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恆星形成之初,會有一個大範圍的塵埃集團,這些塵埃相互碰撞結合就形成了恆星的基礎,在恆星形成的時候它會靠引力將附近的塵埃全部吸引過來,在距離它較遠的地方,這些塵埃同樣會互相積聚成爲一個繞着恆星環繞的恆星。

  因爲引力作用,恆星附近很難出現大型的行星。比如說水星,它的個頭很小,甚至還不如某些行星的衛星大。這是因爲形成水星的部分塵埃被太陽吸走了。反而在離恆星較遠的地方可能出現大型行星,因爲這裏的塵埃不會受到恆星引力的太多影響。比如木星,土星這些大行星全部都處於遠離太陽的軌道上。

  人們曾認爲,其他星系中的行星也應該符合這個道理。但是自從90年代人們首次發現系外行星之後,人們發現了很多刷新人類認知的行星。比如飛馬座51b。這個行星非常之大,它的體積有兩個木星那麼大,但是質量只有木星的50%,它距離母星非常的近,以至於它公轉一週只需要4天。因爲距離恆星太近,這個行星的大部分物質處於氣態,因此它的密度纔會非常小。但是在一個大恆星附近怎麼會有一個大行星呢?這並不符合人類對引力的認知。或許這個星系本該出現雙星系統,不過這個行星因爲質量小了一些沒有發育成恆星,就變成了一個大行星繞着一個恆星轉。

  有些大行星距離恆星過近,有些反而會遠離行星,人們在25億光年外發現了一個距離母星170億千米的大行星。要知道地球到火星的軌道只有數千萬公里。一個距離170億千米的行星幾乎超過的恆星的引力範圍。在遠離太陽的地方應該只有破碎的小行星帶纔對,因爲恆星的引力到了這裏變得非常小,很難使塵埃積聚起來形成行星。

  對於這種不符合常理的行星,我們只能說宇宙太大了,什麼星星都有。在宇宙中還有很多我們難以理解的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