵察兵”,或者也可以叫“探子”。

  一般,這種人都在軍隊裏,也通常只在有戰事或即將爆發戰事的時候,才發揮作用。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歷史時期,有些跟軍事相關的高官、貴族,長期豢養“非軍隊編制”的“斥候”,賦予跟戰事不直接相關的刺探、偵查任務。

  總之,斥候,是“桌子下面”的羣體,通常“見不得光”,幾乎百分百沒有明確記錄。但哪朝哪代,只要有戰爭、暗鬥,都少不了他們。

  (二)嚴格到“苛刻”的選拔標準

  什麼樣的人可以做“斥候”?

  按前述,就把“斥候”等同地看成“偵察兵”,“選取標準”或說“質素要求”,大體就清楚了。簡單概括,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嚴格考量:

  1.身體強健、長相平凡、騎術嫺熟、腳力超羣。

  2.觀察力強、記憶力好、表達精準、熟知物候。

  3.機敏善察、應變力強、獨立生存、擅長僞裝。

  4.服從調配、忠誠使命、膽大心細、不計榮辱。

  軍隊裏的“斥候”,基本是從士兵中選拔。上述選拔標準,別說“士兵”,就是“將佐”,能符合的,恐怕也沒幾個。

  所以,在軍隊裏,“斥候”,特別是優秀的“斥候”,可謂是將領、統帥的“重資產”。

  必須說明的是,所謂“探馬來報”,就是拖腔高喊着“報——”奔入大帳、叉手施禮,然後嘚啵嘚嘚啵嘚的那位,不是斥候,只是傳話的。他需要的只是好記性和好口齒——斥候送來消息,或者當面、或者書面,把情報傳遞給傳話的,再由傳話的“報——”着嘚啵嘚給首領。

  斥候通常不公開露面。

  剛剛說了,斥候,特別是優秀斥候,是將領、統帥的“重資產”,很寶貝的。所以,通常來講,在軍隊裏,有專門負責他們的部門和官員——招募、選拔、訓練、管理、保護,都成龍配套、嚴絲合縫。得力的斥候,通常是不示人的,哪怕是“自己人”。

  (三)“斥候”們的“下場”

  斥候不可多得,很牛的斥候,更是可遇不可求。這種稀缺性,註定了他們必須“幹一行愛一行”,以至於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升遷、“改行”的機會。說白了,就是得幹一輩子……有點兒長,半輩子吧,他們差不多得幹半輩子大頭兵,直到在任務中死掉。

  如果僥倖幹到“勝利”或者真的是幹不動了的那時節還活着,而且更加僥倖地沒落下什麼嚴重傷殘,“退役”後,他們或許能得到“安排個工作”的“基本待遇”,而不像普通大頭兵那樣,卸甲歸田,無人問津。

  “退役”的斥候,很多會被安排做“更夫”這類平常人既做不來也不願意做的工作。當然,有些特別優秀並且“有門路”的,也可能會有“當差”的機會,捕快啥的,只不過機率微乎其微。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