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近日,利比亚局势紧张,冲突再起,“国民军”向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发出最后总攻。“国民军”司令、利比亚军事强人哈利法·哈夫塔尔(Khalifa Haftar)在Facebook上发表录音:“我们来了,的黎波里!”他誓言要占领利比亚首都,结束国内混战。作为“美国公民”的哈夫塔尔能否如愿以偿?他究竟是利比亚的“救世主”还是“卡扎菲第二”?

  利比亚再现战火,“国民军”面对调停无动于衷

  本月4日起,控制利比亚东部的“国民军”武装与控制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军队发生交火,意图夺取首都的控制权。8日,“国民军”空袭的黎波里迈提贾国际机场,致使数千人撤离,机场一度关闭。9日,双方的战火蔓延至南郊。截止10日,利比亚的持续内战已经造成至少51人死亡。

  利比亚“国民军“”士兵离开班加西,前往的黎波里增援部队。

  民族团结政府军队。

  受到影响的的黎波里迈提贾国际机场。

  联合国安理会和七国集团紧急撤离驻利比亚人员,并发出严正警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于7日发表声明,称美国对的黎波里冲突“严重关切”,要求哈夫塔尔“立即停火”。面对调停,哈夫塔尔带领的“国民军”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

  哈夫塔尔:从“亲信”到“反叛头领”再到“卡扎菲第二”

  哈夫塔尔作为利比亚国内的大军阀,是利比亚内战的关键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二字来概括,哈夫塔尔从“卡扎菲挚友”变成“反卡扎菲先锋”,身为“美国公民”却受到俄罗斯撑腰。

  据外媒报道,1969年,哈夫塔尔与“自由军官组织”其他成员一起,协助卡扎菲发动推翻伊德里斯国王的政变,拥护卡扎菲上台。在卡扎菲的早期政治生涯中,哈夫塔尔是他的左膀右臂,稳坐利比亚政坛第二把交椅。1987年,哈夫塔尔在利乍内战中被俘,这使卡扎菲颜面扫地,想趁机除掉哈夫塔尔。从此,两人决裂,哈夫塔尔与美国结盟,站在了卡扎菲的对立面。1990年,亲美派乍得政府被推翻,哈夫塔尔逃亡美国,开始了20年的政治避难,并获得了美国公民的身份。

  2011年,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反对派在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下,一举消灭卡扎菲政权。自卡扎菲死后,利比亚局势陷入动荡,临时政府无力国内控制局面。2014年起,作为大军阀的哈夫塔尔开始对利比亚各地的伊斯兰民兵武装进行剿灭,“国民军”逐渐强大。由“国民军”支持的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与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开始了“双政府”对峙。

  卡扎菲死后,利比亚依旧没有迎来和平。

  对于哈夫塔尔适时进退的行为,CNN将其称为“终极实用主义者”,而在一些利比亚当地民众的心里,哈夫塔尔表现出的极大野心非常像“卡扎菲第二”。

  哈夫塔尔能否平息利比亚?

  卡扎菲之死并没有给利比亚带去光明。相反地,由于利益冲突和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利比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国民代表大会宣布民族团结政府为非法,利比亚由此陷入东部和西部两大政治势力对峙、国家统一与政治和解停滞的僵局,极端组织趁虚而入。

  红色为国民代表大会势力范围,绿色为民族团结政府势力范围。

  3月底,民族团结政府总理法耶兹·萨拉杰(Fayez el-Sarraj)和哈夫塔尔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会晤,商定今年年底以前举行大选。国际社会也呼吁用和谈的方式解决利比亚国内分歧。4月5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往利比亚试图说服哈夫塔尔,结果遭到拒绝。哈夫塔尔转而向民族团结政府开火,发誓要完成利比亚的统一。

  左:哈夫塔尔,右:萨拉杰。

  那么,哈夫塔尔能做到吗?

  据悉,国际力量支持哈夫塔尔“国民军”的,只有俄罗斯、埃及和阿联酋三个国家。西方许多国家虽没有直接表明支持态度,但在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面前,它们对于哈夫塔尔态度暧昧。据了解,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已占领了利比亚的南部油田,并控制着沿海的大部分石油设施。

  其次,难民问题是欧洲的一大块心病。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认为,哈夫塔尔是稳定利比亚和减缓移民涌入欧洲的关键。毕竟,他们希望向欧洲涌入的是石油资源,而不是人。

  最后,哈夫塔尔虽有“美国公民”身份,但在近些年内,哈夫塔尔与俄罗斯越走越近,甚至有背离美国的迹象。美国与北约支持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但哈夫塔尔和“国民军”却是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的拥趸。2016年,哈夫塔尔高调登上俄罗斯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俄罗斯也被视为“国民军”最大的后备力量。哈夫塔尔与利比亚,成为了美俄大国博弈的筹码。

  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猜测,无论哈夫塔尔能否得到世界的支持,他接管利比亚政权的日子指日可待。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