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我们学校的校园系统PC端,移动端一体的,是一个数学系的哥们自学写的,最后卖给学校,我们这些计算机系的学生,还在中软、华为实习……有时候感觉智商真的挺重要的


如果顶尖业余指的是业余里数一数二的话,那大部分项目和职业入门技术上没啥大差别。


业余顶尖完爆职业入门,别小看「顶尖」二字的分量。

如果说体育的话,马拉松,日本公务员川内优辉最快2小时8分跑完,黄种人里比他强的职业也没多少。

尼尔斯玻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代表丹麦国家队出战过足球比赛。他哪项是业余,都完爆大部分职业了。

只不过业余顶尖,普通人接触的更少而已。拿马拉松来说,一般能跑完全程的,已经是经过刻苦锻炼的大哥了,强过普通人几条街。

跑进330的,可以号称业余高手的存在了,在某一片运动场里,很少有跑的比他们好的了,很多人拿业余和职业来比的时候,这个水准的大哥已经能拿来强行举例了。

跑到310内的,在圈内可以算大神了,在一般的跑友群里已经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跑进250,配速4分左右的,大多已经都有职业运动员背景(不一定长跑项目)在顶尖业余的描述中,已经是遥不可及的存在,我在各个跑友群厮混,也只见过3,4个这水平的真人,最好那个242左右。很多人在其他项目关于业余顶尖的描述,大多也就到此为止了。

真正的业余顶尖,川内优辉,大部分水平在210左右,最好成绩208。大多数人是接触不到这个层次的业余高手的。


个人理解,职业入门和业余的差距在于,职业入门懂的更多的是这个行业的基础的东西,而业余他也许可以知道整个行业任意一块的东西,

举个例子,外国人学普通话,从aoe开始学习,一层一层往上延伸。而另外一个外国人也许他会说中国话,但他也许并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要这么念

一个行业的入门和顶尖,大多数行业里面是没有可比性的,差距太大,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必要讨论。如果这个问题是行业里面顶尖和普通的差距,我想如果基础都懂得情况下大多数行业,普通和顶尖有时候差距的只是思维方式,经验和手法的不同,也是只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更容易让大众接受,所以他就是行业的顶尖人士,

举个例子,就好比发型师,最后他们差距的只是经验的不同,美感的不同和手法的不同


只答羽毛球方面的:07年去沈阳体校玩,被朋友撺掇去跟体校的小朋友打球,本人当时大四毕业,打过北京的高校杯;四年级的孩子算职业入门了吧(孩子家长准备让其走职业路线),一局比赛21分,我跟小朋友打了两局,第一局我没杀球比分21:13(我输了),第二局带上杀球(19:21)…这就是差距

虎扑上看到的

Scott Foster,今年36岁

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职业是会计。在周四比赛之前,他不仅从未打过NHL,甚至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打过高强度的冰球比赛了,回想他上一次算的上专业的冰球比赛,居然还是在2005年,那时他在西密歇根大学的业余球队,当了三年业余球员。可他第一次上场打NHL职业,在14分钟却扑掉了对方7个射门,确保了本队获得胜利。

看来职业和业余的差距也不如想像中那么大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morning-mix/wp/2018/03/30/nhl-stunner-a-36-year-old-accountant-whos-never-played-pro-stars-in-blackhawks-win/?entrance=1night=0utm_term=.cee0b43e41af
你知道李斯特的《钟》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比起所谓的职业跟业余差距有多大这种模糊问法靠谱很多。足球的话我可以说,差距不大,甚至业余最顶尖完爆职业入门,仅限中国足球环境,国外不清楚。

当然我们这里得定义什么是业余,什么是职业。差距指什么?不然鸡同鸭讲。

广义上的业余是指非职业,也就是最后没踢上职业足球经过训练的都算业余,当然我提这种肯定有人不服,你这不是有职业训练背景嘛,不算!好,那我们不算,就以完全没经过系统训练为标准,也就是普通的大学校队就算业余了。注意:体育特长生相当一部分也是属于纯业余的。因为他们的认定就是只要是高中生谁都可以报名考试,合格就认定是XX级运动员,而XX级运动员又可以认定是体育特长生获得加分。至少11年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你在普通大学遇到的那些所谓体育特长生,也没那么牛逼,很多都是从小打野球,身体素质比普通人好那么一点的人(有些竞技水平还不咋样,就是靠操作你懂的),这种人我认识的好几个,同场竞技以后还不如我。所以不要神化特长生,就我认识的那几个特长生全部没有一个有能力稳进我们学校校队的(我们学校足球氛围挺不错的,一个大场平时分隔成两个小场,一个7人小场就能轮8队,省大学生联赛四强好像)。我自己是校队饮水机守护神,他们几个特长生有的跟我水平差不多也是摸到门槛,有的就纯粹只是院队主力根本摸不到门槛。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所有特长生都这么差,还是那句话,特长生有强有弱,不要太神化。

什么是职业?中乙就算半职业了,有一部分是兼职,有一部分是全职。中乙全职的我踢过,一看确实不愧职业,比我强不少,放在校队也是妥妥的核心。至于中乙半职业的那些嘛,我就跟他们踢过不少次了,也比我强,但强的有限,大概也就只能混个校队主力但不是核心的水平。我本人交战过最厉害的是某退役不久的中甲选手Z,对我来说确实很超纲,他还没怎么出力就爆了我的那种差距;然后是中甲梯队但没走上职业的选手A,对我也很超纲,一对一我被他爆出屎来,跟前者的区别是他需要挺认真才能爆我,但我们三个业余却可以联手完封他,并非完全不可阻挡。然后才是上面提到的中乙全职和梯队,说强嘛,中乙水平对比业余平均水平来说确实很强,说不强嘛,比较厉害的业余好手就能跟他们直接一对一掰手腕甚至比他们强。我踢到现在的业余足球时长场次都比不少职业运动员踢过的多(似乎暴露了年龄),见过的人也多,上万个业余球员肯定有的,顶级的业余球员也见过几十个,同场竞技下打中乙梯队稳占上风。跟那几个中乙全职玩的那几场他们没来,但就我作为对手受到的压力来说,业余最顶尖比中乙全职强一些,他们给我的压力差不多就类似前面提到的中甲梯队A,可以以一顶三。至于再往上的,是否存在中甲职业水平的业余球员我就没见过。不过在谁是球王总决赛,类似这样名字的电视节目里,我的观感就是这群草根球员的水平已经比我见过的顶级业余球员还强,只看电视目测可以跟那个Z掰一掰手腕,能虐绝大部分中乙。当然,他们的水平都比我高出一大截,如果我判断错了,那也不奇怪。不过水平比我高那么一点不算太多的业余顶级和中乙全职的对比,我的判断还是挺有把握的,业余顶级≥中乙全职,业余最顶级>中乙全职。

其实也很多人知道的道理,太菜的人是看不出远远高出他水平的人究竟是什么水平,只知道很高就在妄下定论。一个小插曲:我们公司那群水平比较菜鸡大概只有大学班队的球友居然评价另一群大概也就院队水平的球友认为他们有职业训练背景,肯定是哪里抓来的梯队水平,没得踢肯定输。哪怕加上我都没得踢,在公司球友眼里,我也就比他们强一点,我也不如所谓梯队的那批人。听完我哑然失笑,确实越菜的人越没有判断能力,会得出很多滑稽的结论。随后我就把那队所谓的梯队水平的队伍给爆了。而韩寒呢,通过他的足球视频看也就是大学班队的水平吧,他说的那个业余跟职业的差距的话被夸张了,确实平均差距是挺大,但业余顶尖不亚于职业入门。

什么是差距?我的理解是个人能力。包括球性和身体素质。普通的业余好手跟职业球员差距最大的不是球感技术,而是身体,特别是体力和对抗。不少业余好手的球感技术相当出色,哪怕以职业作为对手也显得又快又灵活,但被职业的没出全力一顶一挤 还没处理撞就已经失去平衡什么骚停球都做不到各种失误了。就不说体力了吧。业余顶尖球员的对抗至少要能跟职业球员相抗衡而不太失常,所以我说就个人能力而言,业余顶级有中乙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能跟职业入门差不多了。当然有对抗还不止,得有体力,这个业余顶级也得重新适应训练下的,这个不算很难,一年半载就能把体能拉上来适应下团队就能直接踢中乙起步的。

Q:你说的业余顶级那么牛逼,那他们干嘛不去踢职业,赚钱啊。

A:因为钱少风险高啊,不是所有踢球好的都要去踢职业的,如果没有达到中超级的收入,是不值得孤注一掷去踢职业的,还不一定能踢上。中乙倒是能轻松踢上,但钱太可怜了,中甲也没把握能踢上。很多业余顶级他们有自己的事业,年入几十万上百万,何必去混这趟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