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汽車確實燒錢,賈躍亭花掉了這麼多錢,找了這麼多有錢的老闆還是沒把車給造出來。汽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整車的零部件就有1萬多個。這1萬多個零部件就涉及到1萬多個模具。哪怕只有一個模具做不好,整臺車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另外在後期的組裝等過程中,任何一個工藝上出現問題,也會讓整臺車出現問題。

  過去幾年許多中國富豪爲了實現中國汽車的彎道超車,都紛紛投入到新能源造車中。許多人認爲在傳統領域,國際大品牌已經搞了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了,中國汽車很難競爭。現在新能源汽車來了,就給了中國企業新的機會。

  汽車不管是新能源,還是傳統的汽油車,說到底還是造車。蔚來汽車的老闆李斌曾經說過,新能源造車的門檻是200億。這也是剛好是蔚來融資的額度。蔚來燒掉了200億,也總算是燒出了一些門道,雖然距離特斯拉還有差距,但是蔚來好歹上市,而且還交付了上萬臺車。

  不過相比之下,許多小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日子就不好過了。除了蔚來之外,名氣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應該就是小鵬汽車了。小鵬汽車跟蔚來汽車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創始人之前都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鵬汽車的老闆何小鵬是UC的聯合創始人,UC賣給阿里之後,他至少套現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現金。李斌則曾經創辦了三家上市公司。不過如今小鵬汽車跟蔚來汽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小鵬汽車去年全年的銷量才482臺,今年的一月份雖然完成了905臺的交付,但是蔚來已經完成了3989臺的數量。不過到了二月小鵬汽車的銷售就只有55臺了。其實連小鵬汽車的員工都驚訝公司的車是如何賣出去的。

  說實在的從小鵬汽車的定位上來看,就有一些問題。小鵬汽車就用創始人何小鵬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名字說起來非常土。目前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大部分是追求時尚的年輕人。顯然單單是這個名字就讓這個品牌扣分不少。

  何小鵬的這個做法,跟董明珠把自己的頭像加到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上非常相似。這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己的消費者。產品的功能跟定位,我們在這裏不做討論,說白了外國車企上百年的積累,不是新能源車企幾年就可以顛覆的。

  做汽車不是搞互聯網,它需要實打實的技術。比亞迪、吉利搞了好幾年,都不敢說要顛覆外國汽車,這些新能源汽車的創業者卻一來就要說顛覆。或許他們已經習慣了互聯網的那一套,不過做汽車可不能這樣。

  互聯網搞不好,最多自己倒閉了。汽車可影響到消費者的人生安全。小鵬汽車的融資也十分強大,至今這家公司已經完成了140萬的融資。按照何小鵬的計劃,公司還要再融資60億。這可能也是李斌所說的200億門檻。

  不過已經燒掉了140億,何小鵬卻纔燒出了去年482臺汽車的銷量。現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就是跟當年的光伏產業一樣。都是在官方補貼跟熱錢催生下一個畸形行業。即使是特斯拉也有不少的缺點,因爲充電始終是一個問題。按照目前的技術,新能源汽車暫時還取代不了汽油車,最多隻是市場的一個補充而已。

  何小鵬在去年小米上市的時候,還曾經花了5千萬美元認購小米股份,如今小米的股票也跌了不少,何小鵬最少被雷軍坑了2個億。不過當年雷軍也曾經幫助過何小鵬,如果沒有雷軍,也不會有何小鵬的今天。

  中國人有時候就是太聰明瞭。吉利的李書福現在也在搞新能源汽車,不過卻賣得不太好。不過李書福就想了一個辦法,成立了一家打車公司,然後把自己的車賣給自己。左手到右手補貼就進了口袋,然後用新能源來跑專車,價格優勢自然就更大。這樣一來打車公司的業務也搞起來了。現在李書福這個打車公司估值也突破100億了。

  如果何小鵬的車賣不出去,不妨學一學李書福。燒掉140億去做新能源汽車,卻一年才賣482臺,老闆還被雷軍坑2億,中國需要的不是會耍小聰明的企業家,也不是大富豪,而是有真正工匠精神的企業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