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者 | 陳城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佈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一個重點是,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另一個重點是,對於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

  這一通知,對於那些有志於攬天下之才,圖謀發展的城市,無疑是個利好。與此同時,網上又再度有觀點認爲,目前的中國南方城市發展已遠遠超過北方城市。現實狀況是否如此?這與戶籍改革又是否相關呢?

  不說軟的層面,簡單看經濟數據,南方確實已遠遠超過北方

  那些不時就會流傳的關於南北方對比的文章,往往喜歡從一些軟的層面和個體經驗來進行切入。不過,就簡單看看經濟數據,“南方碾壓北方”的結論就毫不誇張。

  就拿2018年31省區的GDP增速排名來說吧,排名墊底的5名均是北方省份,天津繼續保持3.6%的低增長,在全國排名中位列倒數第一。

  引自中國經濟網

  如果只是最近一年的數據,也許還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在於,這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有人曾梳理了各省歷年GDP變化圖。從趨勢上看,東北三省(黑吉遼)、北方腹地三省(豫晉冀)等典型北方地區近些年的增長勢頭都不太妙。

  橫座標爲年份,縱座標爲GDP增長全國排名,引自知乎用戶“白心子”

  存量上的差距也非常明顯,有人專門統計過,以2017年數據爲例,對比南北方最大的58座城市:論GDP總量,北方僅爲爲南方的66.6%;論人均GDP,北方爲南方的75.75%;論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北方僅爲南方的59%;論存款餘額,北方爲南方的65.4%……

  北方不如南方,從是否真正用心招攬人才就能明顯區分

  在發改委此次政策發佈之前,乍看之下,南北方城市對於戶口限制的政策都在放鬆,都在忙着“搶人”、引進人才。

  南方城市典型如杭州,4月3日最新落戶政策爲,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如廣州,4月8日宣佈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生畢業兩年內,博士研究生畢業五年內,都算應屆生。杭州作爲繼北上廣深之後的國內熱門城市,這樣的落戶政策顯然是有誠意的;而廣州的這一政策看似與落戶無關,但顯然將會吸引大批生源進入廣州,一樣屬於人才儲備政策。

  而北方城市呢,北京要嚴控人口且不說,其他的主要城市,如天津、青島、大連、瀋陽、長春、西安、石家莊等等,雖說也都參與了“搶人大戰”,但客觀來說,給全國網民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多。甚至以相關關鍵詞進行檢索,北方城市有關落戶放鬆的新聞也遠比南方城市少。

  看搶人大戰的結果能更清楚顯示這一點。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8年廣州、深圳兩個超級大城市的人口分別比上年淨增40.60 萬人和 49.83 萬人,在全國位居前兩名。杭州的2018年末常住人口增加了33.8萬, 寧波增加了19.7萬,武漢增加了18.81萬,青島增加了10.43萬,廈門增加了10萬,合肥增加了12.2萬,長沙增加了23.66萬, 南京增加10.12萬,成都增加了28.53萬人,西安增加38.7萬,鄭州增加25.5萬,重慶增加了26.63萬。這其中,屬於北方的城市,只佔少數。

  “搶人大戰”成果的一個參考指標,引自獵聘網

  北方要推一個好的代表,是西安。自2017年3月起,西安爲了“搶人”先後7次升級調整戶籍政策,目前西安已實現,全國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均可落戶西安,本科(含)以上學歷不受年齡限制,個人落戶一站式全辦結。西安在“搶人”上的改變,曾多次引發媒體的關注和社會的討論。從引進人才的策略來說,在新聞輿論中獲得持續的關注,增加曝光度,這的確是個好策略。但除了西安外,北方城市相比南方做得要差不少。

  西安的落戶政策持續引發關注,但這在北方城市中比較少見

  也許有人會說瀋陽。瀋陽爲引進人才的確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搞了“鳳來雁歸”工程;推出了“人才新政24條”;吸引眼球的還有,“中專以上學歷零門檻落戶,求職免費住10天”,“ 瀋陽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資助引進頂尖人才”等等。看起來的確是“求賢若渴”。

  但只要深究一下,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比如有網友在網上吐槽,瀋陽當地的配套措施做的很不夠,比如去日本出差需要暫住證,派出所4點半下班不說,甚至提交了社保材料後,還要半年後才能拿到暫住證,彷彿在瀋陽讀書四年工作數年像沒來過一樣。類似的抱怨在網上並不鮮見。

  再比如,瀋陽曾經還推出在校大學生“零首付”購房的政策,雖然被連夜叫停,但足以讓外地的人們犯嘀咕:這座城市到底是想爭奪人才呢,還是想發展房地產呢,對大學生也這麼“殺雞取卵”嗎?這樣的“引進人才”思路,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對於在“搶人大戰”中本就處於劣勢的北方城市來說,想單憑出臺一紙落戶政策,人才就自然而然過來,不太可能。只有軟硬件方面都配合落戶政策進行深化調整,修煉內功,並拿出像西安那樣“落戶一站式辦結”“手機即可落戶”的決心,才能給予人才們以信心。

  落戶新政策能否改變北方經濟不如南方的局面?首先得看北京能否做出改變

  有了對比,自然也就能夠明白,北方城市想要改變經濟發展不如南方的局面,首先還是要在落戶政策上做出改變。引進大量人才,才能爲城市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纔有可能讓一些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發展起來。

  在此次新政策中,其實很多北方城市已經迎來了政策利好。按照住建部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數據,長春、大連、青島、鄭州、哈爾濱、瀋陽、西安都屬於Ⅰ型、Ⅱ型大城市,按照此次落戶政策規定,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

  這可以說是國家政策在後面推着各大城市往前跑,北方城市再不轉變思路,把握機會,出臺好的人才福利,以及真真正正深化改革,轉變國人普遍對北方窗口單位“辦事”的印象,那可能就真的被南方城市越甩越遠了。

  北方城市中,除了西安、瀋陽外,還有石家莊等也推出了零門檻落戶政策。但相較而言,石家莊等城市,在經濟層面上,對於北方城市的整體水平影響並不突出;而瀋陽等城市由於東北經濟疲軟,無法以自身改變東北三省局面。因而,要想讓北方城市的局面整體得到改觀,很大程度上要看北京。

  以近日一篇10w+的網文作者“王biubiu”所表達的觀點,確實可以看出北京在某些方面已經落後於其同量級競爭對手,上海。“體育發達與否,是現代社會的風向標……而這一點上海人已經遙遙領先。”“上海網球大師賽、匯豐冠軍賽,以及F1大獎賽”,“統統都是國際級職業賽事”,“體育作爲一個切片,我們可以看到上海人骨子裏的商業精神”。“王biubiu”還以北京和南方的服務業做對比,以服務意識來體現商業精神上的差別。

  在“王biubiu”的熱傳網文中,京滬兩地的國際電影節海報也成爲北京不如上海的例證

  這樣的觀察切口,能否足以說明兩個城市有差距,自然是有爭議的,肯定會有人爲北京辯護,指出北京存在優勢的一些方面。甚至有人明確指出,以北京作爲首都的地位,要不是調控人口,加上嚴苛的房、車限購措施,人口可能比現在要多出幾百萬人。

  然而就“人才爭奪戰”而言,調控、限購等措施就是會起到阻礙作用,不可能不予考慮。北京想要保住作爲首都吸引全國各地人才的優勢地位,就必須在戶籍政策改革方面進一步加快放寬,以讓各地人才們對長期留在北京發展保有信心。這次發改委文件強調“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可以說是進一步理清了這個思路。那麼,北京市就理當進一步審視“疏解非首都功能,調控人口總量”這個目標,或者說,要儘量考慮以不阻攔“深化戶籍改革”的方式來完成。

  這份發改委文件中提到,積分落戶政策要“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方針,體現的是,要儘量抹平戶籍人口與流動人口之間的差別,只要你在這個地方長期工作和定居,那就給予你公平的居民權利。如果要控制人口總量,那就乾脆把一些產業連附帶人口一起遷走。

  如果實現這樣的“戶籍改革”,無疑有利於人才的自由流動,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在之前,對比京滬,上海作爲超大城市,雖然其落戶政策相對嚴苛,但其積分落戶政策對比北京的落戶政策,被認爲相對合理的最主要理由,就是上海還是更加包容流動人口進入。顯然,只有讓普通民衆在北京奮鬥有盼頭,商業精神才能在北京流淌。

  而一旦北京做出了改變,作爲北方城市的標杆和風向標,一定會有利於北方其他城市改變自己的面貌,真真正正地去放開手腳、大力改革,轉變一些根深蒂固的傲慢心態,提升服務意識,讓人才們充分感受到發展的機會。

  第4469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