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都听过,肉毒毒素是微整形界的“明星产品”,其除皱效果让不少爱美人士都爱不释手。其实,除了美容功效外,肉毒毒素还大有用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副主任伍少玲教授介绍,肉毒毒素注射可以改善肢体痉挛症状,在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精准定位寻找“痛点”,改善肌肉痉挛

  今年70多岁的陈老先生因为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已有8年多了。近两年来,陈老先生的肢体、特别是肩部周围和手部肌肉痉挛明显,肩关节内收和拳紧握使日常护理和擦身困难,特别是到了夏天,腋窝和手掌还会出现皮肤溃疡,这让陈老太太觉得十分心痛。“之前老头子在多家医院住院,也曾接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去年8月,陈老先生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就医。伍少玲教授分析,之前陈老先生在外院注射效果不满意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部分医院根据解剖标志和肌肉走行来定位和进行注射,不能实现精准定位,而少数有超声引导注射的医院对定位、痉挛评估和剂量掌握方面欠经验。

  伍少玲教授带领团队对陈老先生肢体痉挛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后,在超声引导下为他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伍少玲教授介绍,肉毒毒素注射是通过超声的精确定位、靶点注射,避免药物误入血管或穿刺过程损伤神经,以改善肢体痉挛,减少患者的痛苦的一种治疗方式。

  针对肩关节内收痉挛情况,伍少玲教授酌情加大了陈老先生的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注射剂量,而对于拳紧握,在超声引导下对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和拇短屈肌进行精确定位和分点注射。注射后第4天,陈老先生的肌张力开始减低,被动牵伸比之前容易了许多。

  伍少玲教授和治疗师、家人充分沟通后,增加陈老先生每天肌肉被动活动和牵伸时间。在注射后第10天,治疗团队为陈老先生量身制作了手部支具,让他休息时手指得以固定和牵伸。同时,康复科护理团队针对陈老先生的皮肤溃疡,进行细心换药。经过3周多的治疗,陈老先生的肢体痉挛明显改善、皮肤溃疡基本痊愈,在家人陪伴下,陈老先生开心地回家了。

  专家提醒:注射效果因人而异,康复训练很重要

  由于肉毒毒素注射效果一般维持半年,今年春节刚过,陈老太太带着陈老先生又过来了,这次情况比上次更严重。除了肩关节内收和拳紧握外,还出现左手手指紧紧并拢、左足足趾屈曲和并拢的问题,指/趾间出现皮肤破溃,需要用棉花隔开以减少挤压。

  “由于陈老先生春节前一直都在家,冬天天气比较冷,家人较少推轮椅带陈老先生外出晒太阳和活动。陈老先生自己也较少主动活动,家人也疏忽给他每天足够的肢体被动牵伸,因此这次情况比上次严重。”伍少玲教授解释道。

  在评估了陈老先生的情况后,伍少玲教授和郑修元主治医师考虑上肢和下肢注射总剂量较大,决定分两天为陈老先生进行注射。先注射上肢的肌群,在参考去年方案基础上,增加了手部蚓状肌和背侧骨间肌的注射。

  同时,注射前在手部皮肤涂抹利多卡因乳膏,减少注射痛苦。注射后一周,陈老先生可以自己完成部分肩外展、伸肘活动,手指和足趾伸展较注射前明显改善,家人可顺利进行日常擦洗手掌心和足趾间的皮肤清洁。看到陈老先生的情况大有好转,陈老太太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出院时,为感谢康复科医护的精心治疗,陈老太太特意送来了鲜花和感谢信。

  伍少玲教授表示,肉毒毒素注射的维持效果是因人而异。对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应在注射后加强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和主动活动;而对于后遗症期患者,则加强肢体被动牵伸和鼓励患者在现有功能情况的主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范围,辅助支具固定和牵伸,延缓肢体出现严重痉挛。但当出现肢体由于肌张力增高主动或被动活动明显困难时,可再次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肉毒毒素注射改善痉挛效果好、起效快,避免口服药物引起嗜睡等副作用。”伍少玲教授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