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看大陸-消失的舊時光*
2012-05-08 01:17 旺報 【(曾迺強/嘉義縣)】


  周杰倫一首《上海1943》觸動多少人憶起近代上海印象,如今的上海市已是中國經濟中心。我曾於2010年參觀上海世博會,見證中國融入世界核心之列,然而,踏在世博現代化展區上,我回想的卻是3年前,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土地的緊張、雀躍心情。

 

  抵上海前,只是聽說上海整體城市發展狀況很繁榮,甚至比台北市還發達,西方列強於清末時在外灘區建立的大使館、浦東的「東方明珠」電視塔與「金茂大廈」遙遙相望,河岸兩旁的過去與現在於黃浦江上互相輝映,此情此景一直吸引我前往。

  

  接近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時,往下所及,是一片片咖啡色農田,我納悶:真的有世界一流的國際機場在這裡嗎?不久,一幢幢白色建築與飛機跑道就在眼前,現代與傳統落差如此大,政府將上海城有計畫的建設起來,建設圈內破壞老建築,建設新高樓與道路;圈外的第一、二產業人民仍生活在傳統社會中,如此極端的發展,就是上海市。

 

  我印象中的上海近代繁榮史,源自清末時列強割據,當時各國於浦西外灘區建立眾多各國大使館,目前這些大使館都已變更為各家銀行所在地,包括:匯豐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中信銀行等。浦東,在老上海時代還是個荒涼之地,有句話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也不要浦東一間房」,原因在於黃浦江阻隔了當時交通不便的兩岸,浦西地區愈趨繁榮,就愈顯浦東地盡蠻荒。

  

  改革開放以來,便致力於浦東的發展,有鑒於黃浦江的阻礙,官方興建了眾多跨江大橋:「楊浦大橋」、「松浦大橋」、「南浦大橋」、「徐浦大橋」等。

 

  有了方便的交通,才造就了目前浦東「東方明珠」、「金茂大廈」、媲美華爾街的「陸家嘴金融中心」、與各式各樣的高樓大廈,此起彼落占據上海天際線。

 

  從機場前往下榻飯店途中,遊覽車在某座跨江大橋上行駛時,我看見了一幕令人震撼的畫面。古裝劇上才看得到的中國傳統老建築,竟然就在橋下輕易看到,龐大的老建築們似乎自成一格,將眾老屋圍成一圈,與身旁的黃浦兩岸高樓大廈格格不入,傳統與現代,活生生展現在眼前,這感覺就像一支槍砲彈藥西方軍隊與號稱刀槍不入的太平天國軍在相互廝殺一般,有人說上海「3年一小變,5年一大變」,會不會下次再來拜訪時,這些老建築都已經深埋地下長眠?會不會後人只能透過照片來緬懷過往一切?

 

  有一個故事述說農人為了讓水果快快長成,便每天親手拉長水果樹,後果可想而知,農人不僅血本無歸,水果樹也甭活了。強制發展之下,也要了解後果的嚴重,上海發展太快,有如發展不均的水果樹,如此生產出來的水果會甜嗎?

 

  象徵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底下,是每位當地上海人與觀光客共同走過的足跡,拐個彎,繞個小巷進去,傳統樓房便依偎在高樓的肩膀下,有生以來,還不曾看過如此怪異的景象。

 

  猶如《上海1943》中唱的:「消失的舊時光1943,回頭看的片段有一些風霜」,現在的上海多了幾分科技感,卻少了一份人情味。

 

※刊載於2012年5月8日《旺報》C4版,同文轉載於2012年5月10日紐西蘭《紐西蘭中文先驅報》(New Zealand Chinese Herald) D2版,網址:http://www.chnet.co.nz/Html/2012-5-10/News_2099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