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老牌樂團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今年爲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貢獻了兩場精彩演出。在東方藝術中心,4月9日晚的音樂會以西方曲目爲主,4月10日晚則是中國專場。他們演繹了中國作曲家許舒亞、徐孟東、葉國輝、陳牧聲、周湘林的5首原創作品,選自去年“上海之春”開幕演出“中華創世神話原創作品音樂會”。外國樂團演繹中國作品,不同文化的碰撞火花四射。

  今年“上海之春”的舞臺上,類似的跨文化音樂交流並不少見。4月11日晚,蘭州交響樂團將在上交音樂廳演繹俄羅斯作曲家佈列沙克·維克多·瓦西裏耶維奇全新創作的交響樂《敦煌與絲綢之路》。4月13日晚,指揮家呂紹嘉將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演繹波蘭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第六交響曲《中國詩歌》。這些寶貴的音樂實踐,是當代音樂與傳統音樂,世界音樂與中國音樂的對話。觀衆也將在這裏開拓藝術眼界,領略多元音樂魅力,從他者的眼光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

  讓外國樂團成爲中國文化的使者

  4月10日晚的“中華創世神話原創作品音樂會”上,五位作曲家的作品分別以《盤古開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牛郎織女》《鼎定天下》爲題,從不同的神話故事出發,創造性地呈現了中華文化的脈絡,傳遞了中華民族的創世精神。雖然題材類似,但作曲家們各顯神通,運用了不同的樂隊編制、呈現出讓人驚喜的多元風格。

  去年這些作品在“上海之春”首演時,演繹者從指揮家到樂團到合唱團,全都是中國陣容。這次交給一個歐洲樂團,聽起來有什麼不同?作曲家徐孟東說:“中國人要講好中國故事,也要藉助外國團隊講好中國故事。交響樂是世界語言,排練溝通非常順暢,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充分地表現了作曲家的創作意圖。”

  音樂會排練現場

  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博洋·蘇季奇說,自己很高興能來到這個古老的音樂節。“這是一場高難度的音樂會。這些作品讓我們瞭解了中國當代音樂的發展,以及和西方音樂的異同。我在塞爾維亞也曾演過中國作品,希望未來能有機會把這些作品帶到歐洲去。”

  “上海之春”歷來是扶植新作的舞臺,但像“中華創世神話原創作品音樂會”這樣,一連兩年上演,實屬罕見。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許舒亞告訴記者,此次再演,是希望加大“上海之春”原創作品的國際推廣力度,邀請國外知名樂團,面向世界推廣中國的優秀作品,提升音樂節的品牌影響力。他還透露,德國、意大利、塞爾維亞三個國家的樂團表現出參與的熱情,但最終因爲檔期選擇了塞爾維亞廣播交響樂團。許舒亞說:“要請進來,還走出去,這才能體現上海之春的國際性。”

  外國作曲家眼裏的中國充滿驚喜

  要演好中國作品,必須瞭解中國作品背後的歷史和文化。越來越多外國演奏家正通過對中國作品的演繹一點點靠近中國,成爲中國文化的使者。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外國作曲家正在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中獲得創作靈感。

  敦煌,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絲綢之路上,見證着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交融。俄羅斯作曲家佈列沙克·維克多·瓦西裏耶維奇的新作《敦煌與絲綢之路》,用國際通用的音樂語言詮釋絲綢之路和敦煌文化,實踐着中國元素的世界表達。作品分爲《朝聖敦煌》《祝福綠洲》《莫高聖禮》《藝術聖殿》《絲路情歌》等九個樂章,時長70分鐘。這樣一部作品,由來自中國西北的蘭州交響樂團演奏再合適不過了。

  波蘭作曲大師潘德列茨基的第六交響曲《中國詩歌》,令上海樂迷期待已久。潘德列茨基是中國的老朋友了,2017年首演《中國詩歌》展示了他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這部作品實際上更接近一部聲樂套曲,歌詞是八首中國詩歌的德語譯文。作爲東西方文化的對話,這場音樂會將由上海樂迷熟悉的指揮家呂紹嘉和上海交響樂團本樂季駐團藝術家託馬斯·鮑爾共同演出。《中國詩歌》用交響樂的形式、現代的作曲技法令人驚喜地詮釋了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其中蘊含了潘德列斯基對中國詩詞、中國文化的熱愛,也蘊藏了他獨特的音樂密碼。

  潘德列茨基

  無論是中國作曲家爲創世神話譜寫的旋律、俄國作曲家的《敦煌與絲綢之路》還是波蘭作曲家的《中國詩歌》,都是以交響樂的語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詮釋。“上海之春”搭建起一個廣闊的國際平臺,歡迎八方來客在這裏深入交流。新的靈感正在這裏迸發,中國文化正從這裏走向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