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大唐帝國是開放包容的,那一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女性,通常我們稱之為才女,比如唐初的徐惠、上官婉兒,中唐的薛濤,晚唐的魚玄機。很難說誰是大唐第一才女,各有千秋吧,但論起綜合才能來,四個人中還是上官婉兒拔得頭籌,其次就是徐惠,再次是薛濤,魚玄機最末。當然這只是四姑娘一家之言,並不絕對。

這裡四姑娘就按照時間順序來說一說四個才女:

徐惠:徐惠出自長城徐氏,也算是世家大族。徐惠從一出生就和別的女娃子不一樣,五個月就會說話,然後喜歡看書,四歲已經熟讀《論語》等,八歲就能作詩,而且寫的詩相當不錯。所以才名遠播,自然也入了李世民的耳朵,於是在徐惠及笄後就入了宮。入宮後的徐惠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讀書,然後寫詩,文筆優美,得到了李世民的讚賞,而徐惠也由才人升到婕妤又到了充容。徐惠做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在李世民的晚年上書勸諫,寫下著名的《諫太宗息兵罷役疏》。當時的背景就是李世民一再要求攻打高句麗,而且大興土木,徐惠希望李世民能罷兵高句麗,停修土木。這顯示出了徐惠極高的政治遠見,這是一般的後宮女子所不具備的。也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誇讚。李世民去世後,徐惠也在第二年香消玉殞,時年24歲。

上官婉兒:徐惠去世的14年後,上官婉兒在上官家出生,婉兒的祖父是當時的宰相上官儀,因為為李治起草廢后詔書而惹怒了武則天,當婉兒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其父親、祖父都被殺,婉兒也和母親沒入掖庭為奴,好在婉兒從小就接受母親的良好教導,詩文一流,並得到武則天的垂青,而帶在身邊做了一個祕書,掌宮中制誥。有「巾幗宰相」之稱。武則天時期,上官婉兒的權勢還不是很大,武則天去世後,婉兒以中宗昭容的身份繼續參與政事,並依附於太平公主,曾數次勸諫李顯不要封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她主持設立修文館,增設學士,主持風雅,提攜詞臣,代品天下文章,得到了文人學士的追捧,其上官體得以發展,可以說上官婉兒引領了一代文風。710年,唐龍政變發生,婉兒為李隆基所殺。

薛濤:上官婉兒去世半個世紀之後,薛濤出生,薛家也是官宦之家。薛濤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頗有才情,本來薛濤會在長安有一個好的前程,但後來薛濤的父親被貶到了四川,一家人不得不跋山涉水到四川去生活。在薛濤14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去世,母女倆的處境一下子艱難起來,薛濤不得不靠著自己的美貌和卓越的才情入了樂籍,成為營妓。薛濤很快成為名人,與當時的很多詩壇大佬都有接觸,並在785年得到劍南節度使韋皋的青睞。很快薛濤就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甚至會做一些案牘的工作,韋皋一度奏請朝廷授予薛濤校書郎一職,但未能如願,不過薛濤卻實實在在做的就是校書郎的工作。後來薛濤因為惹怒了韋皋,差點就發配到松州度過此生,還是韋皋心軟又把薛濤召回,在薛濤二十歲的那年,她為自己贖了身。

809年,42歲的薛濤遇到了31歲的元稹,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不過三個月,兩個人就分離,為瞭解相思之苦,兩人經常鴻雁傳書,薛濤甚至為此發明瞭薛濤箋。但這場愛戀註定沒有結果,後來薛濤就開始穿上道袍隱居。一直到死去。薛濤是難得的清冷女子,才華橫溢,又纖塵不染,不論是作詩還是寫字,毫無女子的嬌柔婉約,反而大氣清冷。

魚玄機:薛濤去世十幾年後,魚玄機出生。魚玄機自小很有才情,但也是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十幾歲的時候遇到了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男人,他就是溫庭筠,兩人多有接觸,常常來個詩文唱和。雖然魚玄機愛慕溫庭筠,但大了魚玄機三十多歲的溫庭筠卻不肯回應這份感情,反而把魚玄機介紹給了剛剛狀元及第的李億。不久,李億娶魚玄機為妾室。魚玄機的美貌和才情遭到了李億正室夫人的忌憚,常常找各種理由為難魚玄機,這個時候李億從來都是視而不見的。幾年後,正室夫人逼著李億把魚玄機弄到了咸宜觀出家,幾年之後徹底拋棄了魚玄機。魚玄機為此性情大變。借著以詩會友的名目讓男人們來到道觀逍遙快活。後來魚玄機因為懷疑侍女綠翹和自己的相好有私情,笞殺了綠翹。魚玄機也因此入獄,不久被處斬。


謝邀

這四位都是大唐乃至中國歷史上極富才華的才女,但誰更盛一籌,確實無法評判,而且大唐的才女還遠遠不止這四位,像位列大唐四大女詩人的李冶,劉採春等她們都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畢竟我們每個人的評價標準都不一樣,一千多年過去了,也沒人能給出一個排名,既然如此,我便根據題主所列出的這四位,來談一談她們當中我最欣賞的才女。

徐惠,唐太宗的妃子,在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中,她被演繹成了一個心狠手辣的反面人物,然而事實是,她是一位關心民間疾苦,既善良漂亮又富有才學的人,而且對唐太宗用情至深,唐太宗駕崩後,她思念成疾,於第二年便隨他而去,年僅二十四歲。由於她年輕早逝,她的才氣算是比較小的了吧。

上官婉兒,這位大家都很熟悉了,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出身名門,從小便受到很好的教育,後來受到武則天的賞識而掌管後宮,有「巾幗宰相」之稱,武則天退位後,被唐中宗封為昭容,繼續掌管內廷,後來參與政變被李隆基所殺。雖然上官婉兒才華詩文不讓鬚眉男子,甚至成就更甚,引領一代文風,但她禍亂後宮,操縱朝政,甚至發動政變,企圖顛覆大唐政權,這些禍國殃民的舉動很難讓我將她放到第一的位置。

魚玄機,晚唐詩人,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由於魚玄機並沒有出現在正史中,所以關於她的記載只能從野史中瞭解一二,其中最著名的是她和晚唐大詩人溫庭筠的忘年戀,魚玄機的一生也是很悲慘的,愛上了一個大她三十多歲的才子,但這段感情無疾而終,無奈她被迫做了他人的小妾,但即便這樣上天依然不眷顧她,被正室趕出家門後,她自暴自棄淪為一代名妓,最終因鞭打丫鬟致其死亡而被處死,死的時候也很年輕,才二十七歲。魚玄機雖然癡情,但這種癡情太極端,我雖然很欣賞她的才華,但接受不了這種極端的行為。

好了,以上三位我大體介紹完了,按照劇情發展,下面該是主角登場了,沒錯,這四位中,我認為的第一當屬薛濤,甚至在四大女詩人中,我依然將她排在第一,事實上我很喜歡她的作品,記得當年無意中曾讀過她的一首小詩,到現在都記得,也是我最喜歡的她的作品之一,在這裡我想先把這首詩獻給大家。

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蕩惹人衣。

他家本是無情物,一任南飛又北飛。

《柳絮》

薛濤少年時家境殷實,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然而由於父親薛鄖性情剛直而得罪權貴,最後被貶到蜀地,不久便去世了,從此薛家家道中落,薛濤因容貌絕佳,曉通音律,善詩賦而被迫入了樂籍,成了一名樂妓,在蜀地期間,她因能言善道,受到歷任劍南節度使的賞識,地位很高,後來一代大才子元稹入蜀,仰慕而至,當薛濤見到這位年輕俊朗,極富才情的元稹後,很快便愛上他了,愛情之火在兩人之間熊熊燃燒,他們日夜纏綿,同遊蜀地,過著不問世事,雙宿雙棲的甜美生活,可是薛濤愛上的是一個多情的人,三個月後,元稹離蜀,兩人分離,漸漸的元稹有了新歡忘了舊顏,最後薛濤萬念俱灰,脫下紅衣,換上道袍,與花鳥為伴,心無旁騖,了此餘生。

薛濤深知自己身份卑微,年齡又大元稹很多,而元稹年輕有為,正值事業的上升期,自己實在配不上元稹,更不配擁有愛情,最後她死心了,大概孤獨終生纔是自己的歸宿吧,可是自古水性楊花者,又豈止女人啊,每當春天來臨,望著滿天的柳絮,無盡的春景,我想薛濤看見的「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吧!

元稹離蜀後,薛濤時常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由於當時的紙張過大不易書寫簡短詩句,於是薛濤便親自改造,並將改造後的小巧紙張染成紅色,這種改造後的紙張特別適合書寫詩詞尤其是情詩,後來這種紙張得到廣泛流傳,人們將其稱之為「薛濤箋」,也是我們常在詩詞中見到的「紅箋」,北宋大詞人晏殊有詞「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我想這句後來詞也能表達當年薛濤的內心煎熬吧!

薛濤的才華令我們欽佩,薛濤的癡情更令我們憐惜,雖然感情之路崎嶇坎坷,但她沒有像魚玄機那般自甘墮落,而是坦然面對,雖然內心依舊不捨,但終究還是放下了,就如同她詩中所說:「他家本是無情物,一任南飛又北飛」。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謝邀。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確定一下,才女的定義吧。很多朋友覺得寫的一首好詩就是很有才。這種說法一諾不能說完全不對,但又不能說完全正確。纔可以說是才華,才幹,才能的總稱,你佔了一種就可以說自己有才。但是三者之中基本可以理解成,才華最低,才幹高一些,才能最高。

一諾為什麼這麼說,以前在千古第一才女的論述中一諾曾經粗略的說過這類的東西。這裡就不贅述了。我從其他人做一下比較,柳永有才華,因為他詞的地位就在那裡,無人可以撼動。蘇東坡有才幹也有才華,第一在詩詞一方面東坡絕對可以說首屈一指的人物,但是說到才能不得不說東坡做的不夠好。王安石無論才華,才幹,都不輸蘇東坡。詩詞不讓東坡,文章比東坡文章寫的好,在管理江寧時地方治理不比東坡治理杭州,而變法一事在萬千反對聲中依然大刀闊斧推進,這個才能在歷史上少之又少。本著這個作為依據,我們比較一下這幾位唐代的才女。

論才華,徐慧,和上官婉兒詩名比不上魚玄機和薛濤二人。此處略遜一籌。但是這裡也和二位的身份有關。薛濤魚玄機二人說好聽的叫做才女,說難聽點也不過是每天陪著那些達官貴人喫喫玩玩,寫寫畫畫。而這兩個人寫的大多是你情我願,花前月下的那點東西,對於民族,政治,國家前途的東西毫無見解,這一點比起李清照的東西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所以一諾覺得,這兩個人雖然頗有詩名,但是說到其他的才幹,才能這二位真是上不了檯面。

再說說徐慧,徐慧如果不進宮嫁在帝王家,或許他的才華會體現的更好一點。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貌似徐慧值得說到的也只是他的才華,而且早逝。四人相比徐慧應該無論從名氣還是詩文應該是墊底的。

上官婉兒,女官,有詩名。

武周時很多詔書出於他手。又善於管理,素來有女中宰相之稱。而詩名雖比魚薛二位差一些但是也不會差太多,但是起草詔書這件事不是誰都能寫的,要做到言簡意賅,在那幫文臣武將中宣讀沒點真功夫絕對做不了,武則天本身就善文工詩,被他看上的絕對屬於全國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曆數中國歷史起草詔書的人遠比寫詩的人少太多,而起草詔書的女人,貌似只有上官一個,由此可知,如果把這四個人,放在一起比出誰更有才,一諾首推上官,其他三位也只是雕蟲小技的吟詩作對的草中鳴蟲而已。若論述其文章才能應該不輸駱賓王,論道管理才幹,應該只在上官儀之下,若說到才能,能策劃政變的人無論勝敗都不能詆毀他的才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