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太懂如何欣賞一幅國畫作品,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1、不知道畫了啥?(不了解國畫創作呈現物像的手法,尤其是寫意國畫。)

2、也不知道如何評判畫的好不好?(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來欣賞和評價國畫。)

拍得寶《好好說畫》第二篇

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下,

如何快速獲取一些鑒賞書畫的小知識。

一、中國畫的歷史發展歷程是咋樣的?

遠古時期,大家用畫畫來紀念值得銘記的事件或者場景,

儘管懵懵懂懂,但繪畫還是產生了。

慢慢隨著作畫的工具越來越進步,

可以用筆、墨、顏料、絹、紙等工具和載體。

畫畫的技法開始純熟,

題材開始區分明確,

畫法開始漸漸趨於系統,

隨之產生各種風格流派

直至今日,國畫都還在不斷的向前進步。

二、國畫表達的核心內涵是什麼?

就像上學時考語文的文章閱讀一樣,

會讓大家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而國畫的中心思想,

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

就是儒家、道家等思想的交融與發散

這些思想深刻影響著國畫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藝術家通過自己獨特的藝術造型手法和繪畫方式

來表達傳遞這些核心思想。(真善美;仁義禮智信;出世、入世的個人信仰追求等)

三、如何著手欣賞一幅國畫?

1、構圖(以山水畫為例,必須要有好的構圖)

a、對立統一規律

體現在形式上有賓主、呼應、虛實 、疏密、開合、藏露、節韻等關係。一幅作品不一定包含所有這些規律,但是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麼這幅作品一定是缺乏靈魂的,一定是不生動的。

?

b、透視規律

中國畫採用的是散點透視,也叫移動透視,不受視域的局限。山水畫中用的較多的就是高遠、平遠、深遠的透視方法。而大多數的山水畫,其實包含了深遠、高遠、平遠等多種透視方法。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國畫藝術家畫的山根本就不是山原本的樣子,不符合正常的視覺角度,這就是移動透視的運用。

?

2、筆墨(以山水畫為例,最能體現藝術家的功底)

a、用筆

中國畫的造形達意,是以線為主來表現的。因此看一幅國畫用筆的好壞,主要是看這幅畫中線條的好壞。黃賓虹提出了「五筆」之說,即「平、圓、留、重、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筆的變化;沒有變化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而這些都是我們比較容易辨別出來的。

b、用墨

用墨的三要:厚、透明、豐富。墨分五色:焦、濃、重、淡、青。作品的用墨一定要有層次感。

c、在淡彩山水中,以水墨為主,色彩只起輔助作用,用色要求「淡雅」、「清透」。要「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在重彩山水中,用色要求渾厚凝重而不膩濁,清麗鮮明而不單薄。在潑彩山水中,用色要求色墨渾融,變化豐富,不臟不濁。所以欣賞山水畫的用彩,只需根據作品的類型(淡彩or重彩or潑彩),來分別賞析,會明了很多。

3、意境(意境是國畫的靈魂,山水畫亦然)

a、以景勝

這類作品比較注重寫實,以真實感人的空間境象構成意境,把理想和感情融入實景之中,主要是通過境象自身誘發觀者聯想。

b、以意勝

這類作品比較注重寫意,富有個性和情致,更明顯地流露出對主觀情感的表達,所塑造的空間境象,更多地具有了「意造」的成分。

c、意與境渾

這是感情與形象高度結合,達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王國維說:「至意境兩渾,則唯太白、後主、正中數人足以當之。」

4、畫外功夫

一幅好的國畫,常常是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從畫的落款和印章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學、書法和用印等方面的修養,如果這些方面都能做得很好,則可以讓作品更加出彩。

當然,想要「看懂」書畫藝術品,

光了解理論知識是不夠的,

還需要大量的品鑒與賞析。

如有條件,還可以現場觀摩書畫藝術品的創作過程;

這樣能夠對書畫鑒賞有更大的提升。

期待本期的內容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如有說的不夠全面的地方,

還請各位看官大人多多指正,

通過評論的方式來與拍得寶互動,

如果您覺得本篇原創內容還算有用,

請您點擊一下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