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水庫是鑲嵌在廈門島文曾路上的一顆明珠,被譽爲“鷺島天池”。它因地制宜用花崗巖山體自然條件,築成漂亮的弧形堤壩,舉世罕見。這座在上世紀20年代由德國人修建的水庫大壩就像是古堡建築,堅固壯觀,歷經百年至今依然固若金湯。

這座水庫是德國人修建的,舉世罕見,至今百年依然固若金湯

歷經百年的上李水庫至今固若金湯

廈門島與鼓浪嶼都是小島嶼,四面環海,海水非常充足,但不能拿來直接飲用。島上又沒有河流,只有少數溪流潭沼,但水非常髒,不能飲用。雖島上也有山泉,可數量很少,又受季節限制,天旱稍久就枯竭了。而地下水量少、質差、鹽分重、硬度高,又苦又澀,不僅難以入口,就是連洗滌都不合格。生活飲用水,自古就是廈門人生活中的大問題。這觸發了廈門旅外華僑以及本地紳商創辦自來水公司的舉動。1920年,廈門紳商黃慶元、黃猷炳、葉崇祿、葉清潭、葉鶴秋等,聯合歸僑黃奕住、林振、黃世銘等開始籌建自來水公司。1921年,黃奕住聘請了從美國名校留學歸來專攻水利建設工程的鼓浪嶼人林全成擔任自來水公司總工程師。林全成的月薪是700元,據說是當時廈門市最高的工資。後來,林全成又請來美國水利工程師衛根,一起開始探測水源、選擇廠址,最終在上李村發現一處絕佳的山谷。這裏三山環抱,砌石築壩,可將雨水和泉水集儲其間,水源充沛。該自來水工程於1924年前往上海招商投標,有中國、英國、荷蘭、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公司前來投標。最終,德國西門子公司中標。工程於1924年破土動工,先築壩蓄水,建成一座容量爲100萬噸的水庫,最高可供全市居民9個月的生活用水。其次,在高坡上建成日製水能力5000噸的水廠(包括慢性沙濾池三座、清水池一座),設立洗沙機一架。同時,安裝鋪設供水的管道線路。當時鋪就的廈門第一條供水管,用的都是從德國進口的、技術十分先進的無縫鋼管。據說在1994年整修道路時,曾挖出了當初的供水鋼管,歷經近70年滄桑仍然光亮不鏽,質量之好可見一斑。

1926年7月,自來水工程初具雛形,開始試行送水,經過檢測水質優良,居東亞第一、世界第二位。《民國志》說上李水庫“規制宏大,工程堅牢,實所罕見”。據悉,廈門自來水公司因其設備先進,管理嚴格,水源又好,所提供的水質量極高。民國時期來往於廈門的各國商船,在試用廈門自來水公司所供之水的過程中,經過各國多種儀器的化驗,確認其水質在亞洲位居第一位。廈門自來水公司由此獲得“遠東第一水廠”的美譽,名聲遠播,經過廈門的輪船都願意在廈門添水。爲此,廈門自來水公司在1932年購買了一艘小汽船,名曰“甘露”,專供各商船用水,光這一項每年收入就高達30萬元。

這個水庫爲廈門供水80多年,直到2003年,由於水位太低等原因正式停止供水。

這座水庫是德國人修建的,舉世罕見,至今百年依然固若金湯

1930年代的水庫至今猶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