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大熱的科幻電影都與平行宇宙有關,比如《彗星來的那一夜》、《恐怖遊輪》、《蝴蝶效應》,熒幕上出演的一幕幕穿越時空殺死另一個自己的場面涉及到科幻小說家赫內·巴赫札維勒的一部作品中提到的外祖母悖論。

  在《蝴蝶效應》這部電影中,男主人公就像殺死外祖母的主人公,他爲了改變現狀,一次又一次地穿越回到童年,改變事情的走向,然而,每次穿越回來的他都發現事情往往在他的意料之外,最後,他不得已穿越回去把剛出生的自己給殺死,這才結束他的一生。這個故事與外祖母悖論一樣存在着矛盾點,這個點就在於殺死嬰兒的“我”(殺死外祖母的“我”)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既然“我”殺死了自己(外祖母),那“我”怎麼可能會穿越回來呢?科學家以及讀者們發現,這個悖論之所以矛盾正是因爲殺死外祖母的“我”與穿越前的“我”是處於同一宇宙中的人,只存在一個“我”。

  如果說《蝴蝶效應》講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故事,給觀衆呈現了外祖母悖論是怎樣的。那麼《彗星來的那一夜》、《恐怖遊輪》中平行宇宙元素的出現則推翻了外祖母悖論的矛盾點,可以說,是平行宇宙概念把外祖母悖論給圓了回來。

  科學家們爲了解決這個悖論,進行了大量有關宇宙空間物質的研究,他們從宇宙量子的不確定性推斷出平行時空的存在,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量子力學思維實驗——薛定諤的貓,科學家們通過這個實驗來探討平行宇宙的存在。我們可以把貓理解爲殺死外祖母的“我”,物理學家薛定諤把貓放在盒子裏,盒子裏有少量放射性物質,當貓處於一個放射性元素不穩定又不確定的封閉空間時,在不揭開箱子的前提下,處於外界的人也就無法得知密閉空間裏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的瞬間,因此,科學家們也就無法得知貓到底是生還是死,貓的身上承載着生死疊加的雙重狀態。

  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使平行宇宙概念得以出現,平行宇宙的出現說明這個世界上存在着多重的類似的宇宙,因此這個世界也就存在着無數個我,當平行宇宙之間產生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帶來的不穩定性與衝擊性會使不同的空間與時間發生交錯現象,那麼就有可能導致穿越的現象發生。《彗星來的那一夜》講的正是平行宇宙下的穿越故事,彗星的出現擾亂了地球的磁場,放射性元素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導致不同平行宇宙之間混亂交錯,女主人公也因此得以穿越到另一個時空,發現了另一個世界的自己,可是一個世界不容許兩個“我”存在,她只好殺死另一個自己,開始新的生活。

  關於未來,人們總是有太多的不定因素,以至於我們總會產生後悔的情緒。夢境與穿越參雜了人們對未來的幻想,在現實中,我們會發現此時此刻的場景竟然在夢裏出現過,而平行宇宙概念的出現似乎驗證了穿越這一現象,人們開始幻想通過穿越來改變自身的命運。但不管是夢境還是穿越,我們都要對當下的自己負責,這也是對未來的自己負責。就算真的到了人類可以隨意穿越平行宇宙的那天,我們也無法保證另一個我的未來是否會過得比現在幸福。

  穿越回去的人殺死了自己,那麼原來時空的自己便消失了,這又引發大家的猜想,或許那些失蹤的人真的去了另一個平行世界生活,但那個消失的人還會回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