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的磁場當然不是只能對鐵有作用力。

1,磁鐵可以不含鐵。

上圖是一種叫做釤鈷磁鐵的磁鐵。雖說名為「磁鐵」,但是這種磁鐵裡面可以說是一個鐵原子都沒有。這種磁鐵是由釤、鈷和其它金屬稀土材料經配比,溶煉成合金,經粉碎、壓型、燒結後製成的一種磁性材料。具有高磁能積、極低的溫度係數等優秀的性質。最高工作溫度可達350℃,負溫不限。在工作溫度180℃以上時,其及溫度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均十分優異。

2,磁鐵可以和通電的導線相互作用。

通電導線中的電子,受到來自磁場的洛倫茲力的影響,會帶動導線線圈在磁場中運動。最普通的電動機,就是這樣一個原理。

3,磁鐵可以和不通電的運動線圈相互作用。

這個可以說就是和第二條剛好相反的一個相互作用。通電導線進入磁場會運動,運動導線進入磁場則會產生電流。而這也恰恰是發電機的原理。

4,磁鐵可以和超導體相互作用。

由於超導體有抗磁性,當超導體處於磁場中時,就會收到磁場的作用,迫使其位置(其實是磁通量)保持不變。這也是某些超導磁懸浮的原理。

有些物質確實不會被磁鐵吸走,那是因為他們有反鐵磁性(基本上就是沒有磁性的意思)。但如果改變狀態,或者用別的方法觀測,那麼基本上每一種物質都會多多少少受到磁場的影響。

最後吐槽一句,那個叫「魚兒12」的,說的什麼狗屁不通胡編亂造,居然還有幾十個人贊同。哎,民智未啟啊民智未啟啊.....


我們可以看到磁鐵對鐵有磁化作用,能夠吸住鐵,而不能吸住石頭,鐵不能磁化石頭。為什麼鐵不能磁化石頭,這就是鐵的能力和分子結構不能吸出石頭的電子,而不能使石頭帶正電。我們還可以看到,用一隻塑料筆桿經過磨擦能夠吸住紙片,我們抽香煙拉下的塑料包裝扔到其它的地方它能夠吸出桌子邊緣的木頭。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在通過摩擦之後丟失了電子,而帶正電,也就是局部磁化了,物體的對立統一性,他必須到其它物體中得到電子,這樣的結合就叫吸引。我們看到筆桿通過摩擦帶正電,能夠磁化紙片,也就是筆桿摩擦中失去的電子。能夠吸住紙片,在紙片中得到電子。在單位面積上超過地球單位面積的吸引力,反方向提起紙片。同樣磁鐵對鐵的吸引力也超過地球單位面積的引力而反方向提起被吸引的鐵。那麼地球能不能磁化地球上的一切呢?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的結構就是電子和原子核,地球磁化了所有的一切。使所有的物體都不能達到絕對的中性,也就是電子和原子核等量。就是有中性的隕石也會在靠近地球的時候被磁化,而附有極性。被地球吸引。就像鐵被磁鐵吸引一樣。

地球的強大的磁力能夠磁化一切物體,而被地球牢牢吸住不得逃離。在地球上兩塊石頭不能吸引,而這兩塊石頭卻不能反方向飛向空中這有是為什麼?這兩塊石頭相對的比較中性,就是這個微小的差別足夠地球把它們的吸住。但是這點差別不會對其他的石頭具有磁性。當然你通過摩擦使石頭失去電子石頭能夠吸引微小的石粉的。而這個吸力就大於地球的單位面積而反方向吸住石粉並提起來。地球能夠磁化地球所有的物體,使這些物體失去電子而被地球磁化。

磁化是什麼,就是使物體失去電子而帶正電,而物體在尋找平衡的時候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是物體的屬性。


題主的題目本身就是錯誤的。

磁鐵對於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有作用,只是強弱而已,題主所謂只對鐵作用,這是因為你在日常生活中依靠感官只能覺察對鐵的顯著作用,其他物質的磁作用很弱,但不是沒有。

比如在強磁場中,含水的生物可以漂浮起來,網上可以搜索到青蛙漂浮在強磁場中的照片,就是因為水分子具有抗磁性。

而磁場對光也有作用,可以導致光的偏振,但只有儀器可以測量。

處於超導狀態任何類型的物質,無論具體成分,都表現出強烈的抗磁性,也會漂浮在磁場中,磁懸浮列車就是這個原理。

磁場還可以導致水分子中的氫原子的排列方向變化,因為基本上各類原子都有自己的磁矩,所以人類才造出核磁共振設備,就是利用磁場激化氫原子排列一致並進入高能態後輻射微波的原理製成。

總之,磁場幾乎可以對所有的物質產生作用,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能肉眼注意到磁場對鐵的作用而已,其它的作用多數要藉助儀器才可以。


這個問題要按現行教科書也就順磁質、逆磁質之類的!什麼磁疇的轉向一致導致了磁化性、固定了磁疇的鐵磁質叫永久磁鐵、不容易固定的叫鐵磁質、磁疇自己小範圍偶合而對外磁場有免役力的都叫無磁性物質、等等、其實真正的難點誰也不敢觸碰!歸根到底是要講清楚電子為什麼有兩個極、要有自旋、這個終極問題解決不了、很難使題主滿意!不防、我試圖答一二!

一、我先把電磁歸類

先歸結一個類!歸類前、你必須讓我把話說完!磁作用是電子排列一致的現象、沒有正負電子、永遠就沒有磁性!當電流使電子排列成宏觀的一條電極偶合長龍的時候、宏觀上就顯示為有自旋的電場、我們現在都統稱它為磁場、實際上磁場是電子排列有序的結果、現在所謂的電場是自由散慢的磁場而已!現時流行說、運動的電荷產生磁場我們暫時把它看成是錯的!宏觀電流只所以產生磁場、就是因為路端電壓是由兩端的一正一負的電勢差強行將導體內電子的旋向首尾相接的結果、每個電子就是一個小電池、把無數的電池串聯起來、就形成了磁場!並且、要使電流保持穩定、我們就必須保持路端電壓、電流才能保證持續!只要電流持續、電子就一直排對、結果我們說:是運動的電荷產生了磁場!哪我只問一句、是先有電流還是先有電勢、我答:從因果性上看是先有電勢、然後才有電流!這就是我要改變觀念的理由!

二、要想解答磁場、就要先解答電子的電場!

先從我小時候的一個經歷說起、有一回我去水庫放水的台階上玩耍、對放水洞形成的水眼很好奇、於是就想探個虛實、我把腳伸向水眼稍遠一點沒事、我還能控制、突然咚的一聲我的腳被水眼吸上了、死活撥不掉、多虧水不深、沒有出事!到了稍後、我們接觸到了磁鐵、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相似性!再後來我曾經在水中旋了兩台自吸泵、同時開電後、發現兩泵總是喜歡頭尾相吸、原理大家都明白、我就不啰嗦了!到了今天、我總是念念不忘磁性與吸水泵的共性是那麼的直觀、那麼的近似!我把它引用到電茲現象上來、最喜望能對理解該題有所幫助!是否可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必經它是世界性的難題!猜度難免出錯!當然我也作好了唉罵的準備!謝謝各位拜讀!


間單的說:磁場是無數個正負電子之間連接的磁弦定向排列組成的場。普通金屬的晶體結構由金屬原子的外層負電子通過金屬鍵連接而成。金屬鍵是金屬熔化時原子外層電子軌道越遷電離,磁弦轉化為電場弦並衝出原子與周遭原子的電場弦相互吸引、相互纏繞、相互扭結,就像打雷時的發光體,當溫度降低使外層電子軌道能極低於臨界時,電場弦捕捉到穩定的負電子,原先扭結的電場弦就會膨脹分離轉化為磁場弦,由於電子結點打不開不能分離而形成兩個或多個原子的金屬鍵。無數個金屬鍵將無數個金屬原子束縛在一起形成金屬的晶體結構。磁場的形成條件和方式:①金屬鍵在相鄰原子之外形成,距離小到只間隔一個原子大到地球的南北極。②磁弦的方向趨向一致,每條磁弦的光磁流體都從原子核(N極)流向金屬鍵的負電子(S極)。③有足夠數量的弦形成場,弦的數量越多場的強度越大。④溶入足夠密度的極性分子(如四氧化三鐵和或鋇、鈷、鎳等的鹽類),且在金屬的熔化狀態不會全部電離(保持分子磁場)。⑤施加一個橫向高頻振蕩,縱向與極性分子磁向一致快速縱移的外部導向磁場。⑥快速冷卻,最大限度的製造金屬鍵的S極電子結點。磁場生成的關鍵是極性分子的作用:如四氧化三鐵,氧原子的電子對含有更多的光子磁體,其振蕩的能量大於鐵電子,將金屬鍵的電子對拽向氧原子,鐵電子的磁弦被逼到分子之外,形成鐵原子核N極,氧原子電子對S極的分子「磁場」。在金屬熔化流動的狀態下極性分子的空間結構和分子的磁力作用,使無數個極性分子自動的橫向平行、縱向N極與S極定向排列,組成極性分子的區域磁場。分子磁場驅動(金屬熔化和外部施加的磁場電離的)自由電子向S極移動,同時旋轉的分子磁場會阻斷打開的結點迴流的電子,使正負電荷分布趨向兩極化,冷卻後跨原子的電子結點形成,沿金屬結構分布方向固定的磁場形成。 普通金屬鐵在製造的過程中與氧有接觸,生成了微量的局部個向異性的磁場,對磁體的磁場有力的作用。

補充:電磁鐵的磁場是靜態磁場,磁體不動不等於電磁弦是靜止的,因為弦的負電子端處於相互打結的狀態,弦的抗彎反力驅動著弦以類似正弦波的方式不停地震蕩,任何進入該電磁場的導體都會被感應。組成電磁弦的物質是光子,在正負電子間往複震蕩,在電磁弦的表面以液態光子的形式由原子核正電子運動到負電子。液態光子是強的磁流體,電磁弦同向運動又相互接觸時會發生光量子融合(釋放光量子力),這是磁吸力的來源。當電磁弦交叉碰撞時(不管是同向還是逆向)弦受到徑向擠壓發生彎曲就會產生抗彎推力,弦的彎曲力是磁推力的來源。 補充:金屬要產生永磁場必須滿足以下條件:《製造磁體的熔化過程和流動狀態,主體金屬的氧化物或與其它非金屬的極性化合物沒有發生分解》。滿足條件的金屬在液態時沒有分解的極性化合物在極性分子磁場的作用下有序排列,形成引導已熔化的金屬被電離的電子定向流動使金屬電極化的定向分子磁場。可以通過某個「最佳」頻率和幅度震蕩液態金屬,強化極性分子與金屬含量最佳匹配時的分子磁場,最大限度的提高冷卻後磁體的磁場強度。

磁鐵 磁鐵不是人發明的,有天然的磁鐵礦,最早發現及使用磁鐵的應該是中國人。所以"指南針"是中國 人四大發明之一。至於成分那就是鐵、鈷、鎳等.其原子結構特殊,原子本身具有磁矩. 一般的這些礦物分子排列混亂.磁區互相影響就顯不出磁性.. 但是在外力(如磁場)導引下分子排列方向趨向一致..就顯出磁性.也就是俗稱的磁鐵.鐵 鈷 鎳 是最常用的磁性物質 基本上磁鐵分永久磁鐵與軟鐵 永久磁鐵是加上強磁 使磁性物質的自旋與電子角動量成固定方向排列 軟磁則是加上電流(也是一種加上磁力的方法) 等電流去掉 軟鐵會慢慢失去磁性 至於最早磁鐵誰發現 最古老的記載是中國黃帝大戰蚩尤的指南車 所以稱為中國三大發明之一了!中國在西元前一世紀即知道有磁鐵極化的情形。戰國時代,就曾 利用一根自然磁鐵,放在有刻度 的銅盤上,用來占卜。北宋時利用兩種方法製造出人工磁鐵,一 種是將燒紅的鐵針,置於南北方向,急速冷卻後,利用地球的磁 場將鐵針磁化;另一種是用磁石磨擦鐵針而成。《夢溪筆談》中記載了磁偏角的存在,發現在磁偏角的影響下,磁針指向南方,比真正的南方略偏東。依據這些 知識,而發展出將磁鐵做為指南針的科學應用。 磁鐵只是一個通稱,是泛指具有磁性的東西,實際的成分不一定包含鐵。較純的金屬態的鐵本身沒有永久磁性,只有靠近永久磁鐵才會感應產生磁性。一般的永久磁鐵裡面加了其他雜質元素(例如碳)來使磁性穩定下來,但是這樣會使電子的自由性降低而不易導電,所以電流通過的時候燈泡亮不起來。 鐵是常見的帶磁性元素,但是許多其他元素具有更強的磁性,像強力磁鐵很多就是銣鐵硼混合而成的. 磁場 磁場 magnetic field 電流、運動電荷、磁體或變化電場周圍空間存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物質。由於磁體的磁性來源於電流,電流是電荷的運動,因而概括地說,磁場是由運動電荷或變化電場產生的。磁場的基本特徵是能對其中的運動電荷施加作用力,磁場對電流、對磁體的作用力或力矩皆源於此。 與電場相仿,磁場是在一定空間區域內連續分布的矢量場,描述磁場的基本物理量是磁感應強度矢量B ,也可以用磁力線形象地圖示。然而,作為一個矢量場,磁場的性質與電場頗為不同。運動電荷或變化電場產生的磁場,或兩者之和的總磁場,都是無源有旋的矢量場,磁力線是閉合的曲線族,不中斷,不交叉。換言之,在磁場中不存在發出磁力線的源頭,也不存在會聚磁力線的尾閭,磁力線閉合表明沿磁力線的環路積分不為零,即磁場是有旋場而不是勢場(保守場),不存在類似於電勢那樣的標量函數。 電磁場是電磁作用的媒遞物,是統一的整體,電場和磁場是它緊密聯繫、相互依存的兩個側面,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磁場以波動形式在空間傳播。電磁波以有限的速度傳播,具有可交換的能量和動量,電磁波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電磁波與粒子的相互轉化等等,都證明電磁場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它的「特殊」只在於沒有靜質量。 磁現象是最早被人類認識的物理現象之一,指南針是中國古代一大發明。磁場是廣泛存在的,地球,恆星(如太陽),星系(如銀河系),行星、衛星,以及星際空間和星系際空間,都存在著磁場。為了認識和解釋其中的許多物理現象和過程,必須考慮磁場這一重要因素。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人類生活中,處處可遇到磁場,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電報、電話、收音機以至加速器、熱核聚變裝置、電磁測量儀錶等無不與磁現象有關。甚至在人體內,伴隨著生命活動,一些組織和器官內也會產生微弱的磁場。 電磁場 electromagnetic field 有內在聯繫、相互依存的電場和磁場的統一體和總稱 。隨時間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 隨時間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兩者互為因果,形成電磁場。電磁場可由變速運動的帶電粒子引起,也可由強弱變化的電流引起,不論原因如何,電磁場總是以光速向四周傳播,形成電磁波。電磁場是電磁作用的媒遞物,具有能量和動量,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電磁場的性質、特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由麥克斯韋方程組確定。 地磁場 geomagnetic field 從地心至磁層頂的空間範圍內的磁場。地磁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人類對於地磁場存在的早期認識,來源於天然磁石和磁針的指極性。磁針的指極性是由於地球的北磁極(磁性為S極)吸引著磁針的N極,地球的南磁極(磁性為N極)吸引著磁針的S極。這個解釋最初是英國W.吉伯於1600年提出的。吉伯所作出的地磁場來源於地球本體的假定是正確的。這已為1839年德國數學家C.F.高斯首次運用球諧函數分析法所證實。 地磁場是一個向量場。描述空間某一點地磁場的強度和方向,需要3個獨立的地磁要素。常用的地磁要素有7個,即地磁場總強度F,水平強度H,垂直強度Z,X和Y分別為H的北向和東向分量,D和I分別為磁偏角和磁傾角。其中以磁偏角的觀測歷史為最早。在現代的地磁場觀測中,地磁台一般只記錄H,D,Z或X,Y,Z。 近地空間的地磁場,像一個均勻磁化球體的磁場,其強度在地面兩極附近還不到1高斯,所以地磁場是非常弱的磁場。地磁場強度的單位過去通常採用伽馬(γ),即10高斯。1960年決定採用特斯拉作為國際測磁單位,1高斯=10特斯拉(T),1伽馬=10特斯拉=1納特斯拉(nT),簡稱納特。地磁場雖然很弱,但卻延伸到很遠的空間,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和人類,使之免受宇宙輻射的侵害。 地磁場包括基本磁場和變化磁場兩個部分,它們在成因上完全不同。基本磁場是地磁場的主要部分,起源於地球內部,比較穩定,變化非常緩慢。變化磁場包括地磁場的各種短期變化,主要起源於地球外部,並且很微弱。 地球的基本磁場可分為偶極子磁場、非偶極子磁場和地磁異常幾個組成部分。偶極子磁場是地磁場的基本成分,其強度約佔地磁場總強度的90%,產生於地球液態外核內的電磁流體力學過程,即自激發電機效應。非偶極子磁場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非洲西部、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等幾個地域,平均強度約佔地磁場的10%。地磁異常又分為區域異常和局部異常,與岩石和礦體的分布有關。 地球變化磁場可分為平靜變化和干擾變化兩大類型。平靜變化主要是以一個太陽日為周期的太陽靜日變化,其場源分布在電離層中。干擾變化包括磁暴、地磁亞暴、太陽擾日變化和地磁脈動等,場源是太陽粒子輻射同地磁場相互作用在磁層和電離層中產生的各種短暫的電流體系。磁暴是全球同時發生的強烈磁擾,持續時間約為1~3天,幅度可達10納特。其他幾種干擾變化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極光區內。除外源場外,變化磁場還有內源場。內源場是由外源場在地球內部感應出來的電流所產生的。將高斯球諧分析用於變化磁場,可將這種內、外場區分開。根據變化磁場的內、外場相互關係,可以得出地球內部電導率的分布。這已成為地磁學的一個重要領域,叫做地球電磁感應。 地球變化磁場既和磁層、電離層的電磁過程相聯繫,又和地殼上地幔的電性結構有關,所以在空間物理學和固體地球物理學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鐵鈷鎳等金屬叫鐵磁性物質,這類物質的分子本身有極性,即所帶的正負電荷是分開的,平時這些分子雜亂無章地處於自身的平衡位置,把這樣的分子放入磁場,在磁場力作用下,這些分子變成整齊劃一的排列,即每個分子帶同性電荷的那一端都朝同一方向,這就叫被磁化了,鐵塊本身成了磁體,也有南北極。其他物質的分子不具有這個特點,把它們放入磁場中不會被磁化,所以沒有作用力。因為與此相似,在此順便談及微波爐加熱食物。由於水分子和油分子也和上述分子一樣,這樣的分子在高頻電磁場的作用下,每個分子會不仃地做來回調頭的運動,調頭運動的頻率與高頻電磁場的頻率相同,快得不得了,很快就互相摩擦碰撞發熱了,微波爐就是這樣加熱食物的。不是這種分子的物質微波對其無作用,比如食用塑料、玻璃、陶瓷等。鐵鈷鎳這類金屬容器不能放入的原因,一是因為目的不是加熱它,二是微波集中去加熱它不加熱食物,與用火加熱一樣了,三是金屬會加重微波爐的負荷,損壞微波爐。鐵鈷鎳以外的金屬為什麼也不能放入呢?它們的分子不會做來回調頭的運動呀!因為這些金屬在高頻電磁場內會形成渦流(像旋渦形狀的電流),其後果與鐵鈷鎳放入相同。


物體對磁場有三種表現:順磁性,逆磁性,和鐵磁性。順磁質如銅也會被吸,但太微弱幾乎感覺不到。逆磁性如鋁不但不吸還會被排斥,不過也幾乎感覺不到。只有鐵磁性如鐵,鈷,四氧化三鐵等,會被磁鐵緊緊吸住。原理是鐵磁性物質裡面原子團或分子團形成磁矩,可以在磁場作用下重新排序,形成有序的結構,這樣即使磁場撤銷後有序排列的結構自己也能產生磁場。所以這也解釋了劇烈撞擊後磁鐵是有可能失去磁性的。


小時候我感覺很納悶啊!為什麼磁場會對鐵有吸引力而對其他金屬就沒有吸引力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幾年,不記得是幾歲的時候,大街上來了一個銅貨郎手搖著有鼓又有鑼的貨郎鼓,那咚咚鏘鏘的聲音吸引了許多的小朋友跟著看新鮮看稀罕,在他的貨郎擔子的貨架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吸引我的物件,當時不知道是指南針,只是當孩子們推搡貨架的時候那小圓盒子里的長條就不停的抖動。那時候因為動蕩的時局搞的所有家庭都一貧如洗,可那個極具誘惑力的小物件,還需要銅錫之類的東西來換,母親從姥姥家拿來了一個精美的酒壺,可父親不喝酒此物件只有過年來客人才拿出來用,經過了幾度的「煎熬」與「冒險」最終還是理性佔了上風。可那個日夜想的東西極大誘惑力天天在折磨幼小的心靈,最終還是讓誘惑力佔了上風,幾天後天天盼望的銅貨郎終於來了。那把精美的小酒壺直到過年來客人用的時候才發現酒壺不見了,不過我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那真不含糊,他們知道是我用酒壺換了一個指南針對並沒有責備,只是說:因為你現在的年齡較小容易受騙,以後想幹什麼事不要背著我們。我從小每個成長階段的成功都與我二老的指點與決策密不可分。

現在看來自從有了那個啟蒙的裝備,在探索自然科學道路上似乎又開啟了一扇大門,那時候村裡住上了許多解放軍叔叔,不知道是什麼裝備需要使用那麼多電池,一盤十幾節甚至幾十節據說其中有一個不能用的就全部報廢,因此我們這些小孩子又增添了樂趣,三分錢買個小電珠,在到附近煤礦上的礦渣路上,撿幾根據說是採礦用的電發雷管引線把它們連起來電燈亮了!

有一天鼓搗這新鮮玩意的時候沒在意把指南針放在了銅絲附近,當時也沒注意當小夥伴說「你這是什麼破指南針啊!這指的是南北嗎?。」這一驚奇的發現讓我再次陷入了迷惑。說真的這也可以說是天意也可以說是天賦。從這個奇怪發現開始直到後來後來的瞎鼓搗也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電生磁!而且燈泡越亮指南針偏轉的角度越大,如果將電線繞上一圈套在指南針上時偏轉的角度更大,圈數越多指南針偏轉的角度越大,所幸用幾根線接起來繞了十幾圈的大線圈,將電池與線圈燈泡用棉線吊起來,當棉線旋轉了幾圈釋放出合線時的應力之後居然也有指南針現象,這樣的現象再次進入了迷惑,這也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親身經歷過的故事,自此之後似乎是啟動按鈕……。

自從上了中學幼年的迷惑才迎刃而解,由於有我以前的「基礎」因此物理課的成績特別好,物理老師也對我非常重視,在他那裡知道了磁現象的原因,同時也懂的電磁現象的內在聯繫。第一次知道有個安培假說解釋磁場的說法,即磁性材料大部分原子核繞核運動電子的軌道在一個平面上,每一個改變軌道的原子核就是一個磁分子,這就是分子電流產生的磁場。老師對鐵磁材料的解釋是鐵分子繞核運動電子的軌道接近一個平面,在沒有磁場感應時各個原子之間軌道是雜亂無章的,當其外部有磁場存在的時候就導致眾多鐵原子繞核運動的軌道趨於有個平面。


謝邀。

磁鐵對鐵鈷鎳都有吸引力,鎳就是做錢幣的,1毛5毛1塊裡面都有鎳。

一般高中解釋是磁鐵或有磁力的物體(電磁鐵等),它的磁力會改變大量鐵鈷鎳原子的電子旋轉方向,形成相應磁場相互吸引,但是沒有辦法改變其氧化物的電子。

另外,磁鐵有一部分是四氧化三鐵,按道理鐵的氧化物應該不帶磁性,所以,就是這麼神奇。

另外,四氧化三鐵受熱或撞擊都有可能導致退磁,而四氧化三鐵也容易受磁而帶磁性並且較長一段時間保持磁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