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醫藥原料搜索,用化學加百科專業

  導讀

  在中國要想發家致富,幹哪一行好?經商、金融或者IT?少有人會說,搞科研也能賺大錢。2017年3月,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研究團隊的無氟氯聚氨酯發泡劑專利,以5億人民幣的價格授權給了一家國內企業,創了記錄。在今年2月28日發佈的科技成果合同金額排名中,憑藉一己之力,畢玉遂讓山東理工大學在所有高校中拔得頭籌,比第二名的清華大學還多5000多萬,更將一衆名校遠遠甩在了身後。一所不知名的普通地方院校,怎會有這等人物?畢教授團隊的創富神話如何締造?

  跳轉閱讀

  響水化工爆炸事件驚動了黨中央,震醒了全國公衆,原來化學工作者這麼不容易!

  畢玉遂教授在辦公室。攝影:邸利會

  撰文 | 邸利會

  不仰仗別人的城堡

  3月的初春時節,在位於淄博的山東理工,我如約見到了畢玉遂教授——他和照片上沒有什麼兩樣,身材高大,和藹親切,言語間帶着鄉音。

  因爲新實驗室還在裝修,他帶領我參觀了原來的實驗室。說實話,老舊的讓我有些意外,木門的鎖似乎已壞掉,用皮筋彆着,門上貼着一張A4紙,印着四個字“隨手關門”,門外是堆積的泡沫廢料,用黑色垃圾袋包起來,碼了一排。

  雖然才早上8點半,研究生們已經開始忙碌。推門進去,實驗室內略顯凌亂,紙杯中殘存着黃白色泡沫,幾塊切割的泡沫材料堆在一邊,試劑、藥品、工具混雜其間,感覺像一個未來得及打掃的泡沫戰場。

  畢玉遂實驗室內景。攝影:邸利會

  生活中泡沫這樣的東西,往往被我們忽視。可只要看一下週圍,實際上它們已是無處不在。坐着的沙發、躺着的牀墊、牆上的噴塗、立着的冰箱、吹着的空調、屋頂的熱水器、道路上的汽車、地下的管道,都有它們的蹤影。

  泡沫如果放大了看,裏面都有孔隙,要產生這些孔隙,就需要發泡劑。這麼看,發泡劑這種物質,可以說是十分的基本了。

  在聚氨酯泡沫行業,過去70多年來,歐美發達國家先後開發了四代發泡劑,壟斷着全球市場,掌握着下游行業的命脈。但這四代發泡劑,一直含有氟氯,都是氯氟烴物質。這些物質會破壞地球臭氧層,尋找更環保的替代品,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之前的四代聚氨酯物理髮泡機,均含有氟氯

  2002年,偶然間從泡沫材料行業得知這個難題後,一直從事有機合成的畢玉遂想嘗試一下,設計怎樣的發泡劑分子結構,在無氟氯的同時還能滿足使用方面的要求?

  深入調研後,畢玉遂發現,過去做的四代產品,都是物理發泡劑,不參與形成泡沫的反應,而且在這條技術路線上,國外公司已經佈設了強大的專利網,如果沿着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做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已經沒有意義。

  “看了這些東西,我們覺得不能再走他們的路了,因爲都有專利的保護,佈局是很完善的,等於說人家已經劃了地盤,蓋了大樓,你再去人家地盤上,幫助人家去完善,從知識產權角度想,你怎麼做也是人家的東西,跑不出人家的圈子”。畢玉遂說。

  他決定另闢蹊徑,做化學發泡劑。

  祕密研發

  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做研究,要面對一些困難,比如難以申請國家的相關科研經費。

  “申請過經費的都清楚,在申請書上有一欄需要填寫,現有的研究基礎是什麼,可這項研究之前沒人做過,也沒發過什麼論文,研究基礎是零。” 畢玉遂說。

  不申請經費,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更要緊的原因——爲了保密。

  隨着研究的深入,畢玉遂意識到,這項研究不僅具有重大的環保意義,而且具有巨大的產業價值,不可以隨便把想法透露出去,不能寫申請書,更不可以發論文。

  “我們感覺這個東西很有價值,對聚氨酯行業很重要,對我們國家很重要。發論文要交版面費,如果發論文就等於送錢過去還告訴人家我們做了什麼,這叫什麼事情,不能這樣做吧。” 畢玉遂笑着說。

  就這樣,只是靠着當老師的工資、朋友的資助,研究一做就是十多年。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從2002年開始思考這一難題,經過6年的理論研究,初步的想法在腦中形成了。

  2008年暑期,畢玉遂的兒子畢戈華回國探親,原本訂好往返機票還要回維也納大學化學系繼續讀化學碩士,但基於發泡理論已經獲得突破,需要馬上開始試驗研究,畢戈華決定中止留學,與父親一起開始了化學發泡劑的合成和發泡實驗。

  經過一年半左右的實驗,2010年的冬天,第一個樣品終於在實驗室研製成功。

  爲了保守祕密,從一開始,合成發泡劑的實驗只有他們父子二人蔘與,合成的原料要保密,合成方法要保密。畢玉遂擔心,第三方參與進來,萬一無意中說出去造成泄密,那損失就大了。

  事實上,不僅是在實驗室,在中試階段,畢玉遂也做到了“滴水不漏”。中試是在山東當地的工廠完成的,而且是分段進行,最後再組裝起來,保密工作可以說做的很到位。

  硬盤被盜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有風聲走漏了出去。

  樣品研發成功沒幾天,一位朋友告訴畢玉遂,一家跨國公司很感興趣,想檢測一下樣品。對方對新技術的反應如此迅速讓人喫驚。

  原來,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畢玉遂無意中聊到自己正在做新的發泡劑,是環保的,無氟氯的,這位朋友當即表示,願意介紹國外的公司,把成果轉化出去。

  2011年的3月17日,畢玉遂至今都清晰地記得這一天。

  一大早,他和畢戈華以及兩名學生,裝了2500毫升的樣品,一路開車南下,歷經9小時車程後,到達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某高分子實驗室。該實驗室是應這家外國公司委託,進行此次的第三方檢測驗證。

  整個過程頗有幾分緊張——不留任何實驗紀錄,不寫在紙面上,不在計算機中,所有的流程都只刻印在腦中。

  因爲簽訂了保密協議,畢玉遂他們一直緊盯着樣品,保證始終在視線範圍內;對方要求加多少,就給加多少,絕對不能有一滴樣品外漏,連沾到衣服上也不可以。

  幾個月後,檢測報告出來了,這家外國公司對實驗結果比較滿意,接着邀請畢玉遂他們到該公司位於德國的實驗中心訪問,做進一步試驗檢測。

  在國外做的檢測實驗與在國內一樣,所有的實驗,都在畢玉遂和畢戈華的視線範圍內,直到發泡完成。面對實驗現象和檢測結果,該公司的技術人員豎起了大拇指。試驗完成後,該公司希望能繼續合作,不過要求提供半噸產品。

  畢玉遂告訴我,這讓他難以接受:“那不可以,我們的產品還沒有得到專利保護,這是原則問題”。就這樣,與外商的合作就此終止。

  “我不着急,因爲我知道這是個好東西,” 畢玉遂回憶起來說。不過,他還是想的有點天真了。

  2013年的國慶節,是畢玉遂又一個不會忘記的日子。那一天,照常來上班的他像往常一樣,乘坐着電梯上到了實驗室樓層。

  “我上來一看,實驗室的門鎖給撬了,我立馬想到,一定是被盜了,結果,我的實驗室,我夫人的實驗室,我研究生的,所有與我相關的實驗室全部被盜,我立即報了警。”

  緊張萬分的畢玉遂也向學校分管安全的校領導、安全部門彙報了被盜情況。

  畢玉遂相關實驗室的門鎖在國慶前夜被撬。

  趕到的刑警隊對現場進行了勘察,發現這些實驗室共計18臺電腦的硬盤全被摳了去。警方分析,對方並不是來偷計算機的,因爲這些2002年買的計算機,一個硬盤的價值不過幾十塊錢,加在一起不過千元,不值得冒這麼大的風險。

  很大的可能是,這是一場精心謀劃的盜竊,下手時間放到了國慶假期的前一晚,目標非常明確,針對的是發泡劑的技術機密。

  好在一直謹小慎微的畢玉遂並沒有留存任何的紙質材料,計算機裏除了一些檢測報告外,別無他物,對方摳去的真的就是十幾塊廢舊的硬盤。不幸中的萬幸是,盜賊也並沒有發現樣品在哪。

  根據公安部門的建議,畢玉遂第二天就給辦公室換上了防盜門,購置了保險櫃。迄今,這個案子也沒有告破,但新發泡劑的價值顯然已讓人垂涎。

  柳暗花明

  這次硬盤被盜讓畢玉遂感到,對技術進行專利保護已刻不容緩,但具體實施起來,卻有諸多難處。

  一開始畢玉遂也找過當地的專利代理,但交談後發現,對方的業務水平難以勝任,貿然申請達不到保護效果。此時,距離樣品問世已經過去了5年,除了申報了四件國防專利、開了一次宣傳性質的鑑定會外,專利保護進展緩慢。

  轉折出現在2016年的2月。

  此時,新上任的校長王學真分管科技,他知道這個項目以後,以學校的名義立即向國務院有關領導寫了報告。僅僅幾天之後,國務院領導即做出了批示。畢玉遂的項目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發改委、科技部、環保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組織專家先後對項目進行了調研。

  這一年的5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派出的專家工作組進駐學校,幫助山東理工大學進行專利的佈局、撰寫與申請工作。

  說起這一工作組,陣容堪稱豪華,審查員、代理人都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經驗,是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一流專家,十分資深,一些代理人也有多年的涉外專利代理經驗。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化學發明審查部處長唐少華全程參與了這一工作,他在這個崗位工作也快30年了。對於畢玉遂的小心謹慎,他很是欣賞:“如果過早草率的公開,又沒有得到很嚴密的保護,這個損失將是蠻大的。”

  而這一次,這個雪藏了6年之久的“祕密” 終於可以放心披露了。

  從週一到週四,工作組就已經撰寫的專利草稿、研究內容與畢玉遂團隊進行了全面分析、反覆的溝通與確認,之後唐少華獨自返回北京進行專利檢索。很快,工作組收到了他從北京發回的短信:“經過檢索,無氯氟聚氨脂化學發泡劑是革命性的顛覆性的發明,是重大的理論創新和技術發明”。

  看到這一信息,在場的人都很喫驚。

  “就好比一塊處女地,別人是從西往東走,畢教授是不同的研發思路,是從東往西走。其實,別人也很接近了,但可能是因爲一些固有觀念,覺得山窮水盡了,就放棄了,畢教授他們很幸運,從另一條路走覺得比較平坦,順利走通了。”

  唐少華告訴我,更要緊的是,從化學原理上說,畢玉遂他們的這一發明達到了一個里程碑,“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了,因爲作爲有效果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目前研究這麼白熱化的階段,不可能有漏網的,也就是說,今後也不可能有聚氨酯發泡劑比他們的更好了,沒有了。”

  2016年12月,這一類新物質 CFA8 其中的四個發泡劑分子獲得美國化學會確認並完成CAS 號註冊。2017年,由2件核心專利、3件 PCT 國際專利,42個外圍專利組成的專利網佈局完成。

  這些反覆重疊覆蓋的專利構築起了好幾道防線,外圍就像是用籬笆牆圍起來的一大片土地,往裏是一道磚砌的牆,將這塊新發現的處女地圈起來,第三道防線用鋼筋水泥土築就,第四道是最爲堅固的不鏽鋼,將最核心的發明包在裏面。

  經過專業團隊的幫助,這一下,穩了。

  5個億

  2016年的10月,專利佈局已接近完成。一位北京老闆突然聯繫畢玉遂,“你來吧,這個事情我們看看怎麼做”。

  這位老闆是畢玉遂一年多前在飯桌上認識的,想不到一年後再次有聯絡。

  事實上,過去這一年,這位老闆透過各種關係,諮詢了北京的各個科研院所、知識產權局等,一直在跟蹤留意畢玉遂他們的技術。此番突然來詢,定是要打算出手。

  接下來的談判,學校以一位副校長帶領,由財務處、法務處、資產處、科技處組成,力爭談出好價錢。經過幾輪交鋒,2017年3月,畢教授團隊研發的專利技術以20年獨佔許可(美國和加拿大除外)授予了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總價5億元,創造了迄今爲止全國高校專利授權的最高紀錄。

  由於泡沫的應用無處不在,小到牀墊、沙發、冰箱、汽車,大到板材、管道,性能良好、環保優異的新型發泡劑將對諸多產業發生影響,一是爲淘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發泡劑提供了替代品,二是打破綠色貿易壁壘,促進產業升級。

  用新型化學發泡劑生成的泡沫可以用於管道保溫。圖片:邸利會

  根據我國環保部門的要求,到2025年底,聚氨酯所有的應用領域都禁止使用目前主流的第二代物理發泡劑,太陽能熱水器和管道兩個子行業需在2020年優先淘汰。

  2016年10月25日,近200個國家在盧旺達基加利簽署協議,發達國家將從2019年首先減少氫氟碳化物(目前主流的第三代物理發泡劑也屬於此類)用量,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將從2024年凍結使用。

  氫氟碳化物爲強效溫室氣體,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01年的報告,HFC-245fa百年內吸熱是二氧化碳的950倍。氫氟碳化物已經成爲目前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其排放量以每年10%~15%的速率增加。

  而經過測算,這一新型化學發泡劑在全球推廣使用,可每年減少40萬噸氟氯烴使用,摺合3.2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環保需求,新型發泡劑的使用也利於破除綠色貿易壁壘。

  發達國家早已禁止第二代物理發泡劑的使用,出口的冰箱、電熱水器等相關企業必須使用第三代。由於已經使用第四代產品的歐美等發達國家率先管控氫氟碳化物,我國冰箱、空調等出口產品必須符合他們的要求。

  在交談中,畢教授透露,國內某著名冰箱企業已經開始與補天公司接觸,正在試驗研發新的化學發泡劑,以替代第四代物理發泡劑用於冰箱生產。

  “這個化學發泡劑,一旦與異氰酸酯反應就會放出二氧化碳而發泡,是無毒的,是最環保的。隨着我們國家響應《巴黎協定》,環保力度加大,這個產品將來的意義會越來越大,而且是沒有可替代的終極產品。” 唐少華說。

  從成本角度,畢教授團隊研發的新發泡劑比之前的物理發泡劑第一代、第二代高,國內小企業要採用尚需時日;但因爲比第三代、第四代要低的多,一些大型的國內企業,以及歐美市場會首先採用。

  事實上,該產品在北美市場推廣後,已經獲得了積極響應。2018年1月,新型發泡劑已經出口美國。

  2018年8月,補天公司年產10萬噸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項目開工奠基,畢玉遂作爲發明人參加了奠基典禮,揮鍬剷土,見證了一項實驗室成果的成功落地。據說,這一項目將在今年建成投產。

  源於市場,造福社會

  至此,從2002年的選題到理論研究、實驗、中試、專利保護、產業化,一晃已是16年寒暑。

  “作爲一個老師來講,我的體會是,想把你的成果做到產業化應用,要具備一些必要的條件和能力。和企業怎麼合作,工業化常識,工藝流程的設計,廠房的設計,簡單的說如管線、設備、自動化控制等都要了解些,一個人什麼都懂是不可能的,但你得什麼都懂點。”

  1954年出生的畢玉遂畢業於山東省的一個專科學校,2000年晉升爲教授,2014年退休,2017年才被聘爲博士生導師。

  畢玉遂告訴我,之前他在專科學校呆了很多年,實驗條件有限,逼迫他只能做應用層面的研究,返回來看卻成了意外之福——

  在過去的這幾十年,他一直和企業保持了緊密的聯繫,研究題目也大多來自生產一線,面向產業化,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是接地氣的,市場迫切需要的技術。這可以說是源於社會,最後又造福社會了。

  值得說明的是,除了這5個億,如果進一步與國外的公司達成專利授權,還會有不菲的收入滾滾入賬。而在這分期支付的5個億中,拿首期支付的4000萬現金來說,除了學校獲得20%,納稅後,團隊拿到手的還有2000多萬。

  臨近結束,我問畢玉遂,面對突如其來的財富,如何自處?

  他說,之前做實驗欠了朋友的錢要還人家;新的研究課題已經開始了,需要錢,需要買設備,有了錢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出更多的成果;也會做一些慈善,回饋社會。

  “其實,我的生活也沒啥變化,早飯一個饅頭,一個雞蛋另加一包鮮奶,中午飯多喫點,晚飯兩碗粥,半盤青菜,再沒啥消費的了。幾十年來,除了開會從未旅遊過,我不大喜歡到處跑,搞科研也需要定力。我們搞科研的,夏天經常穿個大褲衩,披上白大褂就開始做實驗,就是幹活嘛,和農民兄弟沒啥兩樣,科學研究就是我們的生活,已經習慣了。” 畢玉遂笑着說。

  是的,唯一的不同可能是,如今他的勞動不僅正在改變有毒的泡沫行業,而且可以獲得之前不可想象的巨大財富。

  參考文獻

  1. 畢戈華等,新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研究及應用進展,《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第31卷第5期。

  2. 畢玉遂,高價值專利培育要有價值導向,《中國知識產權報》,2017年6月。

  3. 聚氨酯發泡劑:前有城牆,後有追兵,《環球聚氨酯》,2017年8月刊。

  4. Hydrofluorocarbon (HFC) Emissions in China: An Inventory for 2005–2013 and Projections to 2050, Xuekun Fang, GuusJ. M. Velders, A. R. Ravishankara, Mario J. Molina, Jianxin Hu, and Ronald G.Prin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50 (4), 2027-2034DOI: 10.1021/acs.est.5b04376

  5. Guus J. M. Velderset al. Preserving Montreal Protocol Climate Benefits by Limiting HFCs, Science 24 Feb 2012:Vol. 335, Issue 6071,pp. 922-923, DOI: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216414

  來源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知識分子(ID:The-Intellectual)”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