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就看【百科名醫】!

  我們每天都在喝水,但你真的會喝水嗎?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代謝產物的排泄、酸鹼平衡的維持以及體溫的調節等都需要水的參與。

  人們若科學飲水,對於促進健康長壽十分有益。但是大多數人的喝水方式都是錯的!

  6個“喝水誤區”你中過幾個?

  1.渴了才喝

  口渴是身體缺水的最後一個信號,當你感到渴的時候,體內的水分已經失去平衡,部分細胞已經處於缺水狀態。當人體失水達到體重的2%,人會感到口渴,出現尿少尿黃;當失水達到體重的10%,會出現煩躁、全身無力、體溫升高、血壓下降、皮膚失去彈性等症狀;人體失水超過20%的時候,會引起死亡。

  提醒大家:當你感到口渴或者注意到小便顏色不清亮透明,呈現深黃色時,一定要及時補水。事實上,事後補水遠不如提前喝水。建議大家,每天按時足量飲水,不要口渴了才喝水。

  2.口渴時一次性大量飲水或者只喝一小口

  小抿一口是不行的,這樣只能達到潤潤口腔和喉嚨,而體內的細胞還是“渴”的。但是一次性大量飲水也不好,胃可能承受不了,太大的飲水量還可能導致水中毒。

  3.運動時沒有提前補水

  運動前補水可以補充運動過程中因出汗導致的失水,否則運動過程中水分流失太多,體內電解質紊亂而產生心慌氣短、頭暈等症狀,而運動後再大量飲水的話,容易造成心臟負擔。

  4.運動或高溫流汗後猛喝涼水

  喝涼水、冰水對身體不好,尤其是運動後或大量出汗後,容易引發胃痙攣。

  5.喝過燙的水或茶

  長期飲用太燙的水或茶,可能會增加食管癌的風險。推薦飲水溫度最好在30℃左右,最高不要超過40℃。

  6.喝各種飲料替代水

  這是最不好的補水方式,甜飲料和碳酸飲料不僅起不到補水的作用,它們進入體內後還會爭奪細胞內的水分,導致越喝越渴。長期這樣喝,還會導致肥胖。

  那什麼是“正確的補水方式”呢?

  定時飲水,保證每天7~8杯。每一杯水都要喝足200~300毫升,而且要慢慢地連續地一次性喝下去。

  第1杯水:早晨醒來或者吃早餐之前,用以補充昨晚流失的水分、稀釋血液、喚醒腸胃,爲早飯做準備。

  第8杯水:晚上睡覺之前要喝一杯水,預防夜裏缺水,還可以放一杯水在牀頭,夜間小便後及時補充。

  剩下的6杯水:每天間隔兩小時應主動喝一次水。

  如此,一共八杯水,可滿足身體每天1500~1700毫升的飲水量。

  關於喝水還有一個有趣的——“21分鐘效應”

  一次喝足200毫升的水後,經過21分鐘就能餵飽全身的細胞。

  大家在喝水時可以想象一下,自己體內的細胞就像小時候玩過的“水寶寶”一樣在吸水,整個過程是不是萌萌噠呢?

  自從知道這個“21分鐘效應”後,我喝水都變得更積極了呢!

  好了,我要去餵我的“水寶寶”了,大家跪安吧!

  參考資料:於康.吃的誤區.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8.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