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羋月傳》宣傳記者會在臺北舉行,孫儷、高雲翔一起登臺。圖/中新

  4月4日,北京中級人民法院在官網上刊登了一則公告,公告內容顯示,法院已經受理了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起訴高雲翔、北京藝璇文化有限公司演出合同糾紛一案,將在2019年7月19日上午9點30分開庭審理。

  自從2018年3月捲入性侵糾紛後,高雲翔已經滯留在澳大利亞,預計七月仍無法回國,也無法按時出庭應訴。

  事實上,去年年底,唐德影視就已經開始着手對高雲翔的索賠工作。在唐德影視的訴求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查封、扣押或者凍結高雲翔、北京藝璇名下價值6382.4萬元的財產。

  2014年9月,廣電總局對“劣跡藝人”定性,“吸毒”、“嫖娼”等行爲被明確點名,相關人員相繼遭到封殺,作品也被限制播放。黃海波、李代沫、房祖名、尹相傑等人接連踩到紅線,演藝生涯中止,並致使相關作品的出品方受到重大損失。

  但真正遭到起訴的,高雲翔是第一例。

  這也從側面說明,唐德影視此時面臨的財務壓力相當巨大,很有可能是面臨債權人或股東的要求,才決定將壓力轉嫁出去。這也是情理之中的無奈選擇。

  作爲“劣跡藝人”的第一案,此案在娛樂圈有着風向標意義,案件的最終結果將會深刻影響娛樂圈和藝人們的後續發展。倘若唐德勝訴,藝人們以後行事露面,也勢必更加謹慎。

  那麼,判決結果會如何呢?

  高雲翔不太可能負全責

  “唐德大概率會勝訴,但如果索償天文數字,幾個億那種,法院肯定不會支持。”在面對中國新聞週刊諮詢時,有相關經驗、爲知名演員代理過案件、來自北京惠誠律師事務所的薛起堂律師如此解釋道。

  薛起堂表示,此案情況如何,需要根據具體合同來看。但在文化行業中,公司對藝人在合同中加入道德條款進行約束,是常見操作。但影視圈是個人情圈子。過往案例中,倘若出現糾紛,藝人和公司之間大多會選擇私下解決,鮮有鬧到對簿公堂的地步。

  但倘若真要對簿公堂,難度主要有兩點。第一,道德不同於法律,法律是確定的事物,但道德卻不是,且容易受到輿論左右。究竟何謂“道德”,缺乏完整定義,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在實際合同的擬訂過程中,不大可能把該部分內容約束得過於詳細;

  第二,一部影視作品最終能否上線,是多方因素作用下的結果。藝人究竟應該承擔多少責任,也不好確定。

  薛起堂表示,具體到唐德起訴高雲翔一案中,首先可以確定,高雲翔事件不同於一般的出軌和情感糾紛,其的確涉嫌違反澳大利亞法律,有章可循。只要合同中有相關規定,責任肯定需要承擔。問題主要在於賠償多少。

  但需要注意的是,《巴清傳》無法上映,並不只由高雲翔一人造成。衆所周知,《巴清傳》主演一欄中還包括范冰冰,後者去年深陷“陰陽合同”和偷漏稅事件所造成的輿論風暴中。此外,該劇還受到了廣電總局的“限古令”以及衆多其他原因影響。受到PG ONE“做頭髮事件”波及的馬蘇也在主創團隊之列。

  查詢相關資料可知,范冰冰是唐德股東之一,唐德不至於找自己人麻煩。“限古令”則屬於不可抗力。薛起堂認爲,於情於理,該案都需要進行責任劃分,不可能只讓高雲翔一個人背鍋。

  至於那種動輒賠償幾個億的訴求,“法院肯定不會支持”。除非一開始合同中就規定好了類似情況發生後高雲翔所需賠償的數額。

  但按過往經驗,大多數相關合同是不會在一開始就規定一個具體數額的。所以具體賠償金額,還需要等待法院裁定。

  倒黴的唐德影視

  2019年2月27日晚,唐德影視發佈了2018年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68億元,同比下降34.95%;營業利潤-7.06億,同比下降465.7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5億元,同比下降393.11%。

  對於收入的大幅下降,唐德影視的解釋是:電視劇《巴清傳》未能在2018年實現播出,導致相應合同款項回收滯後,對公司2018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造成不利影響。加之受影視行業整體景氣度下滑影響,公司2018年影視項目銷售進度低於預期。

  唐德影視方面還表示,雖然公司目前從未收到主管部門關於限制播出電視劇《巴清傳》的書面通知,各購片方亦從未向公司提出更改或撤銷合同的請求,但鑑於該劇能否播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基於審慎性原則,公司管理層擬針對該劇確認的應收賬款單項計提減值損失,並根據最新情況對該劇預計總收入進行調整,將剩餘存貨結轉至營業成本,導致公司2018年經營業績大幅下滑。

  唐德影視成立於2006年,於2015年上市。上市之初,正逢國內影視市場火爆,引來一干明星股東站臺。前十位自然人股東中的明星包括范冰冰、趙薇、張豐毅、霍建起等。

  股東們也賺得盆滿鉢滿。據悉,范冰冰、趙薇等股東是在2011年4月唐德影視增資擴股時進入,彼時每股成本只有2.3元。不到4年的時間,投資收益超過26倍。

  數據顯示,2015-2017年間,唐德影視一路順風順水,累計實現淨利潤4.78億元。同時間段開始《巴清傳》的製作。製作成本也相當之高,對外號稱五億。其中唐德獨佔70%。

  2017年,唐德影視提前確認了《巴清傳》的收入,數額超過6億元,佔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達52.24%。

  根據唐德影視財報中公佈的數據,倘若《巴清傳》無法播出,唐德影視不僅收不回製作成本,還得向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等一干平臺支付鉅額違約金。其已經確認的6.87億元收入與4174.83萬元未轉結的存貨餘額都將成爲壞賬。

  也就是說,2018年一年的虧損就吞噬掉了唐德上市以來的全部淨利潤,相當於白乾三年。

  減持風波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這句老話放在公司合夥人身上也一樣適用。

  面對危機,高管和股東紛紛開始減持股票。Wind數據顯示,自2018年3月20日唐德影視首發限售股解禁以來,截至2018年12月20日,前十大股東中的睿石成長、李釗多次實施減持計劃。

  爲了提振股民的信心,2018年7月,唐德影視宣佈擬在六個月內增持金額合計不低於1億元。但到了當年12月13日,唐德影視又發佈公告,稱因爲增持人資金籌措進度低於預期,將增持計劃推遲至2019年4月30日。

  而在此期間,即2018年9月底,趙薇的哥哥、唐德影視董事趙健和前妻陳蓉又進行了一波減持。但因爲數量較小,根據公告,不超過總股本0.8%,所以成功規避了監管層的相關減持規定。

  但深交所還是注意到了其中的“貓膩”。畢竟,先發增持計劃,自己人又搞減持,然後再反悔。這種“割韭菜”式的操作,於法於理都說不過去。爲此,深交所發佈了關注函,要求唐德影視說明趙健減持的原因,是否有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情形。

  股民信心盡失,股票價格一路走低。先前爲了現金流,質押出去的股票也有爆倉風險。截至4月4日,根據中登公司數據,唐德影視股票的質押比例已經超過了50%,市值達到17.12億元。

  2018年,對唐德而言,可謂陰雨連綿。截至發稿,唐德影視最新股價僅爲8.10元每股,幾乎只有當年發行價的三分之一。

  內外交困之下,就算唐德最終勝訴,從高雲翔這裏榨出點汁來,又能彌補多少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