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按照不同的投資操作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比如按照投資對象不同,我們可以將基金分爲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按投資對象所處的地域,把基金分爲投資國內證券市場的A股基金,和投資國外市場QDII基金。按照基金交易場所的不同,將基金分爲場外基金和場內基金。

  今天小編主要從投資策略的角度來對基金進行分類,主要分爲被動基金和主動基金。

  一、主動基金VS被動基金

  先說被動管理型基金,一般指的是指數基金。

  怎麼又出來一個指數基金???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指數?簡單來說就是,交易所裏有很多股票,每隻股票的價格都在隨時變動,有的漲,有的跌,而指數就是一個能夠及時反映股票市場整體漲跌的參照指標。舉例來說,我們經常說的滬深300指數,就是挑選了滬深兩市300只股票來編制的指數。其中,指數裏的股票被叫作指數成分股。

  現在再來理解指數基金就簡單多了。指數基金就好像是指數的影子,它是以某個特定的指數爲目標,通過跟蹤指數,力求做到和指數如影隨形。比如博時滬深300指數A,就是參照滬深300指數來進行投資的基金。

  因此,根據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知道:

  被動型基金就是,基金管理人依靠指數,單純複製,或者依託計算機量化模型,不進行人爲主動管理的基金,只是完全複製,用計算機程序完成投資。即基金經理在拿到客戶的資金之後,是沒有辦法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構建投資組合的。他能做的事情就是依據指數基金所跟蹤的目標指數來複制目標指數的成份股構成來形成自己的投資組合。

  與之相反,主動型基金就是基金經理可以拿到募資之後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對行業的分析、對個股的這種分析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根據自己的一種投資習慣、自己的風險偏好來構建屬於自己具有個性的投資組合,以股票型基金爲代表。

  二、兩者獲益方式的不同

  主動型基金在整個投資過程中是積極主動,它的目標是獲得市場超額收益;而被動型基金只是跟隨某指數進行投資,它的目標是隻求獲得基準收益。

  那又有人問了什麼叫超額收益,什麼叫基準收益?這是兩個在投資中間的基本概念,這是所謂的超額收益就是α收益,而基準收益就是β收益。

  舉個栗子:

  假設你2016年在北京購置一套房產進行投資的話,不管你買在北京的哪裏,從2016到2019三年間你的房子可能都整體在往上漲,所以你的房價整體可能上漲了50%,甚至於100%,這個時候你所獲得的收益就是叫做整個房地產市場的β收益,即基準收益,也就是大家都能獲取的一個整體收益。

  但是具體到你自己購買的這個房產上面來看,如果你的小區的開發商、環境、位置等都特別好,整體的房價只可能漲了50%,而你的房子卻漲了80%,那這個時候你獲得了超越整個市場30%的一個上漲收益,這超出的30%就叫做α收益,即超額收益。

  三:兩類基金適合人羣

  被動型基金即指數基金中包含了幾十甚至上百隻股票,這些股票中類型多種多樣,有保險股,化工股,科技股,航空股,石油股等等。因此,從本質上講,對於指數基金來說,它的收益只由兩個維度決定,時間和價格。

  不同的時間,指數會有不同的價格,價格隨着時間不斷的變化。對於投資者來說,要做的僅僅是選擇在什麼時間買入賣出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去研究基本面。

  但是主動型基金的投資就完全不一樣了,它除了時間和價格,基本面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因爲主動型主要是依賴基金經理的能力,基金經理的影響極大,直接決定基金業績,有可能優於指數,有可能低於指數。如果基金經理選股能力不行,可能別的股票都在漲,但是你買的這隻基金卻一直不賺錢。

  所以說投資主動型基金,對投資者的基本面分析能力要求比較高,這對於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難的。

  而指數型基金完全不需要考慮基本面問題,其成分股是高度分散化的,在底部區域,可以安心定投。

  但話說回來承擔的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因此,如果你是大款、投資經驗豐富,對投資行業、基金公司、經理人等非常有把控力,並且承擔風險能力強的投資人可以考慮投主動型基金;但是如果你只是投資小白、承擔風險能力小的基民,小編勸你還是老實考慮被動型基金比較穩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