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按照不同的投资操作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按照投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将基金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按投资对象所处的地域,把基金分为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的A股基金,和投资国外市场QDII基金。按照基金交易场所的不同,将基金分为场外基金和场内基金。

  今天小编主要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来对基金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被动基金和主动基金。

  一、主动基金VS被动基金

  先说被动管理型基金,一般指的是指数基金。

  怎么又出来一个指数基金???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指数?简单来说就是,交易所里有很多股票,每只股票的价格都在随时变动,有的涨,有的跌,而指数就是一个能够及时反映股票市场整体涨跌的参照指标。举例来说,我们经常说的沪深300指数,就是挑选了沪深两市300只股票来编制的指数。其中,指数里的股票被叫作指数成分股。

  现在再来理解指数基金就简单多了。指数基金就好像是指数的影子,它是以某个特定的指数为目标,通过跟踪指数,力求做到和指数如影随形。比如博时沪深300指数A,就是参照沪深300指数来进行投资的基金。

  因此,根据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知道:

  被动型基金就是,基金管理人依靠指数,单纯复制,或者依托计算机量化模型,不进行人为主动管理的基金,只是完全复制,用计算机程序完成投资。即基金经理在拿到客户的资金之后,是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构建投资组合的。他能做的事情就是依据指数基金所跟踪的目标指数来复制目标指数的成份股构成来形成自己的投资组合。

  与之相反,主动型基金就是基金经理可以拿到募资之后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对行业的分析、对个股的这种分析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根据自己的一种投资习惯、自己的风险偏好来构建属于自己具有个性的投资组合,以股票型基金为代表。

  二、两者获益方式的不同

  主动型基金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积极主动,它的目标是获得市场超额收益;而被动型基金只是跟随某指数进行投资,它的目标是只求获得基准收益。

  那又有人问了什么叫超额收益,什么叫基准收益?这是两个在投资中间的基本概念,这是所谓的超额收益就是α收益,而基准收益就是β收益。

  举个栗子:

  假设你2016年在北京购置一套房产进行投资的话,不管你买在北京的哪里,从2016到2019三年间你的房子可能都整体在往上涨,所以你的房价整体可能上涨了50%,甚至于100%,这个时候你所获得的收益就是叫做整个房地产市场的β收益,即基准收益,也就是大家都能获取的一个整体收益。

  但是具体到你自己购买的这个房产上面来看,如果你的小区的开发商、环境、位置等都特别好,整体的房价只可能涨了50%,而你的房子却涨了80%,那这个时候你获得了超越整个市场30%的一个上涨收益,这超出的30%就叫做α收益,即超额收益。

  三:两类基金适合人群

  被动型基金即指数基金中包含了几十甚至上百只股票,这些股票中类型多种多样,有保险股,化工股,科技股,航空股,石油股等等。因此,从本质上讲,对于指数基金来说,它的收益只由两个维度决定,时间和价格。

  不同的时间,指数会有不同的价格,价格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做的仅仅是选择在什么时间买入卖出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去研究基本面。

  但是主动型基金的投资就完全不一样了,它除了时间和价格,基本面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因为主动型主要是依赖基金经理的能力,基金经理的影响极大,直接决定基金业绩,有可能优于指数,有可能低于指数。如果基金经理选股能力不行,可能别的股票都在涨,但是你买的这只基金却一直不赚钱。

  所以说投资主动型基金,对投资者的基本面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这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难的。

  而指数型基金完全不需要考虑基本面问题,其成分股是高度分散化的,在底部区域,可以安心定投。

  但话说回来承担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因此,如果你是大款、投资经验丰富,对投资行业、基金公司、经理人等非常有把控力,并且承担风险能力强的投资人可以考虑投主动型基金;但是如果你只是投资小白、承担风险能力小的基民,小编劝你还是老实考虑被动型基金比较稳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