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經濟學家:當被AI奪去工作,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讓·梯若爾對經濟學有驚人的直覺和敏銳的洞察力,人們評價他:“彷彿專爲經濟學而生,是當代的‘天才經濟學家’”。

世界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正在引領一場新的技術革命,人們普遍對勞動力的未來感到不安。

在混沌大學帶來的《商業模式與勞動力的未來》這堂課中,讓·梯若爾以他專業的經濟學素養,對未來的工作和工作者前途,做出了一些靠譜的預測與判斷。

授課老師 | Jean Tirole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法國著名經濟學家

人們正在對勞動力的未來感到非常不安。

他們擔心以後會找不到工作;就算有工作,也是那種臨時的不穩定、低薪工作。

試圖設計機構去解決這種擔憂,是非常複雜的,我相信你們會對我接下來要說的話感到失望,但這非常重要,因爲它危及人類的未來。

獨立工作會越來越多

個人爲自己的聲譽負責

傳統的工作是領取固定薪水,你在一個公司工作,就會拿到一份工資。雖然也可能會換公司,但總體上會相對穩定。

如今,獨立工作者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比如在美國,諸如獨立創業者或uber司機的比例現在有15%,正在快速上升。

支持這一變化的重要因素是,現在每個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聲譽

在過去,你選擇一家出租車公司,是因爲你依賴出租車公司的聲譽,出租車公司必須監管司機,但你不知道任何一個司機的聲譽如何。

現在,如果你是一名網約車司機,你可以擁有個人聲譽,還可以擁有一個便宜的後臺,輕鬆與客戶建立聯繫。因此,讓自己成爲自己的公司也就更容易。

諾獎經濟學家:當被AI奪去工作,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當然,也有一些因素對自由工作不利。

①比如,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投資,也不願承擔風險,就可能更喜歡有固定薪水的保障工作,而不喜歡獨立工作帶來的風險收入。

②有時候你必須向客戶提供擔保,但你沒有足夠的錢。

③如果你爲多個僱主工作,就可能存在商業機密的問題。你的僱主可能不希望讓你同時爲另一個僱主工作。

④還會有另一個簡單的問題,即時間和精力的分配。不同僱主之間的時間需求可能存在衝突。

我的預測是,未來獨立工作會越來越多,但固定薪水的工作也不會純粹消失。

在西方,律師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二者之間做區分,討論uber司機是獨立工作者,還是領固定薪水的工作者。

在我看來,這個討論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爲雙方都會被證明是錯的。

以uber司機爲例,他們沒有權利設定價格,必須滿足公司的一些要求,比如清潔程度、汽車類型等。如果評分較低,他們可能被公司解僱。從這個意義講,他們就像領固定薪水的工作者。

與此同時,uber司機又是獨立的。他們可以選擇工作時間和地點。所以你不能將他們歸屬於某一類,他們兩者都是。

在我看來,經濟學的作用,還有政府的作用,不是做出價值判斷,評判哪類工作方式更好,而是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沒有工作者被取代

只是工作類型被取代

我相信你們都很擔心這個問題,從現在起二十年後,還會有勞動力嗎?

這帶來了很多恐懼。我想說的是,這種被取代的恐懼以前就一直存在。

在十九世紀初,英國的勒德分子發生了叛亂。這些人是技術熟練的紡織工人,織布機出現後,他們就被機器取代,失去了工作,所以他們就叛亂,開始摧毀機器。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所有人都擔心自動化,擔心工作將完全消失。

諾獎經濟學家:當被AI奪去工作,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但,這種認爲人類工作會消失的說法是錯誤的

很多偉大的人也犯過錯。凱恩斯是一個很聰明的經濟學家。他在1930年預測,到1965年將沒有工作。事實上,即使在今天,在許多國家,都只有5%的失業率。

總有新的工作在出現。

自動化一直在摧毀工作,這一點我們在紡織業中和農業中都看到了。美國農民的數量急劇減少,從40%、45%減少到了2%,在中國也是如此。

但是,由於技術進步,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下降,這意味着人們變得更加富有,他們也將對新服務有需求,這就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有時技術進步實際上可以是一個補充,而不是取代工作。

例如,一項研究表明,ATM取代了銀行櫃員,但實際上櫃員的數量卻增加了。因爲這意味着銀行櫃員的機械式工作任務減少了,工作效率更高,所以銀行增加了分行的數量。

所以說,沒有工作者被取代,只是某些工作類型被取代了

人類無法被替代的是同理心

另一種觀點說,工作一直會有,所以我們不用擔心,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

由於人工智能的存在,很多工作會在短時間內取代。

人們總是問我,讓我告訴他們哪些工作會受到負面影響,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有了自動駕駛汽車和自動駕駛卡車,出租車司機和卡車司機將會在五年、十年後失業,這很容易預測。除此之外,我們知道的很少。

美國機器人很少,每一百名工人約有九個是機器人;日本、德國或韓國,機器人更多。這並不是因爲美國的技術發展程度比德國,日本和韓國技術低。

人口統計學的解釋是,美國有一個非常與衆不同的年齡組成。日本、韓國和德國都是老齡化社會。製造汽車的機器人取代的是身體上的繁重工作,所以他們傾向於取代中年工人。與德國、韓國和日本相比,美國有很多年輕的工人,所以尚未用機器人取代工人。

諾獎經濟學家:當被AI奪去工作,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工作是否消失取決於勞動力市場的供應。

傳統的智慧說,機械式工作將會被取代,因爲這樣的工作更容易被自動化接管。但實際上,在某些醫學領域,人工智能能做的和人類一樣好,如視網膜檢查。做這些工作的醫生,可能他們在大學裏有12年以上的學習經歷,而且技能非常高,但也可能被很快取代,這就是現實。

那麼人類做什麼呢?人類或許可以做不同類型的工作。

如,檢查軟件是否遭受黑客攻擊,檢查故障等。比如軟件會根據診斷推薦藥物,如果這時候該軟件已被黑客入侵,這是非常糟糕的,所以可能需要一個有常識的人,在軟件出問題的時候及時指出。

未來會增加的工作中,很多需要對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不尋常的情況、從未遇到的情況等作出應變。這些工作需要人類的直覺、常識或同情。

人類的一個特性是能夠體驗到對他人的同情;而讓機器體驗同情這種情感則會更難。

這又講回到一個古老的說法,人類所知道的比我們認爲的更多。

這被稱爲隱性知識,是我們知道但無法向機器解釋的。儘管這一人與機器的區別正在隨着機器的自我學習而縮小,但目前人工智能仍然能力有限。

要考慮輸家的感受

總體上,我認爲我們不能陷入到“工作會消失”或者“工作將永遠存在”這類超級論點裏。

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是:

① 特別在收入方面,未來的工作對工作者有吸引力嗎?

其中一點是,在西方存在兩極分化,很多國家,中產階級正在消失。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而技術水平較低的人,他們的生活水平停滯了三四十年,這引起了很多不滿。

如果未來會增加的新工作,只是那些薪酬很少的臨時工作,就不會很有吸引力。

② 調整成本。

全球化等技術突變使國家更富裕。中國開始向美國出口時,中國變得更加富裕了,這多虧了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美國也變得更加富裕了,因爲他們從中國進口便宜商品,因此美國人的購買力提高了。

然而,這對不同的人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如果你是美國中西部大稻生產地帶的工作者,你會因爲中國進口而失去工作。

你可能會對我說:“沒關係,因爲這同時也創造了就業機會。”這沒錯,但這些就業機會也許不在中西部,而是在加利福尼亞或紐約。那裏的工作可能和中西部人的工作不同,所以這就有了調整成本。

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就會出現贏家和輸家,這就是問題所在。

你們知道,有些人從中受益,但也有輸家。我們必須好好考慮如何處理那些輸家。

諾獎經濟學家:當被AI奪去工作,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阻止技術快速突變是個好辦法嗎

最後,我談談對機器人徵稅的問題。你們可能知道,比爾·蓋茨曾提議對機器人徵稅。

他的論點是說,應該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如果一個人類工作者在工廠裏一年賺五萬美元,他的收入是徵稅的;那麼如果引進機器人做同樣的工作,那也應該對機器人徵稅。

他的建議實際上是在阻止技術的快速突變,以便讓我們的社會有時間適應。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這個建議不錯。當然,機器人的稅不能是一個持久的稅收。你不能拖延技術進步,因爲如果你拖延技術進步,就要縮小勞動力這塊餅,勞動力將變成一個更小的蛋糕。這可能是壞事,畢竟機器人降低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你遵守世界貿易協定,對自己國家的機器人徵稅,可能這些機器人並不只是提供服務,它們同時也在爲其他國家生產產品,這樣你還是無法保護工作。你還必須問自己,機器人是節省勞動力還是增加勞動力?機器人節省勞動力是一個全球性的推定,但並非總是如此。

最後,你必須問自己,如果我向機器人徵稅,什麼是機器人?順便說一下,機器人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是由工程師提供的。但我們關心的是機器人嗎,還是我們只是關心自動化機器,亦或是可以減少工作需求的所有機器呢?

例如,如果你用氟化物刷牙,可以保護你的牙齒,對吧?這是好事,只不過這會減少對牙醫的需求。所以你可能會說,爲了保護牙醫專業,我們需要禁止氟化物。

所以說,要設計出一個政策非常困難。我總結一下,我們需要做點什麼。

人們現在已經受到技術進步的困擾,但我們不想停止技術進步,因爲技術使整個社會更富裕,更健康。但同時,我們需要保護人們。

在許多國家,我們做得不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必須保護工作者,而不是保護工作。

如果工作者被解僱了,失去了他或她的工作,你要確保這名工作者接受再培訓,確保他獲得失業救濟金,這樣也許可以使他找到一份工作。如果他或她能找到工作的話,你還必須改善教育,改善再培訓制度。

如今,工作的變化正在越來越快。你不知道從現在起十年後,你會從事哪些工作。所以你需要不斷的訓練,讓自己未來有能力換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