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對《西方經濟思想史》系列的讀書筆記和一些思考。由於上這門課的時候耽於玩樂,沒有認真學習而是馬馬虎虎水過去了,因此現在特對該課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回顧,更多是對我自己讀書和思考的鞭策,很慚愧,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存在一些遺憾,作為給予讀者的閱讀材料則顯得過於單薄,且難以避免出現紕漏,希望能夠得到理解和原諒。

5-17世紀中葉,西歐處於封建主義統治之下,這一時期的思想界,教會著佔據主要地位。在五到十五世紀,封建社會早期和興盛時期,經院哲學大行其道。

經院學派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典時期的希臘羅馬,包括:犬儒學派(奠基人是狄奧根尼)、斯多噶主義(代表人物即是「飛矢不動」的芝諾)、伊壁鳩魯主義。

而經院學派的代表人物,13世紀經院神學家、多明我會修士聖託馬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足以說是大名鼎鼎,無需多言,但他作為一個哲學家和神學家的部分與本文並無太大聯繫,此處僅對他的經濟學思想做一個簡單的闡釋。

阿奎那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

1.用神學觀點論證了封建等級制、封建自然經濟和封建農奴制的合理性。這部分並無太多瞭解。

2.認為貨幣是由交換產生的,是人們有意識活動的結果。阿奎那認為,貨幣由於其金銀本身具有的物理屬性不會發生變化,因此在交換過程中其價值亦不會發生變化。事實上,由此可以引出,高利貸由於其價值增殖(而這部分增殖是不公平的,具有「罪孽」的,不符合嚴格正義的標準),本質上是一種勒索行為。

3.從教會和封建領主利益出發來解釋商業和高利貸。 如上文所述,阿奎那認為高利貸是一種勒索行為。但是他認為這是由於貨幣本身其具有精確數額,且其借貸過程的目的即是被消費,因此,在這一點上與房屋等不動產的租賃過程產生區別,又與賒購賒銷和投資行為進行了區分。

4.提出了「公平價格」理論(iustum pretium)。託馬斯阿奎那的公平價格是針對賒買賒賣這一行為而言的,即是市場上原本有的「共同價格」。交易的價格不能圍繞其波動過多。而賒購賒銷與借貸不同,它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商業行為更加地順暢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的權利人付出的「等待」,也即賒買賒賣的「時間差」是可以被納入到公平價格的範疇。但,最後成交的價格若是相去甚多,則又具有了「高利貸」的性質。那,誰是高利貸中有罪的一方,這個就由成交價格與公平價格是正向的偏離還是負向的偏離決定的了。

其實從中可以看出,阿奎那的所謂「經濟學」,更像是為了他那一套宗教世界觀倫理觀服務的工具而已,從價值判斷,即我的外經史老師在第一節課時提到的,經濟思想史研究中的問題,「各個學派對誰有利或為誰謀利」的角度上看,於今天並無太多的參考價值,他關注的更多是人的「基督徒」身份而非是世俗意義上的人。由此,他的理論的出發點也就是教義,而非是一些關於認識的假設。其本質是封建主義、反資本主義的。

而到了16、17世紀,西歐社會本身出現了新的情況。

當時的現實情況是,經濟上,西歐的封建自然經濟日趨瓦解,資本主義經濟關係在封建社會內部開始萌芽和成長,資本原始積累過程開始了。而地理大發現擴大了市場,促進經濟發展,加速了原始資本積累。政治上,處於封建王權和封建領主割據統治下國王與商業資本家結成了聯盟,共同反對封建主。而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雖然封建神學仍佔統治地位,但產生了資產階級的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清風不斷地洗滌西歐大地,重商主義者粉墨登場。

重商主義的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5到16世紀中葉是早期重商主義活躍的時期,代表人物包括英國的約翰海爾斯和威廉斯塔福德,以及法國的孟列克欽,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中葉則發展為晚期重商主義,代表人物包括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董事託馬斯孟和法王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柯爾培爾。

重商主義一以貫之地主張,貨幣(金、銀)本身就是最好的財富,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貨幣。

既然貨幣是財富,那麼財富來源於何處呢?

重商主義者認為,財富來源於金銀的開採,亦來源於流通活動。流通活動使得財富得以增殖。而站在國家的框架下,要使得一國的財富增加,國內貿易是斷無所謂的,唯有國際貿易能實現這一目的。

那麼,既然如此,「少買多賣」,出口大於進口,實現貿易順差也就應該成為國際貿易的最高準則。黃金是最好的財富,為了獲得黃金,國家的生產活動應該著眼於國際貿易而非國內貿易,而這必然將工場手工業的重要性大大地提升了。

那麼,如何使得這個過程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呢?這就需要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強力介入,獎勵出口,保護關稅甚至於壟斷對外貿易。

而晚期重商主義相對於早期而言,則進一步地有所發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早期重商主義叫做貨幣差額論或貨幣主義,而把晚期重商主義叫做貿易差額論或真正的重商主義。這是因為,早期重商主義者更具有極端主義色彩,他們認為政府應該禁止貨幣外流而鼓勵金銀流入。而晚期的重商主義者呢,則主張金銀可以留出,但流入應該大於流出。

早期的重商主義者認為,貿易順差是最高的價值追求,因此,並不反對原料產品的出口;而晚期重商主義則主張限制乃至於禁止原料出口,進口則需要原料多於成品,進口原料、工具,出口本國的製成品。這樣一種模式更應該被發展。

事實上,從上可以看出,晚期重商主義相比於早期重商主義,開始更加註重生產領域了。他們認識到生產對於對外貿易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亦被成為「重工主義」。

而晚期重商主義對於早期重商主義更加重要、本質的批判在於貨幣領域。

早期重商主義堅持的是G—W—G』的流通公式,他們將貨幣看作貯藏手段,以貯藏貨幣形式積累財富,而財富的增加來源於上述的金銀礦的開採和對外貿易順差。晚期重商主義則是堅持貨幣的G—W…P…W』—G』的運動公式,把貨幣看作是在運動中增殖自身的手段,看作貨幣資本,主張把貨幣投入流通以帶來更多的貨幣,這樣的認識更加的深刻。

當然,早期重商主義者要求每一次貿易都出超,隨著實踐的發展,他們逐漸認清了現實。晚期重商主義者主張只需貿易總額出超就夠了。

總體上看,重商主義相對於經院學派是進步的、資產階級的。在回答「它為誰服務」的時候,可以毫不猶豫地喊出「資產階級」。同時,它也是不足的,事實上,即使是它自身的發展軌跡也可以看出,「貨幣是最好的財富」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需要修正,而在修正的過程中,生產領域的重要性不斷地被提高。隨著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興起,執著於流通領域的重商主義必然被淘汰,而隨後,偉大的、光輝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