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是以城市命名的緣故,芝加哥大學不似哈佛、普林斯頓等有名,但是在美國,尤其學術界,芝加哥大學在很多領域是數一數二,超過哈佛等名校的名校。

美國有「東有哈佛、西有斯坦福、中有芝加哥大學」的說法,芝大的地位之高從中可見一斑。

來加州前,我們在芝加哥住了三年。先生在芝大工作,我們家就在芝大校區內,經常在芝大活動,朋友中的芝大人很多。國外的大學不像國內大學那樣校區集中,很分散,而且是開放式的。芝大校區就從51街綿延到60街,主校區集中在57到58街之間。

作為一個學者,我眷戀芝大濃鬱的學術氛圍、古色古香的哥特式建築的校園,儘管有著長達半年之久的漫長、寒冷的冬季,以及因靠近黑人區而安全問題突出。

芝加哥大學的前身是由美國浸信會建立的,後來由於資金不足而關門。1890年,石油大王克斐勒捐資重建,在不長的時間內,於20世紀初已成長為一所聞名世界的一流私立大學。洛克菲勒本人稱為之為「最明智的一次投資」。

芝大的校園佔地約200英畝,哥特式建築古香古色,主校區在一個院子裏,景緻非常美。

和約翰霍普斯金、杜克大學等名校一樣,芝大存在校園周邊治安問題。距離校園南面三四個街區,到63街以南,就是黑人區了,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就生長在那兒。芝大所在的社區名叫海德公園(Hyde Park),有50-60%的教職員工都居住在這裡。

曾經陪朋友的兒子參加校園遊,導遊的學生講解:該區是全芝加哥治安第二好的社區,完全不必擔心在校園及周邊地區的安全問題。此外,校園裡遍佈著這種緊急電話,直通學校警察局,有緊急情況可以隨時呼叫。

芝大的校訓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 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譯成中文是「益智厚生」,大意是「提升知識,以充實人生」。

芝大不像哈佛、耶魯等大學那麼歷史悠久,只能是一所年輕的學校,但是,它兼容了洪堡與紐曼兩種大學理念,思想開放,兼容並蓄,吸收了歐洲大學的特點,並開創具有美國的特色,被譽為「第一所美式大學」, 在較短的時間成為一所世界名校。

芝大在學術方面很前沿,在很多領域創立了赫赫有名的「芝加哥學派」,其中包括:芝加哥經濟學派、芝加哥社會學派、法律經濟學、芝加哥學派的文學批評,芝加哥建築學派以及芝加哥氣象學派,此外,芝大政治學被稱為行為主義學派。

芝大在經濟學方面的學術研究超牛,是世界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最多的學院,全球商學院教授獲諾獎的第一個人喬治·斯蒂格勒,也在芝大。截止2017年,芝大的經濟系產生了29位諾貝爾獎得主,佔了全世界35%的經濟學諾獎得主。

奧巴馬在入主白宮前,在芝大法學院兼職任教。

芝大之所以經濟學人才輩出,是因為它能吸引並留住已有或未來的經濟學明星,並且有很好的學術梯隊和團隊合作。他們敢於大膽挑戰當前流行的經濟學理論,學校也鼓勵學者獨立創新。

芝大的東亞研究也很強,著名漢學家夏含夷就是是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的講座教授。我曾拜訪過他,他的漢語講得非常流利、表達力極強,讓我大喫一驚,儘管之前已有心理準備。當時,他剛從復旦講學回來,與裘錫圭教授有關於古文字方面的合作。此外,該系另一位已故教授芮效衛,花了三十年時間,完成了《金瓶梅》的中英翻譯。

除了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芝大還是原子能的誕生地。

截止至2017年,芝大的校友和教職工中,曾產生過92位諾貝爾獎得主。費米於1942年在芝大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堆,成為原子能時代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原子彈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芝大也因此被稱為「原子能誕生地」。

由於在學術領域極高的地位以及嚴格的培養標準,芝加哥大學的畢業生在學術領域備受歡迎。芝大的博士不好讀,但是畢業後很好找教職。

我認識的幾位文科博士,都是七八年才畢業的。其中一個是女兒好友的爸爸,他是加拿大人,讀的日本文學,太太是日本人,還沒畢業就拿好幾個offer,最後選擇了衛斯理安大學,這是一所常春藤文理學院,也就是宋氏三姐妹就讀的大學。

另一位是夏含夷的博士,他在復旦學習過一年,我們講著復旦的生活,感覺很親切。他讀了八年才畢業的。認識他的方式很特別,他的一對兒女和我女兒都在芝大邊上的小學就讀,春節時他給孩子們講中國文字,穿著中式衣服和布鞋。我的女兒告訴她女兒,我媽媽也是這方面的專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