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靳水平認為:

在9月28日上午舉行的2017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鐵道電氣化自動化專家錢清泉在發言中表示,每一次工業革命,地面交通速度都大約翻了一番,第四次工業革命軌道交通的目標速度應為1000km/h。而我國的上海高速磁懸浮安全運行14年,正點率99.9%,驗證了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我國在建設高速磁懸浮具有交通優勢,掌握了高速磁懸浮軌道系統的設計、製造技術;申請了45項專利、並通過了PCT在歐洲和美國註冊。未來,高速磁懸浮以及超級高鐵將會出現,並發揮重要作用。

實際上,要真正實現超級高鐵夢想,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更有眾多的技術難關需要去攻克。但隨著當代優秀研發技術人員的努力,夢想遲早會實現。中國不是第一個提出超級高鐵的技術理論,而是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二零一三年之時提出的,而在當時就引起了世界強烈關注。

目前,我國面臨高鐵出海等良好時機,從側面印證了我國在高鐵研發能力上的專業和實力。面對外部世界的發展,只有緊跟技術潮流,在下一個技術革命之前做好準備,這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這也展現出我國與我國當代高鐵技術研究工作者們的不斷追求創新的高度精神。而這說起來,似乎有點白日夢的計劃也恰恰反映出我們國家對當今科學技術研究的熱情,同時也在實際行動來不斷去做,不斷去做研究、論證。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4日,在2017中國(湖南)國際軌道交通產業博覽會暨高峰論壇上,原鐵道部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在演講中提到,對於超高速真空管道技術,有人提出過要超過1000公里/小時,有人提出要達到4000公里/小時,「這些在業內都是有爭議的。但是作為試驗,我們這項工作還是要做的。」在他看來,未來交通的圖景會有超級高鐵的一席之地。

此外,傅志寰還表示,高速列車行駛時,列車的能耗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噪音和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目前我國高鐵的速度達到350公里每小時,基本上已差不多,下一步假如把經濟性問題和噪音問題解決,達到400公里每小時也可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