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一家人被趕出紫禁城。走投無路的溥儀來到了天津,住進了晚清武臣張彪的府邸“張園”。此時的溥儀內心無比鬱悶,一方面復闢遙遙無期,另一方面淑妃文繡提出離婚更是讓他苦惱不堪。

  1931年秋,和溥儀生活9年的文繡突然向天津地區的法院起訴溥儀,希望以法律的形式來解除兩人的婚姻關係。妃子向皇帝提出離婚,這是兩千年皇權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轟動一時,時人稱爲“刀妃革命”。

  文繡之所以提出離婚,源自溥儀對她的冷淡態度。在律師發給溥儀的律師函中,文繡這樣說道,“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枕獨抱,愁淚暗流,備受虐待,不堪忍受。今茲要求別居。溥應於每月定若干日前往一次,實行同居。否則唯有相見於法庭。”

  雙方經過多次談判,於1931年10月22日簽訂了《離婚協議書》上簽字。幾天後,天津很多媒體刊發了所謂的“宣統皇帝上諭”: “諭淑妃文繡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應撤去原封位號,廢爲庶人。欽此。宣統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溥儀希望以此來挽回自己的面子。

  那麼,離婚後的文繡生活如何呢?文繡回到了北京,深居簡出,改名傅玉芳,後來到一所小學成爲一名教授國文的老師。然而,這種平淡的生活很快被打斷,沒多遠就有人爆料傅玉芳就是文繡,一時間記者紛紛來訪,衆多好事者更是前來圍觀。

  迫不得已,文繡只能辭掉工作,隱居起來,但期間很是被很多人騷擾。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當北平淪陷後,仗着日軍勢力的警察、保長們,持續不斷地敲詐勒索文繡。文繡的生活越發艱難了,她先是賣掉劉海衚衕的宅院,一度淪爲瓦工隊裏的苦力,嚐遍了人世間的冷暖。

  就在文繡認爲將孤獨一生時,一個男子來到了文繡的生活中。1945年抗戰勝利後,文繡通過友人介紹,成爲華北日報社一名校對員。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文繡做的特別努力,深得社長張明煒的器重。

  張社長非常同情文繡的遭遇,出於關心之情,他將文繡介紹給了劉振東。劉振東是河南人,家境貧寒,17歲加入國軍,因作戰勇猛一路升遷到少校。抗戰勝利後,劉振東在北平國軍行營裏負責中南海庫房的管理工作。在張社長的撮合下,文繡和劉振東一見鍾情,於1947年結婚,婚後兩人感情融洽。

  1953年9月,文繡因心肌梗塞去世,終年44歲,一生沒有育有子女。文繡去世時,只有劉振東守護在她身邊。雖然兩人在一起生活僅5年時間,文繡卻很幸福,而劉振東的10個字更是讓文繡感動不已,“能娶了皇帝的媳婦,值了。”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刀妃革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