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

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

全文2126,閱讀需3分鐘


針對兩家明星藥企“爆雷”事件,上交所出手了。


5月12日,因會計差錯“蒸發”約300億元的康美藥業,就其2018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覈問題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在此前就該公司會計差錯更正、審計保留意見、內控審計否定意見、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等事項發出監管工作函和問詢函的基礎上,上交所要求康美藥業就業務板塊及毛利率、主要資產及負債項目、經營業績和現金流等三大項31小項作出說明。


當天晚上,董事長身陷斯坦福“行賄門”事件的步長製藥,也受到上交所問詢,要求其就銷售模式、收入確認、銷售費用、業務毛利率、主打產品受行業政策影響等14個問題作出說明。



毫無疑問,康美藥業和步長製藥,都是近年來發展勢頭較好的企業。特別是康美藥業,一度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曾躋身千億市值俱樂部。步長製藥2016年6月剛剛登陸滬市主板之時,也曾經有過市值過千億的高光時刻。


隨着監管趨嚴,臨牀控費升級,以及中藥注射劑受限,上述兩家以中藥、中成藥等起家藥企市場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同步,以其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涉嫌財務造假、產品療效等問題還頻頻受到媒體和投資者質疑。


而近日以來的會計差錯、“行賄門”,不僅將兩家藥企推向了輿論中心,更將整個醫藥行業都推向了資本領域洗牌的風暴中。


康美和步長並非唯二被問詢藥企,在此之前,人福醫藥、貴州益佰製藥等多家知名藥企已經收到問詢函,均需按要求做出說明。


雖然,經過上交所此次問詢,兩家醫藥上市公司會受到多大的影響,是否面臨退市,目前仍然無法確定,但,分析人士認爲,以此爲開端,醫藥行業在資本市場的洗牌卻要開始了。


按照問詢公告要求,康美和步長需要在5月22日前對相應問題作出迴應。


劍指合規

銷售費用等已成爲問詢重點


銷售費用、銷售模式等是上交所問詢的要點。


在對步長製藥的問詢中,銷售模式與收入確認,銷售費用,是最靠前的兩個問題。而針對銷售費用的問題,則非常詳細具體。


可以看到,上交所針對步長製藥2018年年報中,公司本期銷售費用 80.36 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爲 59%,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其中,市場、學術推廣費及諮詢費 74.86 億元,較上年數有所增長,佔比超 90%,其他費用 9246萬元,要求企業說明四個問題


  • 補充披露市場、學術推廣費及諮詢費和其他費用的主要覈算內容及對應金額、主要支付對象及是否爲關聯方;


  • 結合各類學術推廣活動的場次、費用、參會人數等具體信息,分析銷售費用支出的合理;


  • 說明公司進行市場、學術推廣等營銷活動及相關費用支出的申請、審批流程及負責人,相關內控制度是否健全並有效執行,公司確保大額銷售費用支出的真實 、合規的措施,並自查是否存在相關費用支出違規的問題或風險;


  • 自查並說明是否存在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其關聯方墊付資金、承擔費用行爲。


上述問題,紛紛指向行業內遭詬病已久的帶金銷售。而這也正是網絡大V、資深媒體人王志安炮轟中藥注射劑時,關鍵的“火力點”——相關藥企用金錢開道,回扣營銷,使“根本沒有療效”的藥品創造銷售奇蹟。


步長製藥如果能夠說清上述問詢問題,或也可自證清白。


而康美藥業雖然此次遭問詢的方向主要爲財務數據真實性,但,其此前也出現過董事長涉嫌行賄的案例。


同步,可以看到,在貴州益佰製藥收到的問詢函裏,也有因銷售費用持續走高——2016年至2018年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49.82%、48.18%和49.76%,需要給出具體明細金額的情況。


事實上,隨着醫改的推進,帶金銷售、醫藥腐敗正在成爲重要“發力點”。可以看到,制度、法律,行政層面的反腐風暴正在持續升級。而此前,三明醫改“操盤手”詹積富已經提到,讓醫務人員不能收回扣、不敢收回扣、不願收回扣,將是新組建的國家醫保局的三大戰役。



監管出手

醫藥行業將迎資本市場洗牌


可以看到,隨着2018年年報的陸續發佈,交易所問詢已經呈現出頻繁趨勢。據統計,截至目前,上交所已經發布69封針對2018年年報的問詢;深交所也已經發出164封問詢函。其中,就包含多家醫藥領域上市公司。


5月12日,上交所向貴州益佰製藥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就商譽及商譽減值,行業經營和財務情況,以及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存款與貸款等其他信息披露問題共3大項14小項作出說明。


5月10日,人福醫藥發佈公告稱,收到上交所2018年年報的時候審覈問詢函。須迴應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應收款項、其他資產及財務數據3個方面14個問題。按要求須於5月21日前回復。


4月23日,南京醫藥收到上交所對其2018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覈問詢函,就公司經營情況及主要財務數據、批發業務毛利率低於行業標準、現金流迅速下降等16個問題提出問詢。公司日前已經給出回覆。


分析人士指出,以此爲開端,醫藥行業已經迎來了資本市場的洗牌,經營已經出現問題或產品安全性有效性不過關的企業還將遭受來自投資人的重創。


在此之前,在上市公司頻頻“爆雷”的情況下,證監會已經強調,必須要守住“四條底線”,其中不披露虛假信息排在第一位。其他還有不從事內幕交易、不操縱股票價格和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而對於醫藥企業而言,除了證券交易中的底線,還有最關鍵的底線——確保藥械安全、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針對步長製藥的問詢中,上交所還提到了,結合上市前後的試驗及審批情況,說明中藥注射劑相關產品的療效,自查是否存在媒體報道的不良反應或質量問題。


正如業界所說,藥品的安全、有效性本不屬於交易所或者證監會的管轄範圍,更需要有關部門及時予以迴應。特別是在很多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宣稱已經積極開展上市後再評價等工作之時。


可以看到,在針對步長製藥的問詢中,醫保受限、輔助用藥重點監控、注射劑上市後再評價等政策帶來的挑戰也包含在內。


按照上交所要求,步長製藥需要補充披露對企業經營具有重要影響的行業相關政策,並說明影響;相關產品受到政策限制的情況,如銷量、毛利率等。還須說明公司的應對措施,並做必要風險提示。


編輯:大成


 END 


推薦閱讀


後臺回覆“羣”

進羣討論醫藥行業新政、激辯醫藥產業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