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廣東吧,這裏機會多。”


5年前,因爲同學在朋友圈的這句留言,我揹着行李踏上了開往廣州的火車。那天下着小雨,天氣卻是悶熱的,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


從此,廣東成爲了我的第二個家。


或許他也是隨口一說,可是我當了真


每年都有無數人投奔這裏,他們很多都是剛畢業,拿着微薄的試用工資,住進了條件不太好的握手樓,面臨着房價高、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等困境。

 

一句“人在廣東已經漂泊十年”,唱火了一首歌,也直接擊穿所有在廣東打拼的年輕人的無奈和辛酸。爲了夢想、爲了愛情、爲了生活、爲了美食......或許每個人的初衷不一樣,但最後總歸會找到理由來這裏。



廣東本身人口並不是全國最多的,但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從廣東、深圳開始,上世紀80年到90年代中期,珠三角成爲全國壓倒性的人口增長中心。


下海的、打工的,一批又一批不甘平凡的年輕人紛紛南下,成就了中國最爲熱鬧的省份之一。



廣東,是許多人夢想開始的地方,作爲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敢爲人先”的精神是出了名的,在這裏呆久了,也自然而然地被這種精神所感染。


“來廣州十幾年了,從聽不懂‘猴賽雷’到現在習慣了喝早茶,這裏成了我第二個‘老家’。”


“在廣東生活久了,從一個無辣不歡的湖南人變成了喫辣會‘熱氣’的廣東人了。”


“在東莞長安呆了七八年了,讀書工作,看着長安一步一步走向更好,新莞人也是廣東人。”


這裏的人更務實,因爲有太多的天與地等待他們去開拓。這裏行色匆匆又十分包容,人與人之間接受度很高,努力工作的人都會被接納。每個新廣東人的故事,合在一起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廣東奮鬥史”。



兩個月前,在廣州呆了三年的小潔,調去了成都工作……一個月前,在深圳幹了十年的老李,回了老家結婚……半個月前,畢業後一直呆在老家的阿聰,南下廣東創業……

 

有人走,又有更多人慕名而來。來來去去,走走停停,無限循環。不管人們以什麼方式開場,又以什麼方式謝幕,總愛問自己:


當初我爲什麼會選擇廣東?



或許正是因爲那句:無論“老廣東”還是“新廣東”,“來了就是廣東人”。除了果敢、堅韌外,拓寬見識、從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提升思考的能力,是廣東開拓奮進的一大動力。


市中心8萬/㎡的房子有很多人買,城中村月租800的也有很多人住。每個人來到這裏都有他的奮鬥目標,至少這裏包容着每個曾經一無所有的人,給予機會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看你選不選,來不來,喫不喫苦。



無論是GDP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還是讓各國爲之注目、代表中國經濟發展奇蹟的“深圳速度”;以及最近全線貫通的,建築規模和施工難度都領先全球的超級工程“珠港澳大橋”……無疑都讓世界對廣東豎起了大拇指。而這些離不開所有敢打敢拼的廣東奮鬥者,是他們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帶來屬於這裏每個人的榮耀和驕傲。


這種承前啓後的開拓精神,廣東從不曾缺失。每一個開拓進取的故事,都像一瓶醇馥幽鬱的美酒,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說到酒,這裏就有一瓶專屬廣東的白酒推薦給大家!

 

不久前,著名的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發佈了結合包括廣東在內的9大絲路沿線省份文化元素新品“井臺絲路版”,致敬傳承與開拓的絲路精神。



產品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其瓶底的燒畫,選擇了各個省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文化符號。這其中,水井坊·井臺(絲路版-廣東)向海上絲綢之路的三大起始地之一【廣東】致敬的版本,入選的是古老的“粵劇”、熱鬧的“舞獅”和一桌讓人垂涎三尺的“粵菜”!


選擇這三個廣東的標誌,不僅因其知名度高, 更因其傳承的歷史悠久,在發展的過程中,被善於吸收和再創的廣東人兼收幷蓄,終讓其成爲了享譽世界的廣東名片。



踏上回家之路時,我也會選擇帶上一瓶水井坊·井臺(絲路版-廣東)給家鄉父老品嚐,不僅酒好,充滿粵文化的瓶身也能讓人感受一種獨特的精神,用好菜、好友加好酒,致敬每一個不平凡的奮鬥者。



或許是我們關於榮耀的共同記憶,也或許是一些溫情的片段印象,或許絮絮叨叨,或許長篇大論,但都伴隨着我們對於這個省份的熱愛,都是“厲害了,我的廣東”的一種體現方式。


爲此,水井坊發起了#厲害了, 我的廣東#話題討論活動,向社會徵集關於廣東的記憶與歷史相關內容。如果你有想說的,不妨在評論裏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記錄下屬於自己、屬於廣東的驕傲與自豪吧!


戳下方圖片 收穫屬於你的

“廣東定製”▽


*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