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這篇文章跟電影一樣有些長,共4151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這部電影的導演楊德昌

被臺灣電影「大姐大」焦雄屏在豆瓣時間與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相媲美。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焦雄屏背景簡介】

焦雄屏曾經整理過中國電影史,做過臺灣的金馬獎

主席,

她在小青蛙的印象中都是很謙遜和藹的,這次她居然能夠將楊德昌與黑澤明電影相比,

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讓人喫驚的。

但是看了很多人的評價,對於看過楊德昌電影的朋友來說,

這個評價一點都不會顯得突兀。

因為這部電影確實稱得上,也確實很配。

這部電影讓楊德昌拿到了戛納電影的最佳導演

也讓這部電影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華語電影最佳」。

一一》,豆瓣評分8.9,豆瓣電影top250排名100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上映故事也充滿著迷人的魅力,因為它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拍一部電影而拍。

因楊德昌對臺灣電影的發行生態遭少數人把持的情況深感不滿,

擔心會被草草上檔就此被犧牲掉,於是乾脆不在臺灣上映 。

2009年11月6日為紀念已逝世的楊德昌,該片在臺灣正式上映。

這是令很多人高興的事情,能夠在有生之年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的上映。

【賈樟柯對於《一一》的評價】

據說這部電影在法國上映的時候,賈樟柯帶著夫人趙濤也去影院觀看了,

他在法國擠了地鐵,排了一個小時的長隊才買了票,看了電影后評價:

楊德昌的這部傑作平實地寫出了生之壓力,甚至讓我感覺到了疲憊的喘息。

……

「影院的燈亮以後,我發現趙濤眼圈微紅。我沒想到像她這樣喜歡卡通片的女孩會看完這麼長的電影,也沒想到滿場的法國觀眾幾乎無一人退場。大家鼓起了掌。面對銀幕,面對剛剛消逝的影像,我們都看到了自己。做舞蹈教師的趙濤問我大陸為什麼看不到這樣的電影,我無法回答。我們的電影不尋找真相,幸福就可以了,幸福沒有真相。」

——以上這段話來自賈樟柯看完《一一》後的記述,無刪減。

【楊德昌和蔡琴的「柏拉圖式」愛情】

楊德昌是歌手蔡琴的前夫,覺得有點奇怪。

據說當初在拍攝《青梅竹馬》時候,楊德昌與蔡琴結實,並且相戀。

但是楊德昌卻提出了一個讓人覺得有些匪夷所思」的要求,楊德昌要求跟蔡琴之間不能有肉體接觸,

因為兩個人的事業都需要奮鬥,要在事業上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不要想太多……

奇怪的是,蔡琴可能愛得太深?居然接受了楊德昌的這個奇葩要求,

於是他們談戀愛談了10年,後來楊德昌劈腿,

跟彭凱利結婚,並且生了孩子。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年……】

這部電影我今天才看完,有一點羞愧,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下載進了網盤中,

在一次寒假過年拿出來看,看了不到半個小時,頓時覺得好像看了3個小時一樣,真的好像過了一輩子……

因為這部電影的前奏真的特別慢,沒有耐心的真的難以看下去,我當初只在讀大一,

還年輕氣盛,不曾感覺到這部看起來像是日常監控中的瑣事有什麼不同之處,

只覺得無聊,看了30分鐘撐不下去,又扔回了網盤。

2016年又咬咬牙,拿出來看,強迫症真的難以忍受,

始終記得有一部「華語電影最佳」沒有看完。

這部電影時長也是特別的長,一共3個小時左右,看完覺得好像過了一生……

無奈16年還是年輕,還是急躁,只看到1個小時左右,17年再拿出來看,看了大概一個半小時。

最近覺得寫作有些障礙,好像失去了信仰,再次拿出來看,

而且決心一定要看完,從昨天拿出來看,看到2小時半,今天下去終於結束了這次3個小時的長徵之旅。

看這部電影雖然斷斷續續看了3年,但是期間很多次接著看的時候忘記了之前的劇情,

所以又重新開始看……這部電影大概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電影之一了,

不是因為好看,而是因為實在是枯燥無聊。

但是看完之後,內心五味陳雜。

我愣愣的,半天反映不過來,然後反應過來隨即立刻找朋友聊電影,

只說出四個字,

「臥槽,牛逼!」

我也不知道怎麼忽然爆出的粗口,只是真的不知道用什麼來形容了,

就像是陳丹青說梵高的那個海邊的小男孩那幅畫一樣,

他也說不出來為什麼好,只覺得是神作。

但是楊德昌的這部《一一》是怎麼想,反覆想,越想越覺得厲害得不行,

太聰明太犀利的電影導演了。

【為什麼電影名叫《一一》?】

這其實是個有點哲理,有點禪學的名字。

我也是看完以後仔細思索纔想明白的,前幾年提起這個電影名只覺得有些怪異,

怎麼會叫兩個一?有些小夥伴直接稱這個電影叫做《二》,

在我看來覺得稍微有點粗魯的。

這部電影的海報是一個小男孩的背影的上半身,是一個小男孩的後腦勺。

「一一」的意思就是說,生活都是有兩方面的,

我們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方面,很難看到另一個方面。

所以電影中這個8歲的小男孩就是電影導演本身,

他在電影中始終處於冷眼觀察的角色,用照相機記錄著一切。

老師覺得奇怪,嘲諷他這是所謂的前衛藝術?

一張張都看不清的放大照片,大家平時生活中不去關心的角落,

全部落入他的鏡頭中。

後來他開始拍各種人的後腦勺,爸爸覺得很奇怪。

他把拍有後腦勺的照片給叔叔看,而且跟叔叔說,

「你們看不見啊,所以我把它拍給你們看。」

他說出這句的時候,我就覺得金棕櫚獎應該給他的。

《一一》被法國媒體形容為「生命的詩篇」,

透過電影傳頌吟唱,在敘述一則簡單的家庭故事時,真正觸摸到「情感的精髓」。

它以四兩撥千金的嫻熟技巧交待了少女心事、童年困惑、事業危機、家庭糾紛,以及對宗教的慨嘆和對時事的諷刺。在我看來,這是吳念真和楊德昌的人生感悟相當程度的成熟。

【關於電影中的吳念真】

吳念真是臺灣著名的作家,編劇。

我一直覺得這個名字太熟悉,原來他的文章曾經入過我們的小學課文的。

後來在《讀者》上看到他的《思念》一文,更是覺得美好,怎麼能寫出這麼單純的小事。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來讀讀,特別短小,一兩分鐘就能讀完。

吳念真在電影中飾演男主,

跟隨男主的視角,我發現了這個社會地帶,好像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去定義。

男主似乎從頭到尾都是很無奈的,很不開心的,我也想讓他不要那麼累,

讓他輕鬆一點,但是沒有辦法,等我真正長大一些的時候,我也覺得他經歷的正是我也解決不了的辦法。

他跟好兄弟在樹下的聊天一語驚人,他的好兄弟問,為什麼總是不開心呢?

他反問「每天做著不喜歡的事情怎麼會開心呢?」

從他去日本跟初戀女友過了一週之後,我們明白了原來他現在做的事情並不是自己想做的。

而是家裡人和初戀女友希望他去做的事情,他一邊覺得不高興,不開心,

但還是選擇做了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後來一天天的不開心,又無解。

從日本回來以後,他跟自己的媳婦在牀邊聊天,媳婦一聲不吭,

他自言自語:

「我這樣說好了,你不在的時候,我有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只是突然間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真的沒那個必要……

是的,他跟自己的媳婦坦白了,坦白了他跟舊情人見面,

也說出自己的心情。

他之前總是覺得如果能跟初戀在一起,也許日子就會不一樣,

但這次去了日本回來之後,他明白了,不可能不一樣的。

就算再活一次,還是會這樣的,真的沒有必要再活一次。

但是我覺得,如果遵從自己的內心呢?聽從自己的內心的聲音,會不會不一樣?

至少會開心一點。

這看似好像是兩個人溝通,實際上又是獨白。

這電影真的刻薄到了極致,

電影中似乎主要人物的對話,看似都是兩個人之間在聊天,

實際都是在自言自語。

男主其實不期待妻子會原諒之類的話,他只是說給自己聽,

說出來自己也會舒服一些。

【8歲的兒子視角】

但是他的8歲的兒子洋洋在婆婆的葬禮上說,

要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把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告訴他們。

可是從全片來看,他選擇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麼他開心嗎?

只是覺得他一直冷艷懵懂的看著周圍人發生的事情,不明白,也不知道為什麼,

他還沒長大,可是卻不覺得他開心。

【8歲的洋洋葬禮上的獨白】

我覺得很奇怪,一個8歲的小男孩,在整部電影中幾乎沒有說話,

一直是冷眼看著,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懵懂的看著家庭,看著生活。

要說他說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在婆婆葬禮上唸的那段話了,

聽完他說出那段話,特別是最後一句,我居然不自覺地哭了……

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

你常跟我說:你老了,看到小表弟的時候,我也想對他說,我覺得,我也老了……

然後電影的鏡頭開始切換到了小男孩純潔懵懂的眼神上,

說完這句,媽媽在一旁忍不住的哭了,我也哭了,

不知道為什麼,情緒在這一刻崩塌了。

明明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明明沒有什麼大事,

可是就覺得好像有無盡的絕望,讓人感覺到靈魂深處的痛苦,

也許是這種感覺就是生活中的我們,講述的故事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痛苦。

他講述我們平時都有的,但是從來不去深思的問題。

【每個人深處的「孤獨」】

這部電影整整三個小時都在說「孤獨」兩個字,

開頭我們覺得這是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擁有著我們所想有的家庭的「幸福」有關的因素的一切。

但是看完以後,卻讓人深思,幸福的背後是怎樣的?

每個人究竟遇到了些什麼,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

妻子不知道丈夫出去見初戀情人,丈夫不知道自己兩個孩子遇到的生活疑惑,

孩子不知道父親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

……他們彼此都是孤獨的,好像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但是彼此都不想要了解對方更多。

電影告訴我們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會遇到的難題,

但是真實的生活卻可能不像電影那麼壓抑,因為我們會傾訴,

我們會溝通,這纔是一個幸福家庭必備的條件。

【「自從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就至少延長了三倍。」 】

我們可以體驗很多我們根本不會去體驗的人生,

可以嘗試不同的身份,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所以電影發明以後,

人類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

我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但是我覺得看完了這部電影,也好像過了一輩子這麼長。

【2007年楊德昌離世(1947-2007)】

2007年年僅57歲的楊德昌導演離世,

作為楊德昌的好友,焦雄屏這樣評價他:

他(楊德昌)的離去是對華語電影的極大的損失……我認為華語電影界再沒有第二個像他這麼有知性的導演,再沒有第二個具有這樣的美學敘事和對社會進行敏銳觀察的導演。

豆瓣看過電影的人評價:

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可能覺得「愛之如命」,但是不喜歡的也可能覺得太過於枯燥,

反感這種看似流水賬的方式。

因為這部電影看了3年,間斷地看了無數遍,

我想真的要有足夠的生活經歷,對家庭生活有了一些瞭解之後,

才會對這部電影背後的意義有一些理解,

相信這部電影我還是會一看再看,儘管它有3個小時那麼漫長,

因為我覺得,我也老了,有足夠的耐心去好好品味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文/編輯:小青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